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64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包括设有缸筒内腔的缸筒、内活塞杆、设置于内活塞杆前端的内活塞、外活塞杆和设置于外活塞杆前端并置于缸筒内腔的外活塞;缸筒还包括左侧端盖和右侧端盖;外活塞内设有与缸筒内腔不相通的外活塞内腔;内活塞位于外活塞内腔内,内活塞杆与外活塞之间为动密封连接;内活塞杆与左侧端盖固定连接,外活塞杆与右侧端盖之间为动密封连接;外活塞将缸筒内腔分割为外腔室一和外腔室二,外腔室一和外腔室二通过外油孔通道连通;内活塞将外活塞内腔分割为内腔室一和内腔室二,内腔室一和内腔室二通过内油孔通道连通。外活塞内腔和缸筒内腔内均装有阻尼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黏滞阻尼器的受力能力和耗能性能。能性能。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桥梁方面的减震
,尤其涉及一种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黏滞阻尼器是一种与活塞运动速度相关的阻尼器,可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建筑结构抗震改造等。黏滞阻尼器最早应用于军工领域,主要是进行机械振动控制,后被引入土木工程领域。随着阻尼器成功应用于某些建筑结构,黏滞阻尼器逐渐成为被广泛认可的减震装置。
[0003]黏滞阻尼器,即粘滞阻尼器的主要结构为缸筒活塞结构,主要机制是运动压缩和小孔节流(或间隙节流)。其消能原理是,阻尼材料/粘滞流体受压缩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尼材料内部的摩擦力以及阻尼材料与缸筒的摩擦力,将动能转化为热能,以实现消能减震。其中阻尼材料摩擦耗能,主要是通过阻尼孔的孔缩效应和液体内部的黏滞摩擦。
[0004]黏滞阻尼器主要用于建筑、桥梁,因此在要求可靠性之外,还需要很高的受力能力和耗能性能。现有的典型黏滞阻尼器结构相对简单,如图1所示,该现有黏滞阻尼器包括一个缸筒一B1和一个活塞杆A1,活塞杆A1上设有活塞A2,缸筒一B1内设有左端盖B4和右端盖B5,活塞杆A1贯穿左端盖B4和右端盖B5且与左端盖B4和右端盖B5可活动密封连接;活塞A2位于左端盖B4和右端盖B5之间,将左端盖B4和右端盖B5之间的空腔分割为左腔室B2和右腔室B3。活塞A2上还设有连通左腔室B2和右腔室B3的油孔A3。阻尼液置于左腔室B2和右腔室B3中,随着活塞杆A1的往复直线运动,阻尼液受压缩后通过油孔A3在左腔室B2和右腔室B3之间流动交换。在上述阻尼液受压缩运动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热能,以实现消能减震。
[0005]但,上述现有黏滞阻尼器中,在阻尼液、耗能模式等条件相同时,缸筒一B1的内径、活塞杆A1的外径一旦确定,黏滞阻尼器的受力和耗能能力就基本确定。且由于现有结构设计中,黏滞阻尼器仅包含了一个运动压缩组合,即活塞杆A1、活塞A2和缸筒一B1,这种结构的阻尼器的耗能性能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设计中因仅包含一个运动压缩机构而导致黏滞阻尼器的受力能力和耗能性能有限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可提高黏滞阻尼器的受力能力和耗能性能。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包括缸筒,活塞部件一和活塞部件二;所述缸筒内设有缸筒内腔,所述缸筒还包括左侧端盖和右侧端盖,所述左侧端盖和右侧端盖位于所述缸筒内腔的左右两端;所述活塞部件一包括内活塞杆和设置于内活塞杆前端的内活塞;所
述活塞部件二包括外活塞杆和设置于外活塞杆前端的外活塞;
[0011]所述外活塞置于所述缸筒内腔内且为中空结构,在外活塞内设有外活塞内腔;所述内活塞位于所述外活塞内腔内,所述内活塞杆与外活塞之间为动密封连接;内活塞杆与左侧端盖固定连接,外活塞杆与右侧端盖之间为动密封连接;
[0012]所述外活塞将缸筒内腔分割为外腔室一和外腔室二,所述外腔室一和外腔室二分布于外活塞左右两侧;所述内活塞将外活塞内腔分割为内腔室一和内腔室二,所述内腔室一和内腔室二分布于内活塞左右两侧;
[0013]所述外活塞内腔和所述缸筒内腔内均装有阻尼液,且外活塞内腔和所述缸筒内腔之间不连通;
[0014]还包括用于连通外腔室一和外腔室二并供阻尼液通行的外油孔通道,以及用于连通内腔室一和内腔室二并供阻尼液通行的内油孔通道;所述外油孔通道为位于外活塞的外壁与缸筒内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一和或位于外活塞上的外活塞油孔;所述内油孔通道为位于内活塞的外壁与外活塞内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二和或位于内活塞上的内活塞油孔。
[0015]进一步地,所述内活塞油孔轴向延伸;所述外活塞油孔轴向延伸。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具备以下
[0018]有益效果:
[0019]现有的典型黏滞阻尼器中只设有单一运动压缩组合;而本专利技术中的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有两组运动压缩组合,即一组由外活塞、缸筒和外活塞杆形成的运动压缩组合,另一组由外活塞、内活塞、内活塞杆形成的运动压缩组合,可同时实现两组运动压缩组合双作用做功耗能,以加强黏滞阻尼器的减震效果。
[0020]不管使用间隙摩擦耗能还是小孔节流耗能,或者同时使用间隙摩擦耗能和小孔节流耗能,本专利技术中的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的耗能能力都比同规格的典型黏滞阻尼器的耗能能力要高,即本专利技术中的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具有更高的受力能力和更好的耗能性能,消能减震性能更强。
[0021]同时,在外部受力相同、减震要求相同的条件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的外形更小,占据的安装空间更小,有利于安装。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现有的黏滞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黏滞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现有技术中的部件:
[0026]A1

活塞杆、A2

活塞、A3

油孔、B1

缸筒一、B2

左腔室、B3

右腔室、B4

左端盖、B5

右端盖;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部件:
[0028]10

缸筒、11

左侧端盖、12

外腔室一、13

外腔室二、14

右侧端盖;20

外活塞杆、21

外活塞、22

内腔室一、23

内腔室二、24

外活塞油孔;30

内活塞杆、31

内活塞、32

内活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该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包括缸筒10,活塞部件一和活塞部件二;所述缸筒10内设有缸筒内腔,缸筒10还包括左侧端盖11和右侧端盖14,左侧端盖11和右侧端盖14位于缸筒内腔的左右两端;活塞部件一包括内活塞杆30和设置于内活塞杆30前端的内活塞31;活塞部件二包括可往复直线运动的外活塞杆20和设置于外活塞杆20前端的外活塞21;
[0031]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作用加强式黏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活塞部件一和活塞部件二;所述缸筒内设有缸筒内腔,所述缸筒还包括左侧端盖和右侧端盖,所述左侧端盖和右侧端盖位于所述缸筒内腔的左右两端;所述活塞部件一包括内活塞杆和设置于内活塞杆前端的内活塞;所述活塞部件二包括外活塞杆和设置于外活塞杆前端的外活塞;所述外活塞置于所述缸筒内腔内且为中空结构,在外活塞内设有外活塞内腔;所述内活塞位于所述外活塞内腔内,所述内活塞杆与外活塞之间为动密封连接;内活塞杆与左侧端盖固定连接,外活塞杆与右侧端盖之间为动密封连接;所述外活塞将缸筒内腔分割为外腔室一和外腔室二,所述外腔室一和外腔室二分布于外活塞左右两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山余荣华郁德辉李振奎袁鹏斌周勇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惯容减震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