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03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包括至少两个芯片键合区,各个所述芯片键合区内设置有发光芯片;挡墙,用于光线反射,所述挡墙设于各个芯片键合区之间;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罩设在发光芯片的出光侧,各液晶层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所述第一电场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场电极分别与驱动背板连接,以产生控制液晶层内液晶偏转的电场。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挡墙、液晶层、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使得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之间产生电场时,液晶有序排列,减少光的折射,再配合以挡墙,有效防止相邻发光芯片的光路串扰,实现了光的反射利用,减少了光亮损失,降低光晕对显示效果的影响。降低光晕对显示效果的影响。降低光晕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领域,尤其涉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Mini LED(芯片尺寸介于50~200μm之间的LED器件)背光是当前LCD升级的主要创新方向,通过更小的背光LED尺寸、点间距实现区域控光能力。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膜、塑胶框等组成,目前主要由electroluminescent(电致发光,简称EL)、CCFL(小型冷阴极荧光灯管)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
[0003]但是,由于LED芯片混光的缘故,相邻的LED显示区域会出现光晕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旨在提高显示效果。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6]驱动背板,包括至少两个芯片键合区,各个所述芯片键合区内设置有发光芯片;
[0007]挡墙,用于光线反射,所述挡墙设于各个芯片键合区之间;
[0008]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罩设在发光芯片的出光侧,各液晶层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所述第一电场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场电极分别与驱动背板连接,以产生控制液晶层内液晶偏转的电场。
[0009]其中,通过设置挡墙,以实现各个显示区域之间的分隔,不仅能有效防止相邻发光芯片之间的光路串扰,还利用光在挡墙上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光亮度的损失,有效的提高了显示效果。通过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的设置,以实现液晶层中液晶排序的控制,当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之间产生电场时,液晶有序排列,与电场方向一致,进而使得入射光不在发生折射,光线得以从液晶层投射出去。再配合挡墙的设置,有效防止相邻发光芯片的光路串扰,实现了光的反射利用,减少了光亮损失,降低光晕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0010]可选地,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液晶层远离发光芯片的一侧。
[0011]其中,封装层的设置,以起到封装作用。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场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场电极分别设置在发光芯片的出光侧和背光侧。
[0013]其中,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设置在液晶层的两侧,即使得液晶层位于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之间,以在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之间产生电场时能调整液晶层中液晶排布。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场电极设置在所述发光芯片的背光侧,所述第二电场电极设置在所述发光芯片的出光侧。
[0015]其中,第一电场电极位于发光芯片的背光侧,第二电场电极位于发光芯片的出光
侧,有利于各层次之间的线路排布。
[0016]可选地,所述驱动背板包括基板、电场控制层和显示控制层,所述电场控制层和显示控制层重叠设置在基板上,所述第一电场电极与所述电场控制层连接,所述芯片键合区内的焊盘与所述显示控制层连接。
[0017]其中,通过电场控制层控制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之间产生电场。显示控制层用于控制发光芯片工作。
[0018]可选地,所述电场控制层包括多个分别与芯片键合区一一对应的子电场控制层,各所述子电场控制层分别与其对应的芯片键合区内的第一电场电极连接;
[0019]所述显示控制层包括多个分别与芯片键合区一一对应的子显示控制层,各所述子显示控制层分别与其对应的芯片键合区内的焊盘连接。
[0020]其中,每个显示控制层控制一个芯片键合区,每个芯片键合区分别设置对应的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且每个芯片键合区分别设置控制其中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的子电场控制层,进而实现每个芯片键合区内发光芯片和电场的分布控制,实现局部芯片键合区内发光芯片亮度调节。
[0021]可选地,所述电场控制层位于显示控制层和基板之间。
[0022]其中,电场控制层位于显示控制层和基板之间,以便于各层之间线路排布。
[0023]可选地,各所述子电场控制层和各所述子显示控制层分别与其对应的芯片键合区对准设置。
[0024]其中,各个子电场控制层与其对应的显示控制层和芯片键合区对准设置,以减小线路排布时的线路长度。
[0025]可选地,各所述第一电场电极设置在对应芯片键合区下的所述子电场控制层和所述子显示控制层之间。
[0026]其中,第一电场电极设置在电场控制层和显示控制层之间,以便于第一电场电极和电场控制层之间的线路排布。
[0027]可选地,所述子电场控制层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一电场电极连接;
[0028]所述子显示控制层内包括相互绝缘且间隔设置的第二薄膜晶体管和接触引脚,所述焊盘包括正极焊盘和负极焊盘,所述负极焊盘与接触引脚连接,所述正极焊盘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电流输出端连接。
[0029]其中,发光芯片的阳极和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电流输出端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电流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发光芯片的阴极与接触引脚连接,接触引脚与电源负极连接,以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实现发光芯片的控制。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实现电场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中电场控制层在基板上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中所有液晶层未施加电场时显示面板的剖视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中液晶层施加电场时芯片键合区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中局部液晶层施加电场时显示面板的正视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0

基板;
[0036]20

电场控制层;210

第一薄膜晶体管;211

第一栅极绝缘层;212

第一源极金属层;213

第一栅极;214

第一有源层;215

第一漏极金属层;216

第一平坦层;220

第一导通线路;
[0037]30

第一电场电极;
[0038]40

分隔平坦层;
[0039]50

显示控制层;510

第二薄膜晶体管;511

第二漏极金属层;512

第二栅极绝缘层;513

第二栅极;514

第二有源层;515

第二源极金属层;516

第二平坦层;520

接触引脚;530

第二导通线路;540

第三导通线路;
[0040]60

第三平坦层;
[0041]70

发光芯片;701

阴极;702

负极焊盘;703

阳极;70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背板,包括至少两个芯片键合区,各个所述芯片键合区内设置有发光芯片;挡墙,用于光线反射,所述挡墙设于各个芯片键合区之间;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罩设在发光芯片的出光侧,各液晶层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电场电极和第二电场电极,所述第一电场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场电极分别与驱动背板连接,以产生控制液晶层内液晶偏转的电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液晶层远离发光芯片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场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场电极分别设置在发光芯片的出光侧和背光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场电极设置在所述发光芯片的背光侧,所述第二电场电极设置在所述发光芯片的出光侧。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背板包括基板、电场控制层和显示控制层,所述电场控制层和显示控制层重叠设置在基板上,所述第一电场电极与所述电场控制层连接,所述芯片键合区内的焊盘与所述显示控制层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杨龚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