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流传送带轴承套注塑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固体润滑剂、纳米颗粒及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加入一次注塑机内进行熔料;S2、将碳纤维、PI聚酰亚胺塑料颗粒及固体润滑剂混合加入二次注塑机内进行熔料;S3、将模具温度预热至1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流传送带轴承套注塑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工艺,具体为物流传送带轴承套注塑工艺,属于塑料轴承生产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塑料轴承是轴承的一种,使用的塑料轴承一般可以分为塑料滚动轴承与塑料滑动轴承;塑料滚动轴承与塑料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名称就可以区别开来,塑料滚动轴承工作时发生的摩擦是滚动摩擦,而塑料滑动轴承工作时发生的是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制造精度;而塑料滑动轴承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轴承滑动面的材料,塑料轴承一般都是采用性能比较好的工程塑料制成,具有自润滑功能;塑料轴承是物流传送设备中的重要零部件之一,主要用于降低物流传送设备相关结构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传统的物流传送带轴承套在进行注塑生产时,通常仅是利用单一的工程塑料为原料对轴承套进行注塑生产,从而导致生产出的轴承套特性通常较为单一,其耐腐蚀及耐高温性能通常较差,进而导致物流传送带轴承套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出现腐蚀及高温变形的现象,为此,提出一种物流传送带轴承套注塑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希望提供一种物流传送带轴承套注塑工艺,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有益的选择。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物流传送带轴承套注塑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固体润滑剂、纳米颗粒及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加入一次注塑机内进行熔料;S2、将碳纤维、PI聚酰亚胺塑料颗粒及固体润滑剂混合加入二次注塑机内进行熔料;S3、将模具温度预热至160
‑
200℃,预热时间为30
‑
90min;S4、对模具与一次模进行合模,然后通过一次注塑机将混合熔料注入模具内,充模时间为0.2
‑
0.8s;S5、冷却完成后,对模具与一次模进行分模,从而得到轴承套内骨架;S6、通过转台将模具及轴承套内骨架移动至二次模处,并将未使用的模具移动至一次模处;S7、对模具与二次模进行合模,然后通过二次注塑机将混合熔料注入模具内,充模时间0.5
‑
1s,用以将耐腐蚀材料包覆在轴承套内骨架外;S8、待模具与二次模冷却完成后,进行分模,然后通过脱模机构将冷却成型的轴承套顶出,完成注塑加工。
[000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1中,一次注塑机的熔料温度为380
‑
420℃,熔料时间为2
‑
3h。
[000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1中,纳米颗粒为氧化铝、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通过与四氟乙烯混合对其进行改性,用以提高轴承套内骨架的强度及耐摩擦性能。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2中,二次注塑机的熔料温度为400
‑
460℃,熔料时间为2
‑
4h。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2中,通过利用碳纤维与PI聚酰亚胺混合,用以抑制PI聚酰亚胺塑料受到的磨损,提高PI聚酰亚胺塑料的耐磨性能,且PI聚酰亚胺塑料化学稳定性好,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3中,由于轴承套原料均是耐高温原料,且熔料温度高,通过对模具进行预热,可有效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且避免了温差太大而导致模具损坏。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4中,一次注塑机及模具的保压时间为15
‑
20s,保压压力为100
‑
140Mpa。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5中,冷却时间为10
‑
20s,冷却方式为循环水冷,冷却后温度为140
‑
180℃。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6中,通过转台带动两套模具进行位置互换,以便对轴承套进行连续性的注塑生产。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8中,冷却时间为20
‑
30s,冷却方式为循环水冷,冷却后温度为30
‑
60℃。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纳米颗粒对聚四氟乙烯颗粒进行混合改性,用以提高轴承套内骨架的强度及耐高温性能,然后在轴承套内骨架的基础上利用PI聚酰亚胺塑料进行二次注塑,用以将PI聚酰亚胺塑料填充在轴承套内骨架的外侧,用以提高物流传送带轴承套整体的耐磨及耐腐蚀性,避免了轴承套容易出现腐蚀及高温变形的现象,提高了物流传送带轴承套的使用寿命。
[0015]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0]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流传送带轴承套注塑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固体润滑剂、纳米颗粒及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加入一次注塑机内进行熔料;S2、将碳纤维、PI聚酰亚胺塑料颗粒及固体润滑剂混合加入二次注塑机内进行熔料;S3、将模具温度预热至160℃,预热时间为30min;S4、对模具与一次模进行合模,然后通过一次注塑机将混合熔料注入模具内,充模时间为0.2s;S5、冷却完成后,对模具与一次模进行分模,从而得到轴承套内骨架;S6、通过转台将模具及轴承套内骨架移动至二次模处,并将未使用的模具移动至一次模处;S7、对模具与二次模进行合模,然后通过二次注塑机将混合熔料注入模具内,充模时间0.5s,用以将耐腐蚀材料包覆在轴承套内骨架外;S8、待模具与二次模冷却完成后,进行分模,然后通过脱模机构将冷却成型的轴承套顶出,完成注塑加工。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S1中,一次注塑机的熔料温度为380℃,熔料时间为2h。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S1中,纳米颗粒为氧化铝、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通过与四氟乙烯混合对其进行改性,用以提高轴承套内骨架的强度及耐摩擦性能;通过利用纳米颗粒对四氟乙烯进行混合改性,用以提高轴承套内骨架的强度及耐摩擦性能。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S2中,二次注塑机的熔料温度为400℃,熔料时间为2h。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S2中,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流传送带轴承套注塑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固体润滑剂、纳米颗粒及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加入一次注塑机内进行熔料;S2、将碳纤维、PI聚酰亚胺塑料颗粒及固体润滑剂混合加入二次注塑机内进行熔料;S3、将模具温度预热至160
‑
200℃,预热时间为30
‑
90min;S4、对模具与一次模进行合模,然后通过一次注塑机将混合熔料注入模具内,充模时间为0.2
‑
0.8s;S5、冷却完成后,对模具与一次模进行分模,从而得到轴承套内骨架;S6、通过转台将模具及轴承套内骨架移动至二次模处,并将未使用的模具移动至一次模处;S7、对模具与二次模进行合模,然后通过二次注塑机将混合熔料注入模具内,充模时间0.5
‑
1s,用以将耐腐蚀材料包覆在轴承套内骨架外;S8、待模具与二次模冷却完成后,进行分模,然后通过脱模机构将冷却成型的轴承套顶出,完成注塑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传送带轴承套注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一次注塑机的熔料温度为380
‑
420℃,熔料时间为2
‑
3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传送带轴承套注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纳米颗粒为氧化铝、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通过与四氟乙烯混合对其进行改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传送带轴承套注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吉特精密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