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777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包括建设隔离堤、建设调蓄库、调蓄库水体水质提升以及建设转输系统的步骤。在饮用水水库的入库河流河口处建设隔离堤,以在饮用水水库的入库河流河口处形成调蓄空间。对调蓄空间进行清淤,且打造调蓄空间两岸的岸线,以形成能够与入库河流连通的调蓄库。在隔离堤上建造可连通饮用水水库及调蓄空间的连通闸。对调蓄库中的水质进行治理。建设连通调蓄库和饮用水水库下游河道的转输系统,能够将调蓄库中蓄滞且满足水质要求的水体直接排放至下游河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能够保证水质安全,适应城市的高密度建成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引用水水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饮用水水库作为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需要对其水质安全进行保障,饮用水水库水质安全是所在区域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城市高密度建成区范围内的饮用水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存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往往会直接通过入库河流进入饮用水水库,导致饮用水水库中的水体水质难以达到国家相关法律及标准的要求。因此,需要对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的水环境进行治理,确保饮用水水库水质安全。
[0003]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治理技术,通常是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通过污水收集、初期雨水的截流、海绵城市建设、人工湿地及生态过滤带等措施来保障入库水质的达标。以上措施虽然对饮用水水库的水质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对于城市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存在较多的人为活动,其污染负荷大,特别是面源污染问题严重,以上的措施并不能完全解决饮用水水库入库水质达标的问题。另外,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需要进行拆除,无疑还会影响到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需要研究一种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旨在实现城市高密度建成区的饮用水水库水质安全保障与片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建设隔离堤,在饮用水水库的入库河流河口处建造隔离堤,以在饮用水水库的入库河流河口处形成调蓄空间;所述隔离堤用于阻断上游入库水质不达标水体与饮用水水库之间的水力联系;
[0007]建设调蓄库,对所述调蓄空间进行清淤,且打造所述调蓄空间两岸的岸线,以形成用于与入库河流连通的调蓄库;在所述隔离堤上建造可连通饮用水水库及所述调蓄库的连通闸,所述连通闸用于使所述调蓄库经雨洪过程稀释后且满足饮用水水库水质要求的水体进入饮用水水库;
[0008]调蓄库水体水质提升,对所述调蓄库中的水质进行治理,使所述调蓄库内的水体水质满足区域地表水水质的要求;以及
[0009]建设转输系统,建设连通所述调蓄库和饮用水水库下游河道的转输系统,用于将调蓄库中蓄滞且经过所述调蓄库水体水质提升步骤后满足区域地表水水质要求的水体排
放至下游河道。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蓄库水体水质提升包括人工湿地及生态浮床;其中,
[0011]所述人工湿地位于所述调蓄库远离所述隔离堤的端部;所述生态浮床位于所述调蓄库靠近所述隔离堤的端部。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输系统包括排水隧洞以及泄水结构;所述排水隧洞的一端与所述调蓄库连通,所述排水隧洞的另一端为泄水口,所述泄水口与下游河道具有高度差;所述泄水结构位于所述泄水口处,用于控制所述泄水口的排水流量,并对排出的水体进行消能。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泄水结构包括水箱以及挡水板;所述水箱具有走水腔,所述水箱上设有与所述走水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走水腔中设有消能导水面,所述消能导水面用于供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水流过,并使水向下流动后再斜向上射出;所述挡水板设置在所述走水腔中,用于对由所述消能导水面射出的水流进行阻挡,以对水流进行消能;
[0014]其中,由所述挡水板阻挡后落下的水在所述出水口导入至下游河道中。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能导水面自上之下依次包括曲面段、直线段及圆弧段;所述曲面段位于所述进水口处;所述直线段的一端与所述曲面段相接,另一端斜向下延伸;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直线段相切设置,且所述直线段相接,用于使通过的水斜向上射出。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圆弧段为四分之一圆弧。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水板的法线与所述圆弧段相切设置。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泄水结构还包括橡胶坝,所述橡胶坝固设在所述进水口处,用于控制由所述排水隧洞进入所述进水口的水流量。
[0019]本实现方式/申请实施例中,在饮用水水库的入库河流建设隔离堤,能够对进入饮用水水库中的水进行阻断,防止入库河流的水直接进入至饮用水水库中,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饮用水水库内的水质。调蓄库能够保证对入库河流的水进行收集,为不达标的水质提供过渡区,通过调蓄库水体水质提升步骤后,以保证调蓄库内的水质能够满足地表水的水质要求,进而通过转输系统直接排放至下游河道,能够防止调蓄库过满。连通闸主要能够在雨洪过程中,随着调蓄库内的水位的升高,调蓄库内的水体被稀释且满足饮用水标准后使其排入饮用水水库中。该种方式能够保证饮用水水库中的水持续保持可饮用的状态,保证水质安全的能力强,能够有效的适应城市的高度度建成区,为城市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的水质保障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确保了饮用水水库的水质安全,同时避免饮用水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存在的高密度建成区的拆迁,实现了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并重。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的治
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的泄水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饮用水水库;11、大坝;20、隔离堤;30、连通闸;40、调蓄库;50、人工湿地;60、生态浮床;70、转输系统;71、排水隧洞;72、泄水结构;721、水箱;722、挡水板;723、走水腔;724、进水口;725、出水口;726、消能导水面;7261、曲面段;7262、直线段;7263、圆弧段;727、橡胶坝;73、下游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6]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进行说明。所述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S100:建设隔离堤20,在饮用水水库10的入库河流河口处建设隔离堤20,以在饮用水水库10的入库河流河口处形成调蓄空间;隔离堤20用于阻断上游入库水质不达标水体与饮用水水库10之间的水力联系;
[0028]S200:建设调蓄库40,对调蓄空间进行清淤,且打造调蓄空间两岸的岸线,以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建设隔离堤,在饮用水水库的入库河流河口处建造隔离堤,以在饮用水水库的入库河流河口处形成调蓄空间;所述隔离堤用于阻断上游入库水质不达标水体与饮用水水库之间的水力联系;建设调蓄库,对所述调蓄空间进行清淤,且打造所述调蓄空间两岸的岸线,以形成用于与入库河流连通的调蓄库;在所述隔离堤上建造可连通饮用水水库及所述调蓄库的连通闸,所述连通闸用于使所述调蓄库经雨洪过程稀释后且满足饮用水水库水质要求的水体进入饮用水水库;调蓄库水体水质提升,对所述调蓄库中的水质进行治理,使所述调蓄库内的水体水质满足区域地表水水质的要求;以及建设转输系统,建设连通所述调蓄库和饮用水水库下游河道的转输系统,用于将调蓄库中蓄滞且经过所述调蓄库水体水质提升步骤后满足区域地表水水质要求的水体排放至下游河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库水体水质提升包括人工湿地及生态浮床;其中,所述人工湿地位于所述调蓄库远离所述隔离堤的端部;所述生态浮床位于所述调蓄库靠近所述隔离堤的端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密度建成区饮用水水库水质保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输系统包括排水隧洞以及泄水结构;所述排水隧洞的一端与所述调蓄库连通,所述排水隧洞的另一端为泄水口,所述泄水口与下游河道具有高度差;所述泄水结构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伟徐源许真杨顺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