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64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穿刺针,可以使得超声波反射增强,进而清晰成像的穿刺针。该神经阻滞穿刺针包括针尖引导区、针体、针基座、延长管和针尾,其中针尖引导区包括穿刺端和引导部,所述的引导部的管壁浅表面层上设有多个成直线型排列环状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穿刺针的超声反射性显著提高,显影效果更佳清晰,有效提高了穿刺时安全性和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麻醉领域,特别涉及在超声波引导下显影所使用的神经阻滞穿刺针。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医疗领域中,时常需要对病人特定的组织或器官进行取样、抽液、注射等,例如穿刺组织获取活体细胞、神经注射麻醉剂或镇定剂等。因此,准确的把握穿刺针前端的位置及其重要,因而需要使用超声波引导装置来准确定位。目前,已有采用各种不同造型的引导区来增加超声反射的强度。例如:CN101227862B公开了一种将引导区加工成直角棱镜型的穿刺针,但是有很多研究表明该种加工会导致穿刺针强度下降、穿刺针断裂等安全问题;而针管上有多个小直角反射镜的穿刺针在超声下形成强力的反射,使针管显示的强回声对周围组织的显影产生一定的干涉,尤其是针管后方组织。CN107343812A公开的一种点状凹陷的穿刺针,但有很多研究表明,该种穿刺针在人体深层组织(超过10cm深度)使用时会出现图像不清的状况;并且不规则的超声引导图形结构的图像容易受到视觉干扰。综上所述,当前已有的穿刺针都会造成穿刺针的超声波图像不清晰,难于把握穿刺针的正确位置,在医疗麻醉领域迫切需要开发具有优良超声反射性的的超声引导穿刺针,以提高穿刺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超声反射性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具体的技术方案为如下,一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包括:针体、针基座、延长管、针尾,其中所述的针体包括针尖引导区和管身,所述的针尖引导区位于所述的针体前部,包括穿刺端和引导部,所述的引导部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成直线型排列的环状凹槽,所述的环状凹槽不穿透所述针体的管壁,所述的针基座设在所述针体尾部并连接所述延长管,所述的针基座上设有凹面,凹面上设有多个细小凸起,所述延长管末端与所述针尾连接,所述针尾为用于连接输、吸液体的接口。进一步的,所述的呈直线型排列环状凹槽平行排布4-8列,每列相距弧度45-90度,每列环形凹槽为3-20个。进一步的,所述的环状凹槽的深度为所述引导部的管壁厚度的1/5-3/5。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凹槽的深度为0.010mm-0.100mm。进一步的,所述的环状凹槽在引导区成直线型排列,且间距为0.01-2.00mm。进一步的,所述的环状凹槽的宽度为0.05-0.4mm;中间凸点的宽度为0.02-0.2mm。进一步的,所述的针尖引导区位于近针尖端1-20mm处。进一步的,所述的穿刺针针体表面设有无树脂涂层或有树脂涂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超声波探针超声波等的检测波的照射方向与穿刺针的轴成任何角度时,穿刺针都可以清晰的成像,这样可以使得操作者便于观察的针尖的运动轨迹,控制针尖准确抵达目的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的示意图;其中,1、针尖引导区,2、管身,3、针基座,4、延长管,5、针尾。图2为针基座的示意图;其中,1、针基座,2、针基座上的细小凸起。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的针尖引导区示意图;其中,1、针尖引导区,2、穿刺端,3、引导部,4、环状凹槽。图4为引导部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针管,2、环状凹槽。图5为针尖引导区的放大成像图片。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广泛的调查,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大量筛选和测试,首次开发了一种结构独特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所述的穿刺针具有增强的超声反射。本专利技术的超声引导穿刺针内外壁平坦,穿刺针的超声增强段的浅面上的立体图形呈环状凹槽并成直线排列时,穿刺针的超声反射性显著高于其它立体图形,改善了穿刺针在超声下图像模糊的缺陷,大幅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神经阻滞穿刺针”、“穿刺针”、“引导穿刺针”可互换使用,均指的是含有引导区环状凹槽的、具有高超声反射性能的用于超声引导穿刺的穿刺针。术语“针尖”、“针尖引导区”、“针尖部”可互换使用,指的是具有用于穿刺皮肤、组织的穿刺端以及用于反射超声回声的引导部即本专利技术穿刺针尖的一端(或称为患者端)。临床上,本专利技术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穿刺针可以用于麻醉领域的麻醉剂或镇定剂等药物注射。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其中针体包括针尖引导区(1)和管身(2),针体固定在针基座(3)上,并且通过针基座(3)与延长管(4)连接,延长管(4)另一端连接针尾(5),针尾为用于连接输、吸液体的接口。穿刺针的材料为医用不锈钢304或316型不锈钢材质。穿刺针的超声引导区的韧性强度符合GB18457的规定,较佳地,按GB18457进行测定,大于规定的弯曲次数,不发生折断。针体,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穿刺针的针体的形状和材质没有特殊限制,只要是可以连接本专利技术针尖引导区和针尾的部件。通常针体为针尖引导区相连的圆柱管状结构。通常,其管径、管壁和材质均与针尖引导区的引导部相同。延长管4,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穿刺针的针基座材质没有特殊限制,一般为医用塑料,市场上通用的材料为PVC、TPU、尼龙等材质,主要为注射麻醉药物延长注射路径。针尾5,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穿刺针的针尾的形状和材质没有特殊限制。通常,本专利技术针尾也称为操作者端,为用于注射麻醉药物的通用或专用接口,也可以设置成与临床上需要的任意液体管路或注射器相连接的结构。如图2所示,针基座上设有凹面,该凹凸面为手指接触面,且表面设有密集的细小的凸起,优选设置为细小的圆柱形凸起,这种密集排列的细小凸起可以在穿刺针受力刺入人体组织时增加表面与手指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稳定作用,并在针进入人体组织时有振动感,有利于准确操控。如图3所示,针尖引导区(1)位于所述的针体前部,包括穿刺端(2)和引导部(3),所述的引导部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成直线型排列的环状凹槽(4),环状凹槽不穿透所述针体的管壁。图4进一步示出了环状凹槽2,引导部的针管管壁外表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超声增强段,所述超声增强段的表面层上设有4-8排环形凹槽;每排环形凹槽为3-20个且成直线型排列,每排环形凹槽相距弧度45-90度;所述的环状凹槽不穿透所述引导部和穿刺端的管壁;优选的,所述穿刺针的引导部的管壁厚度为0.1mm-0.2mm;以及所述穿刺端的内表面及所述超声增强段相对应的针管的内表面均为光滑表面。优选的,所述的穿刺针引导部的环状凹槽的深度为所述引导部的管壁厚度的1/5-3/5。优选的,所述的穿刺针引导部的环状凹槽的深度为0.010mm-0.100mm。优选的,所述的穿刺针引导部的环状凹槽在引导区成直线型排列,且间距为0.01-2.00mm。优选的,所述的穿刺针引导部的环状凹槽的宽度为0.05-0.40mm;中间凸点的宽度为0.02-0.20mm;优选的,所述穿刺针的针尖引导区位于近针尖端1-20mm处。优选的,所述穿刺针的穿刺针管主体为无树脂涂层或有树脂涂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针基座、延长管、针尾,其中,所述的针体包括针尖引导区和管身,所述的针尖引导区位于所述的针体前部,包括穿刺端和引导部,所述的引导部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成直线型排列的环状凹槽,所述的环状凹槽不穿透所述针体的管壁,所述的针基座设在所述针体尾部并连接所述延长管,所述的针基座上设有凹面,所述凹面上设有多个细小凸起,所述延长管末端与所述针尾连接,所述针尾为用于连接输、吸液体的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针基座、延长管、针尾,其中,所述的针体包括针尖引导区和管身,所述的针尖引导区位于所述的针体前部,包括穿刺端和引导部,所述的引导部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成直线型排列的环状凹槽,所述的环状凹槽不穿透所述针体的管壁,所述的针基座设在所述针体尾部并连接所述延长管,所述的针基座上设有凹面,所述凹面上设有多个细小凸起,所述延长管末端与所述针尾连接,所述针尾为用于连接输、吸液体的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呈直线型排列环状凹槽平行排布4-8列,每列相距弧度45-90度,每列环形凹槽为3-20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状凹槽的深度为所述引导部的管壁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赫孙恩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明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