【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容单相和三相交流的AC
‑
DC转换电路
[0001]本实用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容单相和三相交流的AC
‑
DC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AC
‑
DC转换电路从过去的低压输出走向高压输出,由于大功率的AC
‑
DC转换电路的需要,民用AC
‑
DC转换电路从过去的基本上单项电走向三相电。
[0003]但是为了同时方便广大现有电网基础设施,对现有的AC
‑
DC转换电路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需要兼容三相和单相的AC
‑
DC转换电路,方便家庭和公用三相设施都能使用;二是需要进一步降低AC
‑
DC转换电路的制作成本。
[0004]故需要提供一种兼容单相和三相交流的AC
‑
DC转换电路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实用提供一种可以兼容单相和三相交流电且制作成本较低的AC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容单相和三相交流的AC
‑
DC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切换模块,用于切换输入单相交流电或三相交流电;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单相交流电或所述三相交流电进行AC
‑
DC转换,其包括多个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或绝缘双极型晶体管;输出模块,用于输出转换后的直流电;以及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转换模块以及所述输入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转换模块以及所述输入切换模块输出控制信号;其中输入切换模块包括:第一输入支路,用于输入V相交流电;第二输入支路,用于输入U相交流电;第三输入支路,用于输入W相交流电;第一切换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支路和所述第二输入支路之间;第二切换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三输入支路和所述输入切换模块的输入端之间;以及第三切换开关,设置在所述输入切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模块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单相和三相交流的AC
‑
DC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支路包括串联的V相交流电源以及第一支路电感,所述第二输入支路包括串联的U相交流电源以及第二支路电感,所述第三输入支路包括串联的W相交流电源以及第三支路电感;所述转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以及第六开关管;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电感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路电感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路电感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切换开关与所述输入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V相交流电源和所述第一支路电感之间,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U相交流电源和所述第二支路电感之间;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一端与所述输入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路电感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容单相和三相交流的AC
‑
DC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AC
‑
DC转换电路工作在单相转换模式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导通,所述第三切换开关断开;当所述AC
‑
DC转换电路工作在三相转换模式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断开,所述第三切换开关导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容单相和三相交流的AC
‑
DC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AC
‑
DC转换电路工作在单相转换模式时,所述V相交流电源、所述第一支路电感、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构成单相第一正向回路;所述V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玉,李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腾睿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