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09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训练装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该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包括主体框架和至少一个导向轮组件,主体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每个导向轮组件包括支撑架和两个导向轮,支撑架沿主体框架的高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主体框架上,每个导向轮沿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支撑架上,两个导向轮能够分别位于支撑架的两端,并滚动抵接于轨道的侧壁。该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能够在轨道上行驶,也能够脱离轨道行驶,切换方便,抗冲击性能较好。抗冲击性能较好。抗冲击性能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


[0001]本技术涉及训练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

技术介绍

[0002]在运动训练或军事训练项目中,移动靶项目均是不可或缺的项目,移动靶项目是对与射击地线平行方向的移动目标在限定的时间和区域内进行跟踪射击。目前,大多数移动靶车都是以铁轨为轨道,靶车只能按照预设轨道直线移动。当需要转换场地或路线时,需要另外设置靶车,尤其对于需要在陆地上移动行驶时,需要换用专用于陆地上的移动靶车,不仅成本较高,灵活性也不足。
[0003]因此,亟需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能够在轨道上行驶,也能够脱离轨道行驶,切换方便,抗冲击性能较好。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包括:
[0007]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
[0008]至少一个导向轮组件,每个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支撑架和两个导向轮,所述支撑架沿所述主体框架的高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每个所述导向轮沿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两个所述导向轮能够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并滚动抵接于轨道的侧壁。
[0009]作为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0010]第一连接件,所述主体框架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梁,每个所述安装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选择性地穿过一个所述安装梁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
[0011]作为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上端,并沿所述高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长度沿所述主体框架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向轮沿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梁上。
[0012]作为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基板,两个所述连接基板之间形成收纳通道,所述导向轮沿所述收纳通道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收纳通道内,并能从所述收纳通道的一端开口伸出。
[0013]作为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导向轮组件还包括两个连接座,一个所述导向轮转动设置在一个所述连接座上,每个所述连接座沿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梁上。
[0014]作为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0015]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每个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梁上沿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四个第四连接孔,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一个所述第三连接孔,并选择地穿过一个所述第四连接孔。
[0016]作为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导向轮组件还包括两个安装座,一个所述安装座弹性连接于一个所述连接座,一个所述导向轮转动连接于一个所述安装座。
[0017]作为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轮的下端沿所述导向轮的径向延伸设置有挡边,所述挡边能够抵接于所述轨道的下端面。
[0018]作为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0019]两个轮毂驱动电机,分别安装在位于所述主体框架两侧的两个所述行走轮上,并驱动连接于所述行走轮。
[0020]作为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0021]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内,两个所述轮毂驱动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两个所述轮毂驱动电机差速或等速。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该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包括主体框架和至少一个导向轮组件,通过设置在主体框架两侧的行走轮实现行走,且主体框架的结构较为可靠,抗冲击性能较好。当需要在轨道上行驶时,调节支撑架在主体框架上的位置,并调节两个导向轮在支撑架上的位置,使得两个导向轮位于支撑架的两端,并在该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放置在轨道上后导向轮滚动抵接于轨道的侧壁,行走轮沿轨道行走,导向轮起到了导向和限位作用,避免该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在轨道上行驶时发生侧翻;当需要在陆地上行驶时,调节支撑架在主体框架上的位置,并调节两个导向轮在支撑架上的位置,使得导向轮远离陆地,且与主体框架之间不会发生干涉,保证该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在陆地上正常行驶。该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不仅抗冲击性能较好,且可以在脱离轨道在陆地上行驶和在轨道上运行的两种行驶状态之间切换,切换方便;同时,该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的结构紧凑度较高,导向轮组件不易丢失。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在轨道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视角下的导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二视角下的导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两个导向轮);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三视角下的导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只示出一个导向轮);
[00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在第四视角下的导向轮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未示出支撑架)。
[0030]图中:
[0031]1、主体框架;11、安装梁;110、第一安装孔;2、行走轮;3、导向轮组件;31、支撑架;311、第一连接梁;3110、第二安装孔;312、第二连接梁;3121、连接基板;3120、收纳通道;31210、第四连接孔;32、导向轮;321、挡边;33、连接座;330、第三连接孔;34、安装座;35、弹性件;36、导向杆;4、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6、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所述主体框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2);至少一个导向轮组件(3),每个所述导向轮组件(3)包括支撑架(31)和两个导向轮(32),所述支撑架(31)沿所述主体框架(1)的高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每个所述导向轮(32)沿所述支撑架(31)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1)上,两个所述导向轮(32)能够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31)的两端,并滚动抵接于轨道(6)的侧壁;所述导向轮(32)的下端沿所述导向轮(32)的径向延伸设置有挡边(321),所述挡边(321)能够抵接于所述轨道(6)的下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所述主体框架(1)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梁(11),每个所述安装梁(1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0),所述支撑架(3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110),所述第一连接件(4)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3110),并选择性地穿过一个所述安装梁(11)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1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1)包括第一连接梁(311)和第二连接梁(312),所述第一连接梁(31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梁(312)的上端,并沿所述高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所述第二连接梁(312)的长度沿所述主体框架(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向轮(32)沿所述第二连接梁(312)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梁(31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和陆地两用移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梁(31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基板(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生吴雄飞秦亮亮于兴波葛晨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顶腾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