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板平整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820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平整度测量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记录板和支脚,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盒;滑杆,所述滑杆贯穿所述限位盒和所述调节腔,所述滑杆靠近所述记录板的一端连接有记录笔,所述记录笔与所述记录板抵接;其中,所述限位盒内部靠近所述记录板的一侧固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所述滑杆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滑杆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部与所述底座底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支脚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滑动所述滑杆即可检测叠合板的平整度,有效提高测量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倒置使用以测量叠合板底面的平整度,有效保证人员安全及施工质量。员安全及施工质量。员安全及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叠合板平整度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平整度测量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平整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企业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在预制叠合板进场时会检测其表面平整度,常见的检测方法是将靠尺抵住叠合板,然后将塞尺塞入靠尺与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读取并记录塞尺数据后继续进行多点测量,并比较数据偏离度,该测量方法耗时费力效率低,且记录的数据多,数据计算量大。另外,为保证人员安全,不允许人站在吊起预制叠合板的下方去测量其底面的平整度,但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又不得不将预制叠合板的各表面的平整度控制在合格范围内,这就给测量人员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平整度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叠合板平整度测量装置,包括:
[0005]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记录板和支脚,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盒;
[0006]滑杆,所述滑杆贯穿所述限位盒和所述调节腔,所述滑杆靠近所述记录板的一端连接有记录笔,所述记录笔与所述记录板抵接;
[0007]其中,所述限位盒内部靠近所述记录板的一侧固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所述滑杆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滑杆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部与所述底座底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支脚的长度。
[0008]具体的,所述滑杆呈十字形,所述滑杆的横杆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滑杆的立杆连接所述记录笔。
[0009]具体的,所述立杆上设有支架,所述记录笔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
[0010]具体的,所述立杆远离所述记录笔的一端设有滑轮。
[0011]具体的,所述限位盒内设有激光测距仪,所述限位盒底部设有激光通孔。
[0012]具体的,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与所述调节腔连通,所述激光测距仪的数显屏与所述条形通孔对齐。
[0013]具体的,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滑动插设在所述第一底座内部,且所述第二底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底座的端部卡接。
[0014]具体的,所述记录板包括第一记录板和第二记录板,所述第二记录板滑动插设在所述第一记录板内部,且所述第二记录板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
[0015]具体的,所述支脚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设有防滑垫。
[0016]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从所述底座的一侧滑动所述滑杆,使其自由滑到
所述底座的另一侧后,用刻度尺测量所述记录笔在所述记录板上留下的折线的偏离程度,判断其是否在平整度合格范围内即可完成检测工作,不仅减少了测量步骤和测量耗时,还大大减少了数据记录量且避免了数据计算,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同时,本测量装置可倒置使用,用于测量叠合板底面的平整度时,选取合适长度的底座使得人不必站在叠合板下方,保证了检测人员的安全,也保证了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拉长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底座的侧剖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滑杆与限位盒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盒的仰视图。
[0022]图中:
[0023]10、底座;11、第一底座;12、第二底座;13、支脚;14、防滑垫;15、调节腔;16、条形通孔;
[0024]20、滑杆;21、立杆;22、横杆;23、支架;24、滑轮;
[0025]30、限位盒;31、限位块;32、弹性件;33、激光通孔;
[0026]40、记录板;41、第一记录板;42、第二记录板;
[0027]50、记录笔;
[0028]60、激光测距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30]参考附图1、3和4,一种预制叠合板平整度测量装置,包括:底座10、滑杆20、限位盒30、记录板40和记录笔50。
[0031]底座10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记录板40和支脚13,底座10上开设有贯穿顶面和底面的调节腔15,调节腔15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盒30,滑杆20贯穿限位盒30和调节腔15,滑杆20靠近记录板40的一端连接有记录笔50,记录笔50与记录板40抵接;其中,限位盒30内部靠近记录板40的一侧固设有限位块31,限位块31和滑杆20通过弹性件32连接,滑杆20远离弹性件32的端部与底座10底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支脚13的长度。为使限位盒30实现对滑杆20的限位功能,调节腔15的端部和中部的宽度应做出适应性的调节,以端部的宽度略小于调节腔15的厚度,中部的宽度略大于调节腔15的厚度为宜。当滑杆20远离弹性件32的端部与底座10底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支脚13的长度时,本实施例适用于正放测量叠合板上表面的平整度;当滑杆20远离弹性件32的端部与底座10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支脚13的长度时,除上述用途外,本实施例还适用于倒放测量叠合板下表面的平整度,较优的,该距离与支脚13长度的差值应根据所选用的弹性件32的性能和滑杆20的重力设定,以倒置所述测量装置时,弹性件32处于压缩状态但不是极限压缩状态为宜。
[0032]以上述第二种情况为例描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本实施例自由放置
时,弹性件32处于自由状态,即不伸长也不压缩;将支脚13和滑杆20远离记录板40的端部均与叠合板的表面抵接时,由于滑杆20远离弹性件32的端部与底座10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支脚13的长度,滑杆20向靠近弹性件32的方向移动,挤压弹性件32,弹性件32对滑杆20的反作用力使得即使所述测量装置倒置时,滑杆20仍能够保持稳定;施力于限位盒30使其带动滑杆20滑动,进而带动记录笔50在记录板40上留下笔迹,若叠合板的表面平整,则记录笔50会在记录板40上留下一条平滑的直线;若叠合板的表面不平整,则滑杆20会沿垂直于叠合板表面的方向移动,记录笔50会在记录板40上留下折线,然后测量折线的偏离程度即可判断该叠合板的平整度是否合格,与此同时,滑杆20移动会改变对弹性件32的作用效果,使弹性件32的形变状态改变,当不平整的位置过去后,滑杆20与叠合板脱离接触,弹性件32具有恢复初始形变状态的趋势,并带动滑杆20移动并重新与叠合板平整的位置接触,以继续测量。
[0033]应用上述测量方法和原理,从底座10的一侧滑动滑杆20,使其自由滑到底座10的另一侧后,用刻度尺测量折线的偏离程度是否在平整度合格范围内即可,不仅减少了测量步骤和测量耗时,还大大减少了数据记录量且避免了数据计算,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同时,本测量装置可倒置使用,用于测量叠合板底面的平整度时,选取合适长度的底座10使得人不必站在叠合板下方,保证了检测人员的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板平整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记录板和支脚,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盒;滑杆,所述滑杆贯穿所述限位盒和所述调节腔,所述滑杆靠近所述记录板的一端连接有记录笔,所述记录笔与所述记录板抵接;其中,所述限位盒内部靠近所述记录板的一侧固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所述滑杆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滑杆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部与所述底座底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支脚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平整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呈十字形,所述滑杆的横杆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滑杆的立杆连接所述记录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平整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上设有支架,所述记录笔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平整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远离所述记录笔的一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帅赵志伟李宇轩魏焱旭吴振邹鑫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