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红外大光圈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61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载红外大光圈镜头,所述镜头的光学系统包括沿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所述第一透镜、第四透镜和第八透镜为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为正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组合构成胶合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红外光学镜头中透镜的数量以及光焦度组合,使得镜头具有更大的光圈,极大地提升了车载红外镜头在低照度下的成像效果;同时通过合理配置各个透镜的折射率以及相邻透镜之间的间距等,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红外光学镜头具有大像面、高像素、结构紧凑、性价比高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红外大光圈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镜头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红外大光圈镜头。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车载镜头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市场和需求,若将其安装在汽车四周,即可实现汽车全方位无死角的成像需求,为驾驶员提供驾驶辅助和安全保障,也可以为无人驾驶的探测和监控提供相应帮助。
[000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成像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车载镜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夜视能力。车载红外镜头运用光电技术检测物体热辐射的红外线特定波段信号,将该信号转换成可供人类视觉分辨的图像和图形。车载红外镜头是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将黑暗变得如同白昼,使驾驶员在黑夜里看得更远更清楚,同时无惧雾霾、沙尘天气,能全天时全天候工作。
[0004]现有技术中的车载红外镜头普遍只有F1.4(F数越大,镜头光圈越小)以下的光圈,无法获取在低照度的极端黑暗条件下(如黑夜或极端天气时)的高质量成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载红外大光圈镜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车载红外镜头普遍光圈较小,导致镜头在低照度环境下通光量小、成像质量差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车载红外大光圈镜头,所述镜头的光学系统包括沿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所述第一透镜、第四透镜和第八透镜为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为正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组合构成胶合透镜。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透镜、第四透镜和第八透镜均为双凹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均为双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物侧面为凹面或凸面;通过上述面形设计方便实现上述光焦度搭配方式,从而提升成像质量。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光学系统中不同透镜的焦距满足如下条件:
[0010]‑
10.02mm≤f1≤

13.23mm;
[0011]50.10mm≤f2≤55.55mm;
[0012]11.35mm≤f3≤14.95mm;
[0013]‑
8.20mm≤f4≤

6.75mm;
[0014]15.1mm≤f5≤19.05mm;
[0015]13.5mm≤f6≤17.6mm;
[0016]7.20mm≤f7≤10.75mm;
[0017]‑
10.51mm≤f8≤

7.05mm;
[0018]其中,f1、f2、f3、f4、f5、f6、f7、f8分别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的镜片焦距;通过将各透镜的焦距约束在上述范围内,便于提升镜头在微光环境下的成像质量,有助于矫正公差,保证工艺装配性。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光学系统中不同透镜的折射率满足如下条件:
[0020]1.71≤Nd1≤1.85;
[0021]1.80≤Nd2≤1.87;
[0022]1.88≤Nd3≤1.95;
[0023]1.89≤Nd4≤1.95;
[0024]1.72≤Nd5≤1.85;
[0025]1.68≤Nd6≤1.80;
[0026]1.62≤Nd5≤1.805;
[0027]1.62≤Nd5≤1.805;
[0028]其中,Nd1、Nd2、Nd3、Nd4、Nd5、Nd6、Nd7、Nd8分别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的光学材质折射率。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光学系统中相邻透镜之间的间距满足如下条件:
[0030]2.31mm≤CV1≤2.86mm;
[0031]0.02mm≤CV2≤0.25mm;
[0032]0.15mm≤CV3≤0.73mm;
[0033]4.69mm≤CV4≤6.31mm;
[0034]0.52mm≤CV5≤1.20mm;
[0035]0.02mm≤CV6≤0.15mm;
[0036]0.00mm≤CV7≤0.17mm;
[0037]4.55mm≤CV8≤6.75mm;
[0038]其中,CV1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间距,CV2为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距,CV3为第三透镜与光阑的间距,CV4为光阑与第四透镜的间距,CV5为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间距,CV6为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间距,CV7为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的间距,CV8为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间距。
[003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为:7.5mm≤EFL≤10.1mm;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后焦为:4.50mm≤BFL≤6.00mm。
[004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为:0.90≤F/NO≤1.2,通过合理设置红外光学镜头中透镜的数量以及光焦度组合,使得本专利技术的透镜可以达到F1.0大光圈的效果,从而提升在低照度环境下的成像效果。
[004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均为玻璃透镜,采用全玻璃透镜组合,一方面降低了结构的复杂度,另一方面降低了镜头整体的热膨胀系数,提升了镜头在恶劣气候环境下(极寒或极热环境)的稳定性。
[0042]有益效果
[004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红外光学镜头中透镜的数量以及光焦度组合,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红外光学镜头具有更大的光圈,增大了镜头
的通光量,极大地提升了车载红外镜头在低照度下的成像效果。同时通过合理配置各个透镜的折射率以及相邻透镜之间的间距等,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红外光学镜头具有大像面、高像素、结构紧凑、性价比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4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车载红外大光圈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红外大光圈镜头的光线扇形图;
[004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红外大光圈镜头的场曲

畸变示意图;
[004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红外大光圈镜头的垂轴像差示意图;
[004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一种车载红外大光圈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红外大光圈镜头的光线扇形图;
[005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红外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的光学系统包括沿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第七透镜(8)和第八透镜(9),所述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5)之间设有光阑(4);所述第一透镜(1)、第四透镜(5)和第八透镜(9)为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和第七透镜(8)为正透镜;所述第七透镜(8)和第八透镜(9)组合构成胶合透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红外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第四透镜(5)和第八透镜(9)均为双凹透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红外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中不同透镜的焦距满足如下条件:

10.02mm≤f1≤

13.23mm;50.10mm≤f2≤55.55mm;11.35mm≤f3≤14.95mm;

8.20mm≤f4≤

6.75mm;15.1mm≤f5≤19.05mm;13.5mm≤f6≤17.6mm;7.20mm≤f7≤10.75mm;

10.51mm≤f8≤

7.05mm;其中,f1、f2、f3、f4、f5、f6、f7、f8分别为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第七透镜(8)、第八透镜(9)的镜片焦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红外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中不同透镜的折射率满足如下条件:1.71≤Nd1≤1.85;1.80≤Nd2≤1.87;1.88≤Nd3≤1.95;1.89≤Nd4≤1.95;1.72≤Nd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升何东升王继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宇瞳玖洲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