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材制造用非接触式铺粉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增材制造设备
,涉及一种铺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增材制造用非接触式铺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增材制造往往通过逐层制造来实现,逐层制造就需要把原材料——粉末按照工艺要求的厚度铺在成形区域内。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刮刀或铺粉辊等接触式铺粉装置来进行铺粉,无论是刮刀还是铺粉辊,都往往会面临两个问题:其一,铺粉装置粘粉;其二,铺粉过程中,铺粉装置和零件已成形的部分有直接接触。粘粉后,当粉末在铺粉装置回程过程中,掉落到下一层成形区域内时,往往会导致局部凸起或者局部无法烧透的情况,这都是使得成形质量下降,甚至导致所成型零件报废。铺粉装置和零件已成形的部分有直接接触,接触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力的作用,这就会导致零件局部被刮变形、破损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对薄壁零件,会严重影响成形质量。
[0003]此外,无支撑成形技术作为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也对铺粉装置有着新的要求,即使是传统技术使用的柔性刮刀这种接触式铺粉装置,也不利于无支撑成形技术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材制造用非接触式铺粉装置,能够避免卡刀、刮刀粘粉,也能够避免零件已成形的部分被刮变形、破损,可有效提高铺粉式增材制造设备的成形质量,也有利于无支撑成形技术的实现。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增材制造用非接触式铺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材制造用非接触式铺粉装置包括存粉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材制造用非接触式铺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材制造用非接触式铺粉装置包括存粉槽(2)、控粉器(6)以及控制板(3);所述控粉器(6)置于存粉槽(2)底部;所述控制板(3)与控粉器(6)相连并驱动控粉器(6)打开或闭合;所述控粉器(6)的下表面与粉末床上表面非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用非接触式铺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粉器(6)是一个或多个,所述控粉器(6)是多个时,多个控粉器(6)沿存粉槽(2)的轴向并行设置在存粉槽(2)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材制造用非接触式铺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粉器(6)包括控粉器壳体(601)、右电极针脚(604)、右压电陶瓷块(605)、左压电陶瓷块(606)以及左电极针脚(607);所述控粉器壳体(601)整体呈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右电极针脚(604)以及左电极针脚(607)相对设置且置于控粉器壳体(601)外壁;所述右压电陶瓷块(605)以及左压电陶瓷块(606)相对设置且置于控粉器壳体(601)内壁;所述右压电陶瓷块(605)的正负极分别与右电极针脚(604)相连;所述左压电陶瓷块(606)的正负极分别与左电极针脚(607)相连;所述控制板(3)通过右电极针脚(604)向右压电陶瓷块(605)加载电压并带动右压电陶瓷块(605)收缩或复原;所述控制板(3)通过左电极针脚(607)向左压电陶瓷块(606)加载电压并带动左压电陶瓷块(606)收缩或复原;在未加载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右压电陶瓷块(605)与左压电陶瓷块(606)相贴合;在加载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右压电陶瓷块(605)与左压电陶瓷块(606)形成粉末通道;所述存粉槽(2)通过控粉器壳体(601)内部与粉末通道相贯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材制造用非接触式铺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粉器(6)还包括左导粉块(602)以及右导粉块(603);所述左导粉块(602)与右导粉块(603)相对设置在控粉器壳体(601)内部;所述左导粉块(602)与左压电陶瓷块(606)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右导粉块(603)与右压电陶瓷块(605)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左导粉块(602)的结构与右导粉块(603)的结构互为镜像;所述左导粉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辉,田建涛,王石开,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