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882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等距分布的多节外层隧道管环和一节连续的内层隧道管环,所述内层隧道管环位于多节外层隧道管环内;相邻两节所述外层隧道管环之间的间隙相同且为固定连接;每节所述外层隧道管环和内层隧道管环之间均设有多个橡胶滑动支座和分段式滑轨。该隧道隔震结构遭遇较大错动量的情景时,即使外层隧道变形较大,呈阶梯型,也能保证内层隧道保持连续,不破坏;而且本方法能使内层隧道在轴向方向上移动,一定程度上分摊了断层错动量集中时造成的位移;而由于外层刚性隧道不连续,采用柔性的橡胶连接,减少了螺栓应力过于集中在连接处的情况、更容易破坏的风险。易破坏的风险。易破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隧道设计与施工中,为了避免断层对隧道以及建筑物的影响,常常选择采取避让措施。但不良地质地段如断层破碎带非常常见,在隧道修建时总会不可避免地碰到,当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区域时,会产生毁灭性的、难以修复的破坏,甚至会导致结构的整体坍塌。因此,探究地下隧道对断层运动的响应以及减小断层运动对隧道的破坏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0003]目前,在活动断层区修建隧道一般有以下三种设计理念用于减小断层错动造成的隧道结构破坏:
[0004]1、“扩挖设计”理念,即根据活动断层可能的错动量,扩大隧道断面尺寸。在断层错动时,扩大的隧道断面尺寸可以保证隧道断面的净空面积。扩挖目前多用于公路隧道与铁路隧道,其中公路隧道原位扩建是指在原有隧道的基础上,破坏原有结构并对围岩体进行扩挖,形成符合使用要求的新隧道,公路隧道原位扩建主要采用单侧扩建、双侧扩建以及周围扩建三种。铁路隧道扩挖多集中于久远小断面铁路隧道与既有平导扩挖,铁路隧道扩挖没有提出原位扩建这种说法,是因为铁路相对断面较小,扩挖区域相对于公路隧道而言范围较小,不易用单双侧来描述。而盾构隧道扩挖工程,即在原基础之上加大开发隧道内扩挖能力,通过稳定的地基加固、扩挖支护等措施,达到扩挖隧道大空间的可能;
[0005]2、“铰接设计”理念,即尽量减小衬砌节段的长度,使得断层带及其两侧一定范围内的衬砌节段相对独立,刚性衬砌节段间采用柔性接头连接。在断层错动时,力学行为集中作用在接头部位或结构的局部,引起结构局部破坏,而不会导致整体破坏。管片间的接头按照方向不同可分为两类,沿隧道方向的接头称之为纵向接头,连接衬砌环向拼接管片的称为环向接头,本专利技术仅考虑纵向接头。从其力学特性来看,可分为柔性接头和刚性接头两类,柔性受力情况较合理,管片间可以允许产生微小的转动,后者则是通过增加接头刚度或者螺栓数量等方法,使衬砌成为一个整体,早期设计认为管片接头刚度越大越安全,而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柔性接头的设计更为合理,所以接头部分的发展经历了由刚性联结到柔性联接方式的一个过渡;
[0006]3、“隔离消能设计”理念,即采用钢筋混凝土复合衬砌,由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和中间回填柔性材料组成。使原有衬砌—围岩系统变为衬砌—减震层—围岩系统,其目的是通过减震层将衬砌与围岩介质隔开,从而减小和改变地震对结构的作用强度和方式,以便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减震层不但要能割断周围地层对衬砌的约束力,而且还能吸收衬砌与地层之间反复循环的动应变或相对动位移。此外,减震层应具有充分弹性,保证在一次地震塑性化后,下一次地震时能再发挥作用。
[0007]采用“铰接设计”理念,在盾构隧道管片的设计中,接头刚度如果设计得过大,管片
的应力也随之加大,这将使对管片的强度要求过高;而如果接头刚度设计得过小,管片的接缝变形会很大,止水问题会比较突出,因此如何选择适当大小的接头刚度是一个问题;其次,在接头形式的选择中,还必须考虑材料加工成本,工期成本与人工养护维修成本,一种安装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的接头形式,自然就会使材料和加工成本升高。
[0008]采用“隔离消能设计”理念,对地下结构减隔震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地下结构减隔震的主要理论和计算方法尚未成体系,许多减隔震方案设计不够充分等诸多问题导致减隔震效果并不明显。且当地下结构穿越活动性断裂带时,对隔震层结构震后修复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0009]因此,在活动断层错动形式及错动量不能完全确定的情况下,“扩挖设计”无疑是最保险、最有效的抗断防护对策;基于上述问题,申请人基于“扩挖设计”理念,设计了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和方法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结构,包括等距分布的多节外层隧道管环和一节连续的内层隧道管环,所述内层隧道管环位于多节外层隧道管环内;相邻两节所述外层隧道管环之间的间隙相同且为固定连接;每节所述外层隧道管环和内层隧道管环之间均设有多个橡胶滑动支座和分段式滑轨;多节所述外层隧道管环的间隙之间设有外层橡胶隧道管环。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分段式滑轨包括滑动台和多个承台;所述滑动台的顶面与内层隧道管环贴合,多个所述承台与外层隧道管环贴合。
[0013]进一步的,相邻两节外层隧道管环之间采用盾构隧道螺栓连接。
[0014]进一步的,相邻两节外层隧道管环之间的间隙为30cm,所述外层隧道管环和内层隧道管环之间的间隙为50cm。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对内层隧道施工;
[0017]S2:对外层隧道施工,其具体步骤为:
[0018]S2

1:在盾构隧道推进的基础上,放线定位,确定断面的扩挖区域范围;
[0019]S2

2:完成扩挖段的初期支护与开展扩挖;
[0020]S2

3:将分段式滑轨与外层隧道通过螺栓连接,并完成橡胶滑动支座的安装。
[0021]进一步的,所述S1的具体方法是:将需要扩挖的盾构段设定为加固段,内层盾构隧道在穿越加固段时加大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量,盾构完成后对加固段进行深孔注浆加固并将加固段的管片拉紧固定。
[0022]进一步的,所述S2

2中初期支护的具体步骤是:
[0023]1)施工扩挖初支,加固内层隧道上部地层;施工临时竖撑,临时竖撑的下段固定在内层隧道的底部,上端高于扩挖段临时横撑的高度;
[0024]2)采用沙袋回填内层隧道至临时横撑的高度,并施工临时竖撑中段。
[0025]进一步的,所述S2

2中扩挖的具体步骤是:
[0026]①
扩挖内层隧道上部,边挖边支,在施工过程中安装临时竖撑上段,其下端穿过内层隧道管片,与临时竖撑中段连接,上端与初支连接;
[0027]②
按照步骤

的方法进行左上部与右上部的开挖与支护,施工过程中完成临时横撑的设置;
[0028]③
拆除封顶块及邻接块管片结构,进一步完成支护;
[0029]④
重复步骤
①‑
步骤

,边拆边支,完成扩挖与支护;
[0030]⑤
待扩挖段初支结构稳定后,拆除临时竖撑与临时横撑,修筑外层隧道衬砌、结构。
[003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2]1、该隧道隔震结构能有效地应对盾构隧道跨越断层时,遭遇较大错动量的情景,即使外层隧道变形较大,呈阶梯型,也能保证内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等距分布的多节外层隧道管环和一节连续的内层隧道管环,所述内层隧道管环位于多节外层隧道管环内;相邻两节所述外层隧道管环之间的间隙相同且为固定连接;每节所述外层隧道管环和内层隧道管环之间均设有多个橡胶滑动支座和分段式滑轨;多节所述外层隧道管环的间隙之间设有外层橡胶隧道管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分段式滑轨包括滑动台和多个承台;所述滑动台的顶面与内层隧道管环贴合,多个所述承台与外层隧道管环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结构,其特征是:相邻两节外层隧道管环之间采用盾构隧道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结构,其特征是:相邻两节外层隧道管环之间的间隙为30cm,所述外层隧道管环和内层隧道管环之间的间隙为50cm。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对内层隧道施工;S2:对外层隧道施工,其具体步骤为:S2

1:在盾构隧道推进的基础上,放线定位,确定断面的扩挖区域范围;S2

2:完成扩挖段的初期支护与开展扩挖;S2

3:将分段式滑轨与外层隧道通过螺栓连接,并完成橡胶滑动支座的安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隔震结构的施工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东黄永彬单毅陈奕臻崔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