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山洪沟的生态湿地口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904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山洪沟的生态湿地口门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河流和湿地系统之间的挡墙以及漂浮设置在河流中的浮体箱,所述挡墙下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浮体箱侧壁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浮体箱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水孔连接,所述浮体箱的进水口的底部标高低于河流水位。该生态湿地口门控制装置通过设置挡墙将河流与湿地系统分离,通过设置随水位的改变而自动升降的浮体箱,使得进入湿地系统的水为表层水,且进入湿地系水流统流量稳定,不会导致湿地系统崩溃。湿地系统崩溃。湿地系统崩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山洪沟的生态湿地口门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湿地排水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山洪沟的生态湿地口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城市湿地在兼具上述功能外,还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生态、环境、社会效益,是城市建设的关键点及热点。重庆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城市规划区河道既是城市在汛期的安全行洪通道,又是承载城市风貌的景观廊道,更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0003]目前,城市湿地公园一般毗邻河道设置,是由一些适合环境条件下生存的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的高、低等生物和处于水饱和状态的基质组成的人工复合体生态系统,慢流速的水流状态是维持湿地系统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净化效果的重要参数。重庆部分城市规划区的河流河道宽深比小,坡降大,雨水汇流时间短,流速快,陡涨陡落,冲刷力大,摧毁力强,是典型的山区性河流。上述问题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崩溃。因此,为实现山区河道建设湿地系统的功能,设计一种口门控制装置控制进入湿地系统的水流流量和流速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山洪沟的生态湿地口门控制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山洪沟的生态湿地口门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河流和湿地系统之间的挡墙以及漂浮设置在河流中的浮体箱,所述挡墙下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浮体箱侧壁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浮体箱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水孔连接,所述浮体箱的进水口的底部标高低于河流水位。
[0006]进一步地,所述浮体箱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进入浮体箱内水流量的堰流板。
[0007]进一步地,所述浮体箱内设置有支撑板,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在浮体箱的进水口底部,所述堰流板固定在支撑板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堰流板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板和移动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移动板设置在固定板正上方,所述移动板与浮体箱竖向滑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背水侧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移动板迎水侧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第二斜面。
[0010]进一步地,述浮体箱呈漏斗状。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挡墙将河流与湿地系统分离,通过设置随水位的改变而自动升降的浮体箱,使得进入湿地系统的水为表层水,且进入湿地系水流流量稳定,不会导致
湿地系统崩溃。
[0013]2.本技术通过在浮体箱内设置堰流板,控制进入湿地系统的最大水流流量,确保了湿地系统不会因短时洪水而崩溃。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浮体箱的侧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浮体箱的中轴剖面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湿地系统1、挡墙2、管道3、浮体箱4、堰流板5、移动板6、固定板7、进水口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1]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山洪沟的生态湿地口门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河流和湿地系统1之间的挡墙2以及漂浮设置在河流中的浮体箱4,所述挡墙2下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浮体箱4上部开设有进水口8,所述浮体箱4底部通过管道3与所述进水孔连接,所述浮体箱4的进水口8的底部标高低于河流水位。
[0022]具体地,所述挡墙2将河流与湿地系统1分离,使得河流中的水无法直接流入湿地系统1中,挡墙2的顶部标高需要高于河流历史最高水位,所述浮体箱4可随河流水位的升降而升降,使得浮体箱4进水口8的底部标高与河流水位的高度差始终保持不变,所述浮体箱4与管道3密封连接,所述管道3与挡墙2的进水孔密封连接。
[0023]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浮体箱4的进水口8的底部标高低于河流水位,并且浮体箱4进水口8的底部标高与河流水位的高度差始终保持不变,水流中的水则可始终以固定的流量通过浮体箱4、管道3、进水孔进入湿地系统1中,从而使得单位时间内进入湿地系统1中的水不会过多导致湿地系统1崩溃。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8设置有用于控制进入浮体箱4内水流量的堰流板5。
[002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浮体箱4内设置堰流板5,可控制进入湿地系统1的最大水流流量,确保了湿地系统1不会因短时洪水而崩溃。
[0026]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浮体箱4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在浮体箱4的进水口8底部,所述堰流板5固定在支撑板上。
[0027]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堰流板5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板7和移动板6,所述固定板7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移动板6设置在固定板7正上方,所述移动板6与浮体箱4竖向滑动连接。
[0028]具体地,所述固定板7底部与支撑板固定,侧端与浮体箱4侧壁密封连接,所述固定板7顶部标高低于河流水位,所述移动板6和固定板7之间的开口大小则为可进入湿地系统1的最大水流量,通过控制移动板6的升降从而控制进入湿地系统1的最大水流量,浮体箱4侧壁上开设有竖向滑槽,滑槽上开设有多个螺栓孔,移动板6可通过螺栓固定在不同高度的螺栓孔上从而控制移动板6的升降。
[002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7背水侧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移动板6迎水侧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第二斜面。
[0030]可以理解的是,当移动板6移动至固定板7顶部时,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可完全贴合,阻止水流进入浮体箱4内部。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体箱4呈漏斗状。便于水流迅速汇入管道3从而进入湿地系统1中。
[0032]该生态湿地口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浮体箱4漂浮在河流中,河流中的水可从浮体箱4的进水口8进入浮体箱4内,然后通过堰流板5汇入管道3中,最终通过挡墙2的进水孔进入湿地系统1,由于浮体箱4能始终随着河流水位的升降而升降,因此进入湿地系统1中的流量会始终不变,防止了湿地系统1的崩溃;当发生洪涝灾害时,水位迅速升高,短时间内进入浮体箱4中的水流会增大,由于固定板7和移动板6之间的开口大小固定,因此从浮体箱4进水口8进入的水流不会全部进入湿地系统1,从而保证了湿地系统1的稳定性,此外也可以将移动板6向下移动,使得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完全贴合,阻止水流进入浮体箱4内部。
[00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山洪沟的生态湿地口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河流和湿地系统(1)之间的挡墙(2)以及漂浮设置在河流中的浮体箱(4),所述挡墙(2)下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浮体箱(4)侧壁开设有进水口(8),所述浮体箱(4)底部通过管道(3)与所述进水孔连接,所述浮体箱(4)的进水口(8)的底部标高低于河流水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山洪沟的生态湿地口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箱(4)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进入浮体箱(4)内水流量的堰流板(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山洪沟的生态湿地口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箱(4)内设置有支撑板,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在浮体箱(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又曼郑光俊陈娓严小龙张欣娅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