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箱柜上、下活门杠杆式联动开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15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杠杆机构,尤其是关于应用于将电气箱柜的上、下活门联动开启的杠杆式开启机构。包含由驱动曲柄、连杆组成的主动部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该主动部分铰接的由直杆、曲杆和连接杆组成的联动部分,其中:该直杆的一端作为支点与柜体侧壁铰接,另一端设置有与上活门侧缘滑块相连的长滑槽;该曲杆以其位于曲折处的支点铰接在柜体侧壁上,一端设置有与下活门侧缘滑块相连的长滑槽,另一端与该连接杆的一端相铰接;该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该直杆的长滑槽和支点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上、下活门开启运动空间过大的技术问题,其次是解决工作可靠性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杠杆机构,尤其是关于应用于将电气箱柜的上、下活门联动开启的杠杆式开启机构。
技术介绍
电气箱柜,例如开关柜、电阻柜等,是一种放置各类电气器件、设备或装置的金属箱体,在箱体前端面设置有关闭的活门以保护箱柜内的各类电器、设备或装置,同时也防止触电引发事故。由于电气箱柜通常高度较大而宽度较窄,活门常做成上、下两部分,用联动的开启机构同时对上、下两部分活门进行开启或关闭。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是一种如图1所示的以钢丝绳联动的上、下活门开启机构,该活门开启机构由驱动曲柄1、连杆2构成的主动部分和由钢丝绳3和滑轮4组成的联动部分构成,该连杆2一端与驱动曲柄1相铰接,另一端则与下活门5的上缘铰接,该钢丝绳3绕过设置在柜体侧壁上方的滑轮4,其两端分别与下活门5的上边缘及上活门6的下边缘连接,而上活门6的下边缘,下活门的上边缘分别设置有位于柜体侧壁的上、下倾斜滑槽B、A中滑行的滑块。当顺钟向旋转驱动曲柄1,连杆2带动下活门5的上边缘沿滑槽A向斜下方移动,同时通过钢丝绳3的联动牵引将上活门6的下边缘沿滑槽B向斜上方移动,最终将上、下活门6、5同时完全打开如图3所示。上述的这种现有技术由于上活门6的运动是通过钢丝绳3来牵动的,存在钢丝绳3卡滞或从滑轮4上脱落的隐患,致使活动门开启动作不稳定,不灵活,可靠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此外,从图2中可以明显看出,上、下活门6、5在开启或关闭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很大的活动空间,这就大为减小了箱柜内放置电器的有效空间,不仅使设备占地过大,又造成制作柜体的金属板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由图1所示可见,使用这种现有技术的活门在关闭时,上、下活门6、5并非在一个平面内,而是呈一个内凹的折面,这样一来,柜体的前端面就给人一个不舒适的视觉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箱柜上、下活门杠杆式联动开启机构,解决上、下活门开启运动空间过大的技术问题,其次是解决工作可靠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气箱柜上、下活门杠杆式联动开启机构,包含由驱动曲柄、连杆组成的主动部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该主动部分铰接的由直杆、曲杆和连接杆组成的联动部分,其中该直杆的一端作为支点与柜体侧壁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与上活门侧缘滑块相连的长滑槽;该曲杆以其位于曲折处的支点铰接在柜体侧壁上,一端设置有与下活门侧缘滑块相连的长滑槽,另一端与该连接杆的一端相铰接;该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该直杆的长滑槽和支点间。其特征在于该主动部分的连杆一端铰接在该曲杆的长滑槽和支点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工作稳定、可靠,不会发生卡死和联动失效的情况。2、上、下活门在同一平面内上、下移动,其开启所需的活动空间最小,既提高了电气箱柜内的有效容积,又可减少制造柜体箱壁和支架的金属用材量。3、简化了活门结构,由现有的双页铰接的活门改为单页的活门,不仅方便制造,而且省工、省时,降低制造费用。4、上、下活门关闭时,处于同一平面内,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提高了产品人性化设计水准,为周围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钢丝绳联动的上、下活门开启机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上、下活动半开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结构上、上活动全开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上、下活门半开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结构的上、下活门全开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由驱动曲柄1和连杆2组成的主动部分,以及由曲杆7、直杆9和连接杆8组成的联动部分组成。该主动部分与现有技术的主动部分相同;该连动部分则与现有技术用钢丝绳联动的有根本区别。该联动部分中的直杆9的一端以支点91与柜体侧壁10铰接,另一端设置有长滑槽11,上活门6侧缘上的滑块嵌置在该长滑槽11内。该曲杆7以其设置于曲折处的支点71与柜体侧壁10铰接,一端设置有长滑槽11,下活门5侧缘上的滑块则嵌置在该长滑槽11内,其另一端则与连接杆8的一端铰接。该连接杆8的另一端则铰接在直杆9的长滑槽11与支点91之间。该主动部分的连杆2铰接在该被动部分曲杆7的支点71与长滑槽11之间。藉上述的结构,当驱动曲柄1顺钟向旋转时(参见图5);通过连杆2使曲杆7绕其支点71着顺钟向转动,其一端的长滑槽11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嵌置在该长滑槽11内的下活门5侧缘的滑块带动下活门5沿柜体侧壁10上的滑槽101垂直向下移动。与此同时,该联动部分,由于曲杆7绕其支点71的转动,通过连接杆8,使直杆9绕其支点91反钟同旋转,位于直杆9一端的长滑槽11在转动过程中迫使嵌置于其中的上活门6侧缘的滑块向上,从而使上活门6沿柜体侧壁10上的滑槽101垂直向上移动。这样,上、下活门5、6通过本技术的联动部分的动作分别同时向上、下运动;直至全部打开(见图6所示)。而且在上述的上、下活门5、6的开启或关闭的过程中,上、下活门5、6均在同一垂直平面内运动,不会碰及箱柜内部设置的任何电器,而且所占用的运动空间十分有限。权利要求1.一种电气箱柜上、下活门杠杆式联动开启机构,包含由驱动曲柄、连杆组成的主动部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该主动部分铰接的由直杆、曲杆和连接杆组成的联动部分,其中该直杆的一端作为支点与柜体侧壁铰接,另一端设置有与上活门侧缘滑块相连的长滑槽;该曲杆以其位于曲折处的支点铰接在柜体侧壁上,一端设置有与下活门侧缘滑块相连的长滑槽,另一端与该连接杆的一端相铰接;该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该直杆的长滑槽和支点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箱柜上、下活门杠杆式联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主动部分的连杆一端铰接在该曲杆的长滑槽和支点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关于杠杆机构,尤其是关于应用于将电气箱柜的上、下活门联动开启的杠杆式开启机构。包含由驱动曲柄、连杆组成的主动部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该主动部分铰接的由直杆、曲杆和连接杆组成的联动部分,其中该直杆的一端作为支点与柜体侧壁铰接,另一端设置有与上活门侧缘滑块相连的长滑槽;该曲杆以其位于曲折处的支点铰接在柜体侧壁上,一端设置有与下活门侧缘滑块相连的长滑槽,另一端与该连接杆的一端相铰接;该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该直杆的长滑槽和支点之间。本技术解决了上、下活门开启运动空间过大的技术问题,其次是解决工作可靠性的技术问题。文档编号H05K5/00GK2845251SQ20052004475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日专利技术者郑晓远, 马志强, 唐华 申请人:上海宝临电器成套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箱柜上、下活门杠杆式联动开启机构,包含由驱动曲柄、连杆组成的主动部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该主动部分铰接的由直杆、曲杆和连接杆组成的联动部分,其中:该直杆的一端作为支点与柜体侧壁铰接,另一端设置有与上活门侧缘滑块相连的长滑槽;该曲杆以其位于曲折处的支点铰接在柜体侧壁上,一端设置有与下活门侧缘滑块相连的长滑槽,另一端与该连接杆的一端相铰接;该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该直杆的长滑槽和支点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远马志强唐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临电器成套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