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内支撑的双肢腿活络端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管内支撑的双肢腿活络端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支撑作为装配式结构,重量轻、易吊装、工厂制作品控水平高、施工速度高效、拆除容易可回收、经济性高,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基坑工程钢支撑结构存在一些局部弱化问题及若干因素对其承载能力与安全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
[0003]1、传统钢支撑采用千斤顶进行调节钢支撑活络端的长度,并用钢锲块进行限位,由于接触面积较小,且钢锲块易滑动脱落,容易造成结构整体性差、结构松散、钢锲点接触受力且塑性区受压、钢锲块横截面突变、活动端横截面很小、抗弯能力差以及现场制作式不固定,容易被破坏,成为工程事故中的风险点。
[0004]2、传统钢支撑活络端局部受力面积较小,主要受力构件为钢锲块,受力较集中,应力较大,整个钢支撑结构其余部分未被有效利用,也导致了钢锲式活络端为这一装配式结构中的局部薄弱环节。
[0005]3、基坑工程需要用到钢支撑结构的一般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内支撑的双肢腿活络端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端板、夹板、左千斤顶托盘、右千斤顶托盘、锥锲座、右端板以及钢支撑短接段,所述夹板和锥锲座均设置有两套,所述左千斤顶托盘左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右千斤顶托盘与所述右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千斤顶托盘和右千斤顶托盘相对设置,所述左千斤顶托板和右千斤顶托盘均为半圆形形状,所述左端板后方设置有夹板固定板,所述夹板固定板上设置有光滑圆杆,所述夹板与所述光滑圆杆滑动连接,所述夹板由上夹板和下夹板构成,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均包括凹型槽和翼缘,所述凹型槽和翼缘的外侧设置有加劲肋,所述翼缘上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内设置有高强螺栓,所述高强螺栓与所述翼缘之间设置有垫块,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形成夹角并通过高强螺栓锁紧,所述锥锲座与所述右端板固定连接,所述锥锲座与所述钢支撑短接段固定连接,所述锥锲座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锥锲座与所述凹型槽活动嵌合,通过所述夹板内形成的凹型槽与锥锲座嵌套后进行夹紧,进而承受与传递钢支撑短接段的轴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内支撑的双肢腿活络端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板的长度为520mm
‑
960mm,宽度为300mm
‑
500mm,厚度为15mm
‑
30mm;所述右端板的长度为460mm
‑
900mm,宽度为300mm
‑
480mm,厚度为15mm
‑
3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内支撑的双肢腿活络端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千斤顶托盘的厚度为4mm
‑
10mm,长度为150mm
‑
300mm,半圆形直径为150mm
‑
300mm;所述右千斤顶托盘的厚度为4mm
‑
10mm,长度为150mm
‑
300mm,半圆形直径为154mm
‑
3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内支撑的双肢腿活络端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螺栓的长度为200mm
‑
400mm,直径为20mm
‑
36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内支撑的双肢腿活络端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圆杆的长度为200mm
‑
280mm,直径为18mm
‑
3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内支撑的双肢腿活络端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的长度为40mm
‑
60mm,宽度为35mm
‑
50mm,厚度为10mm,斜截面倾斜角度为70
°‑
80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内支撑的双肢腿活络端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固定板的形状为长方体,该夹板固定块的长度为130mm
‑
320mm,宽度为40mm
‑
80mm,厚度为20mm
‑
3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内支撑的双肢腿活络端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中部形成所述凹型槽,所述凹型槽的截面宽度为50mm
‑
200mm,深度为20mm
‑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江,李光辉,李伟佳,杨彦遐,宁其柱,李星绕,郭超,杨宜霖,杨熊斌,林河青,苏仕昌,陈泽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