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463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模拟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包括输入口、第一整流模块、第二整流模块、第三整流模块、第一boost升压模块、第二boost升压模块、第三boost升压模块以及纯阻模块;所述纯阻模块包括纯阻支路;所述纯阻支路包括开关件以及与开关件串联的负载电阻;所述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还包括控制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纯阻支路上设置多个相互并联的纯阻支路,用户能够根据需求导通不同纯阻支路的开关件,由于施加在纯阻模块的电压是固定的,故根据需求导通不同纯阻支路的开关件从而能够导通不同负载电阻,从而使得整体电路获得不同的功率,无需采用电感进行升降压,使得功率切换中无电感,可保证系统的功率切换速度快。保证系统的功率切换速度快。保证系统的功率切换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模拟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对电机进行模拟的电路,一般采用ACDC+DCDC的方案,如图1所示:系统设计上是一款兼容交直流电子负载,用于交流负载时,前级采用电平的可控整流,后级采用DCDC的BUCK降压控制,将能量实现消耗及控制(消耗由固定电阻消耗)。输入如果是接直流电(如电池),前级的ACDC可控整流不做控制,控制后级的DCDC实现相应的控制。ACDC的输入采用EM I滤波,提高系统的电磁干扰。该方案从功能实现上能满足电机的模拟测试,但是动态性能上无法满足,系统要求0.1mS的动态效应,则系统中电感量稍微大一点都无法满足如此快的动态相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能够满足较快的动态响应。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包括输入口、第一整流模块、第二整流模块、第三整流模块、第一boost升压模块、第二boost升压模块、第三boost升压模块以及纯阻模块;
[0005]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入以及第三整流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输入口的三相电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boost升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boost升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三boost升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boost升压模块的输出端、第二boost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以及第三boost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纯阻模块连接;
[0006]所述纯阻模块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纯阻支路;所述纯阻支路包括开关件以及与开关件串联的负载电阻;
[0007]所述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boost升压模块、第二boost升压模块、第三boost升压模块、开关件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件为开关MOS管。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纯阻支路还包括与负载电阻并联的消耗MOS管;所述消耗MOS管设有消耗二极管;所述消耗MOS管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第二整流模块以及第三整流模块均为整流桥。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boost升压模块、第二boost升压模块以及第三boost升压模块均包括升压MOS管、升压二极管、升压电阻、升压电容以及升压电感;
[0012]所述升压MOS管的栅极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升压MOS管的漏极与升压电感的一端
连接;所述升压电感的另一端以及升压MOS管的源极分别与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以及第三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压MOS管的漏极与升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升压二极管的阴极以及升压MOS管的源极分别与纯阻模块连接;所述升压二极管的阴极通过升压电阻以及升压电容后与升压MOS管的源极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还包括与纯阻模块并联的buck模块;所述buck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buck模块包括补偿MOS管、补偿电感、补偿电阻以及补偿开关管;所述补偿开关管设有补偿二极管;所述补偿开关管并联于补偿电感与补偿电阻之间;所述补偿MOS管的栅极以及补偿开关管的栅极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补偿MOS管的漏极与纯阻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补偿MOS管的源极通过补偿电感与补偿电阻后与纯阻模块的另一端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纯阻模块包括多个负载电阻;多个负载电阻的阻值呈等比数列设置。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纯阻支路上设置多个相互并联的纯阻支路,用户能够根据需求导通不同纯阻支路的开关件,由于施加在纯阻模块的电压是固定的,故根据需求导通不同纯阻支路的开关件从而能够导通不同负载电阻,从而使得整体电路获得不同的功率,无需采用电感进行升降压,使得功率切换中无电感,可保证系统的功率切换速度快。
附图说明
[0017]利用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是现有的电机模拟电路的电路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0020]其中:1、输入口;21、第一整流模块;22、第二整流模块;23、第三整流模块;31、第一boost升压模块;32、第二boost升压模块;33、第三boost升压模块;41、开关件;42、负载电阻;51、消耗MOS管;52、消耗二极管;61、升压MOS管;62、升压二极管;63、升压电阻;64、升压电容;65、升压电感;71、补偿MOS管;72、补偿电感;73、补偿电阻;74、补偿开关管;75、补偿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由图2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包括输入口1、第一整流模块21、第二整流模块22、第三整流模块23、第一boost升压模块31、第二boost升压模块32、第三boost升压模块33以及纯阻模块;
[0023]所述第一整流模块21的输入端、第二整流模块22的输入以及第三整流模块23的输入端分别与输入口1的三相电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模块21的输出端与第一boost升压模块3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模块22的输出端与第二boost升压模块3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
第三整流模块23的输出端与第三boost升压模块3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boost升压模块31的输出端、第二boost升压模块32的输出端以及第三boost升压模块33的输出端分别与纯阻模块连接;
[0024]所述纯阻模块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纯阻支路;所述纯阻支路包括开关件41以及与开关件41串联的负载电阻42;
[0025]所述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boost升压模块31、第二boost升压模块32、第三boost升压模块33、开关件41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其中图中并未画出控制模块。
[0026]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通过第一整流模块21、第二整流模块22以及第三整流模块23将输入口1的三相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再通过第一boost升压模块31、第二boost升压模块32以及第三boost升压模块33进行升压从而给纯阻模块提供稳定的电压,其中第一整流模块21与第一boost升压模块31之间、第二整流模块22与第二boost升压模块32之间以及第三整流模块23与第三boost升压模块33之间形成PFC功率因素校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口(1)、第一整流模块(21)、第二整流模块(22)、第三整流模块(23)、第一boost升压模块(31)、第二boost升压模块(32)、第三boost升压模块(33)以及纯阻模块;所述第一整流模块(21)的输入端、第二整流模块(22)的输入以及第三整流模块(23)的输入端分别与输入口(1)的三相电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模块(21)的输出端与第一boost升压模块(3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模块(22)的输出端与第二boost升压模块(3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整流模块(23)的输出端与第三boost升压模块(3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boost升压模块(31)的输出端、第二boost升压模块(32)的输出端以及第三boost升压模块(33)的输出端分别与纯阻模块连接;所述纯阻模块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纯阻支路;所述纯阻支路包括开关件(41)以及与开关件(41)串联的负载电阻(42);所述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boost升压模块(31)、第二boost升压模块(32)、第三boost升压模块(33)、开关件(41)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件(41)为开关MOS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纯阻支路还包括与负载电阻(42)并联的消耗MOS管(51);所述消耗MOS管(51)设有消耗二极管(52);所述消耗MOS管(51)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21)、第二整流模块(22)以及第三整流模块(23)均为整流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的快速动态模拟负载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万里刘湘盛建科陈文军李广志李勇施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广东福德电子有限公司株洲福德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