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瓶机的自动上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619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制瓶机的自动上管装置,将原料管自动的插入制管机对应的插管位内。该装置包括横移升降总成,于横移升降总成上设有抓管机构,于横移升降总成下方、横向的两端分置有托架和旋转机构40,于旋转机构的下方设有插管机构。将原来管放置在托架上,原料管在托架上静止不动,托架上方的抓管机构先通过吸盘对单根管进行吸附,在吸力的作用下,单根管上移从托架中分离出,再被机械抓手抓住,完成取管操作,在取管的过程中,管的外壁不会发生磨损,保证了试剂瓶外观的透明度,不影响在灌装完成后对试剂的检测。在灌装完成后对试剂的检测。在灌装完成后对试剂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制瓶机的自动上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插管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瓶机的自动上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用的试剂瓶在生产加工时,需要将两米多长的原材料管插入制瓶机中,以前多采用人工插管,插管速度慢,人工成本后。目前市场上已有自动插管机,能够自动完成取管、旋转、送管和插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0003]现有的转送插管机构中,多采用中国技术专利ZL201420530894.0中公开的制瓶机自动上管装置的供管机构,如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1410637779.8中公开了用于制瓶机自动上管装置的转送插管机构中,也应用了该供管机构。该供管机构在使用时,首先将料管加装到自动平衡料架2内,排列在自动平衡料架2内的料管自动滚落到输管器3的储料管腔室内。在制瓶机控制器的控制下,输管器3的输送带自动将料管传送输出至料管推升总成的由料管托板8、9组合构成的推升托架内。该上料形式是将成捆的原料管松散的堆放在一起,再通过传动链条将底部的管输送上去,在输送的过程中管与管之间会产生碰撞摩擦,造成管壁磨损。药厂在完成药剂灌装后会对药剂进行检测,但由于瓶身磨损清晰度降低,造成试剂检测不合格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序取管、避免管外壁磨损的用于制瓶机的自动上管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用于制瓶机的自动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横移升降总成,于横移升降总成上设有抓管机构,于横移升降总成下方、横向的两端分置有托架和旋转机构,于旋转机构的下方设有插管机构,其中
[0008]托架,用于水平放置多根管,并借助升将部驱动能够上下升降并锁定;
[0009]抓管机构,借助横移升降总成能够横向及上下移动并锁定,所述抓管机构包括吸口朝下的吸盘、以及将吸盘吸附提起后的管抓住的抓手一;
[0010]旋转机构,包括抓手二,所述抓手二用于承接抓手一横移后释放的管,并借由旋转部驱动能够旋转90
°
后锁定;
[0011]插管机构,能够将旋转后的管向前推出并落入制管机的插管位内。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
[0013]放料台,位于托架和旋转机构之间,所述放料台上具有横向排布的多个与管配合的卡槽。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横移升降总成包括:
[0015]横移导轨,横向设置,于横移导轨上滑动配合有滑块一,以及驱动滑块一沿横移导轨移动的驱动部一;及
[0016]纵移导轨,竖直设置,固定于滑块一上,于纵移导轨上滑动配合有滑块二,以及驱动滑块二沿纵移导轨移动的驱动部二;
[0017]所述抓管机构固定于滑块二上。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插管机构包括:
[0019]两个推轮,上下布置于一块推板上,所述推板在驱动部三的驱动下能够横向向前移动及复位;及
[0020]压轮,位于两推轮之间的前方,所述压轮横向滑动的设于一固定板上,其压轮与固定板间连接有驱动其向后复位的弹簧体;
[0021]所述旋转机构驱动管旋转90
°
后,管的下方位于推轮与压轮之间。
[002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横向的滑孔,所述压轮上固定有于滑孔内滑动的滑杆。
[002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吸盘具有两个,两个吸盘横向分置于抓手一的两侧。
[002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抓手一和抓手二均具有两个能够开合的关节,于关节的夹持面上形成有与管适配的弧形槽,且于关节的夹持面上具有弹性层。
[002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关节上对应弧形槽的端部具有两个滚轮,两关节闭合后,四个滚轮能够夹持住管。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7]该自动上管装置将原来管放置在托架上,原料管在托架上静止不动,托架上方的抓管机构先通过吸盘对单根管进行吸附,在吸力的作用下,单根管上移从托架中分离出,再被机械抓手抓住,完成取管操作,在取管的过程中,管的外壁不会发生磨损,保证了试剂瓶外观的透明度,不影响在灌装完成后对试剂的检测。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图1是自动上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自动上管装置中插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自动上管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4]如图1~图3所示,用于制瓶机的自动上管装置,将原料管自动的插入制管机对应的插管位内。该自动上管装置包括一个机架,在机架上设有横移升降总成10,于横移升降总成10上设有抓管机构20,于横移升降总成10下方、横向的两端分置有托架30和旋转机构40,
于旋转机构40的下方设有插管机构50。抓管机构20从托架30上取管后横向移动,将管转运至旋转机构40,旋转机构40旋转90度后将管竖起来,使管的下方落入插管机构50内,插管机构50将管横向推出并松开,管落入制管机的插管位内。
[0035]托架30用于水平放置多根管,多根管呈矩形阵列布置,具有水平的托盘和固定于托盘四角的档杆。托架30借助升将部驱动能够上下升降并锁定,当需要向托架30上补料时将托架30降下来,放料完成后再将托架30上升至指定高度,原料管在托架30上静止不动。将托盘上升后,不占用下部的空间,为工作人员在车间内的其它操作提供便利。
[0036]升将部可以采用丝杠螺母的形式进行驱动,将丝杠竖直并可转动的设与机架上,螺母与托架30固定,托架30与机架间还设有竖向滑动配合、以限制托架30旋转的配合结构,通过电机带动丝杠正转或反转可实现托架30的上升或下降。
[0037]横移升降总成10包括集成为一体的横移导轨110和纵移导轨120,横移导轨110横向设置,于横移导轨110上滑动配合有滑块一,以及驱动滑块一沿横移导轨110移动的驱动部一。纵移导轨120竖直设置,固定于滑块一上,于纵移导轨120上滑动配合有滑块二,以及驱动滑块二沿纵移导轨120移动的驱动部二。抓管机构20固定于滑块二上。
[0038]抓管机构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制瓶机的自动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移升降总成(10),于横移升降总成(10)上设有抓管机构(20),于横移升降总成(10)下方、横向的两端分置有托架(30)和旋转机构(40),于旋转机构(40)的下方设有插管机构(50),其中托架(30),用于水平放置多根管,并借助升将部驱动能够上下升降并锁定;抓管机构(20),借助横移升降总成(10)能够横向及上下移动并锁定,所述抓管机构(20)包括吸口朝下的吸盘(210)、以及将吸盘(210)吸附提起后的管抓住的抓手一(220);旋转机构(40),包括抓手二(410),所述抓手二(410)用于承接抓手一(220)横移后释放的管,并借由旋转部驱动能够旋转90
°
后锁定;插管机构(50),能够将旋转后的管向前推出并落入制管机的插管位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料台(60),位于托架(30)和旋转机构(40)之间,所述放料台(60)上具有横向排布的多个与管配合的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升降总成(10)包括:横移导轨(110),横向设置,于横移导轨(110)上滑动配合有滑块一,以及驱动滑块一沿横移导轨(110)移动的驱动部一;及纵移导轨(120),竖直设置,固定于滑块一上,于纵移导轨(120)上滑动配合有滑块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晓庆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旺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