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前挡风玻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692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前挡风玻璃本体和石墨烯发热膜,石墨烯发热膜贴合于前挡风玻璃本体车内的一侧,前挡风玻璃本体车内一侧的上方设置有存放件,石墨烯发热膜的一侧设置有定位件,存放件包括安装于车内倒车镜支座上的收纳箱,收纳箱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缠绕辊,缠绕辊的表面与石墨烯发热膜的另一侧胶合,收纳箱的表面开设有供石墨烯发热膜穿过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向下拉动支杆,使得石墨烯发热膜的一侧随之移动,将支杆卡至第一挂钩的内腔,即可完成对石墨烯发热膜的放卷作业,进而使得石墨烯发热膜贴合于前挡风玻璃本体车内一侧以便后续进行除雾作业,通过存放件的设置,能够对石墨烯发热膜进行收纳。发热膜进行收纳。发热膜进行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前挡风玻璃


[0001]本技术涉及玻璃除雾
,具体为一种设置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前挡风玻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前挡风玻璃以夹层钢化玻璃和夹层区域钢化玻璃为主,能承受较强的冲击力。
[0003]现有公告号为CN207416786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快速除冰装置,该汽车前挡风玻璃快速除冰装置,通过将汽车电瓶的电通过点烟器输出,经由电源转换器转变为220V交流电,用于驱动碳纤维发热膜;装置通电后,碳纤维发热膜可将输入的电能转换成超过65%的红外辐射能和超过30%的传导热能,有效电热能转换率高达98%以上,升降迅速,能够快速有效去除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冰。
[0004]上述汽车前挡风玻璃快速除冰装置,虽通过弹力支撑杆对碳纤维发热膜进行固定,但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后续需将弹力支撑杆与碳纤维发热膜分开收纳,占用空间较大,还不利于下次快速取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设置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前挡风玻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前挡风玻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汽车前挡风玻璃快速除冰装置,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后续需将弹力支撑杆与碳纤维发热膜分开收纳,占用空间较大,还不利于下次快速取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设置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前挡风玻璃本体和石墨烯发热膜,所述石墨烯发热膜贴合于前挡风玻璃本体车内的一侧,所述前挡风玻璃本体车内一侧的上方设置有存放件,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的一侧设置有定位件;
[0008]其中,所述存放件包括安装于车内倒车镜支座上的收纳箱,所述收纳箱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缠绕辊,所述缠绕辊的表面与石墨烯发热膜的另一侧胶合,所述收纳箱的表面开设有供石墨烯发热膜穿过的通孔。
[0009]作为优选,所述缠绕辊的表面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引脚分别固定连接在收纳箱和缠绕辊上。
[0010]作为优选,所述通孔朝向前挡风玻璃本体车内的一侧。
[0011]作为优选,所述定位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石墨烯发热膜远离缠绕辊一侧的支杆,所述支杆的直径大于通孔的高度。
[0012]作为优选,所述定位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前挡风玻璃本体车内一侧下方的第一挂钩,所述支杆表面的两端均卡设至第一挂钩的内腔。
[0013]作为优选,所述前挡风玻璃本体车内一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挂钩相对应的第二挂钩。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的开口均朝下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向下拉动支杆,使得石墨烯发热膜的一侧随之移动,将支杆卡至第一挂钩的内腔,即可完成对石墨烯发热膜的放卷作业,进而使得石墨烯发热膜贴合于前挡风玻璃本体车内一侧以便后续进行除雾作业,该设置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通过存放件的设置,能够对石墨烯发热膜进行收纳,以便后续快速取用,整体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占空空间较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石墨烯发热膜和存放件的连接结构剖开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A点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前挡风玻璃本体;2

石墨烯发热膜;3

存放件;301

收纳箱;302

缠绕辊;303

通孔;304

扭簧;4

定位件;401

支杆;402

第一挂钩;403

第二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

3,一种设置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前挡风玻璃本体1和具有除雾功能的石墨烯发热膜2,石墨烯发热膜2贴合于前挡风玻璃本体1车内的一侧,石墨烯发热膜2通过电源线与车内供电单元连接,通过电源线获取电能,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前挡风玻璃本体1车内一侧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收纳的存放件3,石墨烯发热膜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件4;其中,存放件3包括安装于车内倒车镜支座上的收纳箱301,收纳箱301的内腔通过转轴水平转动连接有缠绕辊302,缠绕辊302的表面与石墨烯发热膜2的另一侧胶合,收纳箱301的表面开设有供石墨烯发热膜2穿过的通孔303。
[002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石墨烯发热膜2在工作原理上与现有技术一致,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就不再进行详细阐述。
[0024]工作原理:通过向下拉动支杆401,使得石墨烯发热膜2的一侧随之移动,缠绕辊302在收纳箱301的内腔转动,扭簧304受力发生形变,直至石墨烯发热膜2下拉至最大限度,然后将支杆401的两端部卡至对应第一挂钩402的内腔,即可完成对石墨烯发热膜2的放卷作业,进而使得石墨烯发热膜2贴合于前挡风玻璃本体1车内一侧以便后续进行除雾作业。
[0025]本技术通过向下拉动支杆401,使得石墨烯发热膜2的一侧随之移动,将支杆401卡至第一挂钩402的内腔,即可完成对石墨烯发热膜2的放卷作业,进而使得石墨烯发热膜2贴合于前挡风玻璃本体1车内一侧以便后续进行除雾作业,该设置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通过存放件3的设置,能够对石墨烯发热膜2进行收纳,以便后续快速取用,整体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占空空间较小。
[0026]进一步地,缠绕辊302的表面套设有扭簧304,扭簧304的两个引脚分别固定连接在
收纳箱301和缠绕辊302上。上述设计,利用扭簧304能够实现缠绕辊302自动复位功能,以便将石墨烯发热膜2快速收卷至收纳箱301的内腔。
[0027]进一步地,通孔303朝向前挡风玻璃本体1车内的一侧。上述设计,使得石墨烯发热膜2在抽出收纳箱301内腔时,能够紧密贴合于前挡风玻璃本体1上,保证除雾效果。
[0028]进一步地,定位件4包括固定连接于石墨烯发热膜2远离缠绕辊302一侧的支杆401,支杆401的直径大于通孔303的高度。上述设计,利用支杆401能够有效避免石墨烯发热膜2远离缠绕辊302的一侧进入收纳箱301的内腔,以便后续再次使用时用户能够快速抽取石墨烯发热膜2。
[0029]进一步地,定位件4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前挡风玻璃本体1车内一侧下方的第一挂钩402,支杆401表面的两端均卡设至第一挂钩402的内腔。上述设计,利用第一挂钩402能够对支杆401起到定位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挡风玻璃本体和石墨烯发热膜,所述石墨烯发热膜贴合于前挡风玻璃本体车内的一侧,所述前挡风玻璃本体车内一侧的上方设置有存放件,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的一侧设置有定位件;其中,所述存放件包括安装于车内倒车镜支座上的收纳箱,所述收纳箱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缠绕辊,所述缠绕辊的表面与石墨烯发热膜的另一侧胶合,所述收纳箱的表面开设有供石墨烯发热膜穿过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辊的表面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引脚分别固定连接在收纳箱和缠绕辊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朝向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波
申请(专利权)人:牛墨石墨烯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