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29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空调机组。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依次形成过热区、冷凝区和过冷区;热管,所述热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热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过热区内、第二端位于所述过冷区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及空调机组,利用热管的传热性,将刚刚进入壳体的制冷剂(流入过热区内的制冷剂)的热量直接传递至过冷区内,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的单向换热效率来说,热管的换热效率更高,可以有效地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且热管还能够对进入壳体内的气流进行一定的引流,可以有效改善换热器内的流体流场,减少流动死区,进一步地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设备
,特别是一种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冷水机组的重要组成部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进入卧式壳管式冷凝器,换热管内较低温度的冷却水吸收制冷剂热量温度升高,气相制冷剂则放出热量冷凝为液态。液态制冷剂经过冷水机组节流部件后,成为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是冷水机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常用冷凝器是换热区域存在双相和单相换热两种情况,其中过热气体冷却换热量约占总体换热量的4

8%,但由于为单相换热,该部分换热面积实际占比高达25

40%,这导致现有的过热区结构设计不合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设置热管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0004]一种换热器,包括:
[0005]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依次形成过热区、冷凝区和过冷区;
[0006]热管,所述热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热管的第一端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依次形成过热区(11)、冷凝区(12)和过冷区(13);热管(2),所述热管(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热管(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过热区(11)内、第二端位于所述过冷区(1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3)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挡板(3)套设于所述热管(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进气管(4),所述进气管(4)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进气管(4)与所述过热区(11)连通,且所述进气管(4)的出气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挡板(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分液结构(5),所述分液结构(5)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3)上,且所述分液结构(5)的尖端朝向所述进气管(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结构(5)的最大高度h1的数值范围为30mm≤h1≤200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3)具有朝向所述进气管(4)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导流槽(31),且流经所述导流槽(31)的流体向远离所述冷凝区(12)的方向流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31)的截面为V形,所述V形的顶角β的角度范围为45
°
≤β≤16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曦胡东兵胡海利王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