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落锤
‑
电磁耦合驱动式原位冲击压痕测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领域,特别涉及电磁驱动、模块化集成、高应变率、高低温加载与实时原位监测为一体的高能冲击压痕实验装置,尤指一种落锤
‑
电磁耦合驱动式原位冲击压痕测试装置。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落锤整体的质量与冲击高度的精准变化来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通过帕尔贴制冷片与高频感应加热线圈等对被测材料进行实际服役工况构建,利用高速相机与红外热成像仪对被测材料进行实时原位监测。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对相关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揭示高能冲击压入工况下材料的力学行为与变形损伤失效机制。
技术介绍
[0002]在航空装备、水面舰艇等关键领域,作为承载的结构材料常需服役于高速冲击、高/低温耦合工况。冲击过程中伴随着的瞬态变形、交变动载荷与尚不明晰冲击失效机制,成为制约关键材料效能提升和安全服役的技术瓶颈。因此,很有必要通过一种特定装置实现材料力热耦合高速冲击工况构建,进一步开展原位冲击测试以揭示关键材料的损伤失效机理与服役性能退化规律。
[0003]传统的落锤试验机自动化程度不高、数据处理能力较差、只能针对各种管材、板材的抗冲击性能的测试,试验操作过程不够直观,试验次数、冲击高度与速度等信息不可视,缺少试验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的高效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且在冲击过程不能及时捕捉材料的形态结构变化。
[0004]而以霍普金森杆和轻气炮为代表的现有材料冲击动力学试验设备难以实现对材料“冲击响应
‑
温度分布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锤
‑
电磁耦合驱动式原位冲击压痕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落锤驱动模块、电磁驱动压痕模块、环境加载模块、原位监测模块构成,主要包括步进电机(1)、加固槽钢(2)、滚珠丝杠(3)、导向轴(4)、磁吸电机(5)、储能弹簧(6)、磁吸盘(7)、落锤砝码(8)、保护罩(9)、相机支架(10)、高速相机(11)、xy轴位移导轨(12)、地脚螺栓(13)、底座(14)、高频感应加热控制机(15)、红外相机(16)、力传感器(17)、冲击压头(18)、高频感应加热线圈(19)、声发射传感器(20)、碰撞试验台(21)、帕尔贴制冷片(22)、冲击装置支撑台(23),落锤驱动模块中的滚珠丝杠(3)与导向轴(4)通过轴承配合与电磁驱动压痕模块相连接,起到驱动压痕模块的作用;所述的落锤驱动模块由步进电机(1)、滚珠丝杠(3)、导向轴(4)构成,步进电机(1)通过螺钉固定在加固槽钢(2)上方,加固槽钢(2)与底座(14)焊接为一个整体,步进电机(1)通过脉冲信号驱动滚珠丝杠(3)运动从而移动落锤整体,将落锤整体提升到需要下落的高度,滚珠丝杠(3)与导向轴(4)向下固定连接到底座(14),向上连接到加固槽钢(2),二者结合起到引导落锤整体移动的作用,保证落锤整体在落到碰撞试验台(21)时能够精确冲击被测材料;所述的落锤整体由磁吸盘(7)、落锤砝码(8)、力传感器(17)、冲击压头(18)、导轨中连接板(23.2)、导轨下连接板(23.1)组成,磁吸盘(7)固定在导轨中连接板(23.2)上与之连接为一体,落锤砝码(8)搭在导轨下连接板(23.1)上由导轨中连接板(23.2)向下锁定卡紧,力传感器(17)安装在导轨下连接板(23.1)上与冲击压头(18)通过螺钉紧密连接;所述的电磁驱动压痕模块由磁吸电机(5)、储能弹簧(6)、磁吸盘(7)、落锤砝码(8)、力传感器(17)、冲击压头(18)、冲击装置支撑台(23)组成,冲击装置支撑台(23)由磁吸电机支撑板(23.4)、导轨上连接板(23.3)、导轨中连接板(23.2)、导轨下连接板(23.1)构成,磁吸电机(5)通过螺钉紧定在磁吸电机支撑板(23.4)上,储能弹簧分为两部分即储能弹簧Ⅰ(6.1)与储能弹簧Ⅱ(6.2),储能弹簧Ⅰ(6.1)连接在磁吸电机(5)上,储能弹簧Ⅱ(6.2)与导轨上连接板(23.3)通过点焊连接为一个整体,处于导轨上连接板(23.3)与导轨中连接板(23.2)之间;所述的原位监测模块由相机支架(10)、高速相机(11)、xy轴位移导轨(12)、红外相机(16)、声发射传感器(20)、碰撞试验台(21)组成,相机支架(10)由内螺钉固定在xy轴位移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超,李沂澄,沈郭祥,李傢楷,孙嘉政,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