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21年10月21日在中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2122540114.3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合并该中国专利申请的整个内容。
[0003]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气溶胶产生
,特别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4]气溶胶生成装置是一种通过电加热的方式使其内的可抽吸材料挥发产生可抽吸物的装置。目前对可抽吸材料的加热方式主要包括接触式加热方式和非接触式加热方式,其中,非接触式加热方式中的空气加热方式应用相对较为广泛,然而,现有的空气加热方式中,沿气流方向,空气加热体均是位于可抽吸材料的上游,从而导致可抽吸材料的底部(靠近空气加热体的位置)的温度较高,而其顶部(远离空气加热体的位置)因温度较低从而可抽吸材料可能受热不充分,导致可抽吸物产量较少。为了提高可抽吸物的产量,通常会提高空气加热体的加热温度,然而空气加热体的加热温度过高,则会家具可抽吸材料底部的碳化,严重影响口感。若降低空气加热体的加热温度,自可抽吸材料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容纳腔,用于容纳可抽吸制品的至少局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管状体,所述管状体的顶端敞开,且所述管状体的底端封闭;所述管状体的侧壁为管侧,所述管侧内部界定所述容纳腔的至少局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且环绕地设置在所述管状体外围的空气腔;所述管侧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空气腔和所述容纳腔之间的通气孔;当所述可抽吸制品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管状体产生热量同时加热所述空气腔和在所述容纳腔中的所述可抽吸制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入气口;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入气口和所述空气腔;所述进气通道避开所述空气腔的第一区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区间为所述外壳与所述管侧共同限定的所述空气腔的部分区间。3.如权利要求1
‑
2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所述通气孔沿所述管侧的周向分布和/或至少两所述通气孔沿所述管状体的轴向分布;或者多个所述通气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管侧上。4.如权利要求1
‑
2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主体部;和与所述管状体连接的托架;其中所述主体部的内部具有收容空间,所述托架支撑所述管状体均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中;其中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管侧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空气腔的至少局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包括管底,与所述管侧连接或者与所述管侧一体成型,以封闭所述管状体的底端;所述托架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凸起部,所述基座连接所述主体部,所述凸起部抵顶所述管底。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线圈,用于产生变化的磁场,所述感应线圈缠绕在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其中,保持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的所述管状体,由可在变化的磁场中发热的磁性体制成。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主体部上具有插入口端,所述插入口端上具有供所述可抽吸制品插入所述容纳腔的插入口和沿着所述插入口的侧壁设置的入气槽,所述入气槽界定所述进气通道的至少局部;所述进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区间的上方。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托架上具有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祖强,徐中立,李永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