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均温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5361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石墨均温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石墨均温板包括石墨板、平板热管、处理层和连接层,所述石墨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槽,所述槽用于放置所述平板热管,所述处理层覆盖在槽的内表面和/或石墨板外表面,用于提升石墨板的表面反应活性,所述连接层用于连接石墨板和平板热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石墨和金属复合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石墨和金属复合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石墨和金属复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均温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材料
,具体涉及石墨均温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元件逐渐向高速、高频以及集成电路的密集微型化方向发展,随之而来单位容积电子元件发热量剧增。以5G智能手机为例,5G芯片的运算能力要比现有的4G芯片至少高出5倍之多,功耗大约高出2.5倍。电子设备的高集成度对散热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和挑战。目前传统散热材料包括:
[0003]金属箔导热系数在100

500之间,密度普遍较高,其中广泛用做散热材料的铜,其密度高达8.9g/cm3;
[0004]天然石墨、人工石墨和石墨烯导热膜,其导热系数在100

1800W/m
·
K之间,密度在1

2.2g/cm3之间,密度远低于金属;
[0005]热管和VC(Vapor Chambers)均温板具有极高的热导率且无需额外能源,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散热技术,等效导热系数高达5000

2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板、平板热管、处理层和连接层,所述石墨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槽,所述槽用于放置所述平板热管,所述处理层覆盖在槽的内表面和/或石墨板外表面,用于提升石墨板的表面反应活性,所述连接层用于连接石墨板和平板热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层为金属层,优选地,所述金属层的成分是银、镍、铜、钛、锡、铟、铋、锌、锆和铬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优选地,所述处理层为环氧胶或导电胶;优选地,所述处理层的厚度为1μm~50μ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处理层的厚度为5μm;优选地,所述连接层的原料为焊膏,所述焊膏包括低温焊膏、高温焊膏和金属焊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连接层的原料为环氧胶或导电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至少覆盖石墨板上表面的槽开口;优选地,所述上盖的材质为铜、铝、石墨烯、人工石墨或天然石墨;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厚度为5

100μ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厚度为10μm;和/或还包括下盖,所述下盖至少覆盖石墨板下面的槽开口,优选地,所述下盖材质为铜、铝、石墨烯、人工石墨或天然石墨;优选地,所述下盖的厚度为5

100μ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盖的厚度为1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板的材质为天然石墨片、石墨烯或人工石墨膜,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石墨板为石墨烯导热片;优选地,所述石墨板为单层结构或多层堆叠结构;优选地,所述石墨板的厚度为0.1~10m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石墨板的厚度为0.3mm~1mm;优选地,所述槽的面积为整个石墨板面积的5%~90%,优选所述槽的面积为整个石墨板面积的15%~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智李峰周步存孙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