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17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包括压脉止血带本体,所述压脉止血带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块,所述U型块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U型块的两侧均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内侧延伸至U型块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拉板移动带动连接块、压板和移动块向下移动,移动块移动带动三角块卡块和限位杆向下移动,三角块与三角槽接触时会使卡块一直承受第一弹簧的弹力,从而使三角块就可以一直和三角槽接触,压板移动使其对压脉止血带本体进行限位,替代现有利用对压脉止血带本体打结的方式,从而达到了调节压脉止血带松紧度的优点,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


[0001]本技术涉及压脉止血带
,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中,护士在找静脉输液或采血的时候有一个橡皮管勒紧的,使血量充盈然后静脉显现的,那根管子叫压脉带,又叫止血带,止血带压扎不当,扎止血带时间过长,会使水分从血管内向组织间转移,大分子物质和大颗粒却不能滤过,血液发生浓缩,实验证实,止血带压力过大或止血时间过长,可使纤溶性增强或加速血小板的激活。
[0003]在静脉穿刺前,医护人员通常在患者穿刺处的压脉止血带进行打结,以减缓该处静脉血液回流,使局部血管充盈便于穿刺成功,同时可便于抽取足够的静脉血,但是现有的压脉止血带都是有医护人员手动进行打结,而且压脉止血带在打结时,打结处还会出现松动,从而导致压脉止血带打结的松紧度过松,从而会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医务人员还需将压脉止血带重新打结,从而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0004]因此,需要对压脉止血带进行设计改造,有效的防止压脉止血带都是有医护人员手动进行打结,而且压脉止血带在打结时,打结处还会出现松动,从而导致压脉止血带打结的松紧度过松,从而会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医务人员还需将压脉止血带重新打结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具备了调节压脉止血带松紧度的优点,解决了压脉止血带都是有医护人员手动进行打结,而且压脉止血带在打结时,打结处还会出现松动,从而导致压脉止血带打结的松紧度过松,从而会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医务人员还需将压脉止血带重新打结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包括压脉止血带本体,所述压脉止血带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块,所述U型块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U型块的两侧均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内侧延伸至U型块的内部,所述移动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移动块的外侧延伸至U型块的两侧,所述移动块顶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侧横向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U型块的两侧设置有限位组件。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和U型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背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前端贯穿至连接块的前侧,所述连接块和限位杆滑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三角块,所述三角块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限位板的前侧开设有与三角块配合的三角槽,所述三角块的表面和三角槽的内壁接触。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前端和限位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后端和卡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
和卡块配合使用。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U型块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贯穿至拉板的顶部,所述滑杆和拉板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顶部和拉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簧的底部和U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方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顶部贯穿至移动块的顶部,所述圆杆的顶部和方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拉簧的顶部和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簧的底部和方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前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背面和限位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把手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把手和限位杆配合使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由拉板移动带动连接块、压板和移动块向下移动,移动块移动带动三角块卡块和限位杆向下移动,三角块与三角槽接触时会使卡块一直承受第一弹簧的弹力,从而使三角块就可以一直和三角槽接触,压板移动使其对压脉止血带本体进行限位,替代现有利用对压脉止血带本体打结的方式,从而达到了调节压脉止血带松紧度的优点,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0015]2、本技术通过限位板和限位杆的相互配合,能够让限位杆移动使其与限位板接触,从而使拉板向下移动带动连接块向下移动,连接块移动带动压板向下移动,压板移动带动移动块向下移动,压板移动使其对压脉止血带本体进行限位,从而达到了对压脉止血带本体限位的优点。
[0016]3、本技术通过卡块、三角块和三角槽的相互配合,能够让限位杆向后侧移动带动卡块向后侧移动,卡块移动带动三角块向后侧移动,三角块移动使其进入到三角槽的内部,从而达到了对压脉止血带本体限位的优点。
[0017]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弹簧,能够让卡块一直承受第一弹簧的弹力,从而使三角块就可以一直和三角槽接触,从而提高了压板在对压脉止血带本体限位时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压脉止血带本体在卡紧时与齿板脱离。
[0018]5、本技术通过滑杆和第一拉簧的相互配合,能够让拉板可以一直承受第一拉簧的拉力,从而使拉板可以带动连接块、压板和移动块一直向下移动,从而使压板可以一直对压脉止血带本体进行压紧。
[0019]6、本技术通过圆杆和第二拉簧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了移动块移动时的稳定性,避免了移动块在移动时带动连接块、拉板和压板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导致压板无法有效的对压脉止血带本体进行卡紧,通过第二拉簧,能够让压板一直承受第二拉簧的拉力,从而让压板一直和压脉止血带本体接触。
[0020]7、本技术通过将把手的形状设置为半圆形,能够增大使用者和限位杆的接触面积,从而导致使用者在拉动限位杆时出现滑动的情况,从而导致限位杆在移动时移动效率较慢,从而降低了限位杆的移动速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图1中处放大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图1中处放大图。
[0024]图中:1、压脉止血带本体;2、U型块;3、齿板;4、方槽;5、移动块;6、压板;7、连接块;8、拉板;9、限位组件;901、限位板;902、限位杆;903、卡块;904、三角块;905、三角槽;906、第一弹簧;907、滑杆;908、第一拉簧;10、圆杆;11、第二拉簧;1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包括压脉止血带本体1,压脉止血带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包括压脉止血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脉止血带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块(2),所述U型块(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板(3),所述U型块(2)的两侧均开设有方槽(4),所述方槽(4)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5),所述移动块(5)的内侧延伸至U型块(2)的内部,所述移动块(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压板(6),所述移动块(5)的外侧延伸至U型块(2)的两侧,所述移动块(5)顶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的内侧横向固定连接有拉板(8),所述U型块(2)的两侧设置有限位组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9)包括限位板(901),所述限位板(901)的内侧和U型块(2)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7)背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902),所述限位杆(902)的前端贯穿至连接块(7)的前侧,所述连接块(7)和限位杆(902)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90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块(903),所述卡块(90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三角块(904),所述三角块(904)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限位板(901)的前侧开设有与三角块(904)配合的三角槽(905),所述三角块(904)的表面和三角槽(905)的内壁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赫邹建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明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