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波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905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焊锡炉部件,尤其是一种焊锡炉上的锡波发生装置。具有壳体,在壳体内安装有叶轮和转轴,转轴的上端伸出壳体,所述壳体由上盖体和下腔体拼合而成,叶轮安装在下腔体内;在上盖上开设有进锡孔,在下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锡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新颖,采用了上进锡的方式,有效克服了原来下进锡方式需在熔锡腔和锡波发生装置之间设置进锡夹层,在结构、安装及进锡效果上都存在不足,优化了锡液在由进锡口流入到由出锡孔流出线路,保证了锡波的持续稳定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焊锡炉部件,尤其是一种焯锡炉上的锡波发生装置。技术背景通常的锡波发生装置采用下进锡的方式,进锡口设置在锡波发生装置的下 方,熔融的锡液在锡波发生装置内部叶轮的作用下,从下方的进锡口进入到锡 波发生装置内,再由设置于发生器侧壁的出锡孔向储锡腔内注锡。但这样的下 进锡结构的锡波发生装置存在如下不足1. 由于从锡波发生装置下方吸锡,这就需要在融锡腔的腔底面和锡波发生 装置之间保持一定的间离,使锡可以通过之间的夹层到达进锡口,间距的存在, 抬高了锡波发生装置的安装高度,势必影响到结构的紧凑性;2. 锡从锡波发生装置的下方吸入,有部分锡会从转轴和上盖之间的间隙涌 出,影响转轴旋转,另外,锡液有可能会直接喷溅到上方的皮带轮,从而影响 皮带轮的顺畅转动,影响传动效果;3. 通常出锡孔仅设置一个,这样不利于发生器壳体内压力的均匀分布,影 响出锡的稳定性,另外,叶片与转轴固定连接,这样就会将锡波发生装置的壳 体分隔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分隔腔,在锡液由进锡口流入到壳体后,锡液或是直 接流入分隔腔,或是先冲击叶片的侧面后再流入分隔腔,这样就可以造成各个 分隔腔流入的锡液量可能不等,影响锡波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锡波发生装置,具有壳体(1),在壳体(1)内安装有叶轮(2)和转轴(3),转轴(3)的上端伸出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由上盖体(1-1)和下腔体(1-2)拼合而成,叶轮(2)安装在下腔体(1-2)内;在上盖体(1-1)上开设有进锡孔(4),在下腔体(1-2)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锡孔(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明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