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代步车BMS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841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老年代步车BMS集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连接板、减震机构、滑块、缓冲机构、导流板以及底座,所述装置主体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表面设有操作按钮,所述操作按钮一侧设有显示器,所述顶盖顶部表面开设有通风孔,所述装置主体底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焊接冷却盒,所述冷却盒一端安装有排风装置,该BMS集成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冷却盒一端的排风装置能够将冷却盒内部的空气向外排出,进而使冷却盒另一端的冷却器处会向内吸进空气,从而使冷却盒内部的空气能够与外界空气交换,同时到进入冷却盒的空气经过冷却器时会在冷却器的作用下进行冷却,从而起到对装置主体内部冷却降温的作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老年代步车BMS集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BMS集成装置
,具体为老年代步车BMS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1363866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BMS模块及动力电池,BMS模块包括散热底座、BMS上壳及BMS本体,散热底座内部开设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用于通过散热介质;BMS上壳向上拱起以形成容纳腔,BMS上壳与散热底座连接,且容纳腔位于BMS上壳及散热底座之间;BMS本体位于容纳腔内,且BMS本体与散热底座抵接。本技术的BMS模块,通过设计散热底座、BMS上壳及BMS本体的连接结构,使得BMS模块的散热能力大大提升,从而提高了BMS模块工作时的稳定性。还通过增设汇流组件,使得散热通道中的散热介质通过效率提高、流动均匀性提高,防止散热不均损坏BMS模块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该动力电池内部设置了上述BMS模块,以使动力电池运行平稳。
[0003]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
[0004]1.该装置的散热结构仅通过与空气加速流动,从而加快与外部空气温度的交换,进而达到降温冷却的效果,但当外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并不能够有效地冷却,该装置仅通过加速空气流动并不能够从根本上降温,从而导致内部热源依然持续发热;
[0005]2.该装置的减震缓冲功能较差,从而导致该装置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震动会导致线路连接接头松动,进而会导致线路连接头接触不良,进而影响该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老年代步车BMS集成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老年代步车BMS集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连接板、减震机构、滑块、缓冲机构、导流板以及底座,所述装置主体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表面设有操作按钮,所述操作按钮一侧设有显示器,所述顶盖顶部表面开设有通风孔,所述装置主体底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焊接冷却盒,所述冷却盒一端安装有排风装置,所述装置主体另一端安装有冷却器,所述冷却盒内部设有导流板,所述冷却盒前后两侧设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底部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底部与底座焊接,所述底座侧面设有安装耳板。
[0010]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呈等间距柜规律状分布于冷却盒内部,所述导流板两端与冷却盒内壁焊接,两个相邻所述导流板之间呈上下错位状分布,所述导流板高度小于冷却盒内部高度。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铜铝复合材质,所述连接板顶部与装置主体底部焊接。
[0012]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弹簧、升降杆、滑块、限位块,所述升降杆底部与底
座焊接,所述升降杆顶部焊接有限位块,所述升降杆外部套装减震弹簧,所述升降杆与滑块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连接块、缓冲弹簧、滑轨、滑杆、限位头,所述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杆与连接块焊接,所述滑杆外部套装缓冲弹簧,所述滑杆两端焊接限位头。
[0014]优选的,所述底座左右两端顶部与缓冲垫片两端焊接,所述缓冲垫片呈弧形结构,所述缓冲垫片为弹性金属片。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老年代步车BMS集成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老年代步车BMS集成装置,通过各个部件的互相组合,该BMS集成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冷却盒一端的排风装置能够将冷却盒内部的空气向外排出,进而使冷却盒另一端的冷却器处会向内吸进空气,从而使冷却盒内部的空气能够与外界空气交换,同时到进入冷却盒的空气经过冷却器时会在冷却器的作用下进行冷却,进而冷却盒内部冷却空气在导流板的作用下,能够上下迂回前进,从而延长冷却气流在冷却盒内部的停留时间,从而充分与装置主体底部接触,从而起到对装置主体内部冷却降温的作用。
[0018](2)、该老年代步车BMS集成装置,当装置主体受到震动时,装置主体会带动滑块通过升降杆进行滑动,滑块向下进行滑动的同时能够向下压缩减震弹簧,进而通过减震弹簧释放蓄能从而对震动进行缓冲,同时通过底座顶部的缓冲垫片能够进一步进行缓冲。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滑块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装置主体;2、顶盖;3、操作按钮;4、显示器;5、通风孔;6、连接板;7、减震机构;701、减震弹簧;702、升降杆;703、滑块;704、限位块;8、缓冲机构;801、连接块;802、缓冲弹簧;803、滑轨;804、滑杆;805、限位头;9、排风装置;10、冷却盒;11、冷却器;12、导流板;13、安装耳板;14、缓冲垫片;1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老年代步车BMS集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连接板6、减震机构7、滑块703、缓冲机构8、导流板12以及底座15,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设有顶盖2,所述顶盖2表面设有操作按钮3,所述操作按钮3一侧设有显示器4,所述顶盖2顶部表面开设有通风孔5,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设有连接板6,所
述连接板6底部焊接冷却盒10,所述冷却盒10一端安装有排风装置9,所述装置主体1另一端安装有冷却器11,所述冷却盒10内部设有导流板12,所述冷却盒10前后两侧设有缓冲机构8,所述缓冲机构8底部设有减震机构7,所述减震机构7底部与底座15焊接,所述底座15侧面设有安装耳板13,该BMS集成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冷却盒10一端的排风装置9能够将冷却盒10内部的空气向外排出,进而使冷却盒10另一端的冷却器11处会向内吸进空气,从而使冷却盒10内部的空气能够与外界空气交换,同时到进入冷却盒10的空气经过冷却器11时会在冷却器11的作用下进行冷却,从而通过冷却盒10内部的冷空气对装置主体1底部接触进行冷却,有利于使装置主体1内部的进行降温。
[0027]所述导流板12呈等间距柜规律状分布于冷却盒10内部,所述导流板12两端与冷却盒10内壁焊接,两个相邻所述导流板12之间呈上下错位状分布,所述导流板12高度小于冷却盒10内部高度,冷却盒内10部冷却空气在导流板12的作用下,能够上下迂回前进,从而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老年代步车BMS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连接板(6)、减震机构(7)、滑块(703)、缓冲机构(8)、导流板(12)以及底座(15),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设有顶盖(2),所述顶盖(2)表面设有操作按钮(3),所述操作按钮(3)一侧设有显示器(4),所述顶盖(2)顶部表面开设有通风孔(5),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设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底部焊接冷却盒(10),所述冷却盒(10)一端安装有排风装置(9),所述装置主体(1)另一端安装有冷却器(11),所述冷却盒(10)内部设有导流板(12),所述冷却盒(10)前后两侧设有缓冲机构(8),所述缓冲机构(8)底部设有减震机构(7),所述减震机构(7)底部与底座(15)焊接,所述底座(15)侧面设有安装耳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老年代步车BMS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2)呈等间距柜规律状分布于冷却盒(10)内部,所述导流板(12)两端与冷却盒(10)内壁焊接,两个相邻所述导流板(12)之间呈上下错位状分布,所述导流板(12)高度小于冷却盒(10)内部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老年代步车BM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华诸葛诚杨家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万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