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0001]本技术涉及到数据传输
,特别涉及一种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电子设备的充电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现有的快充电路都是通过在数据线的输入端口之内或输出端口之内设置相应的电阻来增加充电电压从而实现快速充电,但是数据线端口内空间有限,由于快充电路结构较复杂,从而对于电路板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其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0004]因此,现在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还存在很大问题,亟须人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研发,克服这些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成本较高的技术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0006]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包括输入端,所述输入端包括Q C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所述Q C输入端口包括VB U S 1引脚,所述输出端口包括VB U S 2引脚及A C C引脚,所述VB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所述输入端包括Q C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所述Q C输入端口包括VB U S 1引脚,所述输出端口包括VB U S 2引脚及A C C引脚,所述VB U S 2引脚与AC C 2引脚并联后与所述VB U S 1引脚连接,所述A C C 2引脚所在支路上串联有一个上拉电阻以满足快充需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Q C输入端口之内及输出端口之内均不设置除了所述上拉电阻之外的电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电阻的阻值为54K
‑
58k。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Q C输入端口进一步包括D
‑
1引脚、D+1引脚、GND 1引脚,所述输出端口进一步包括D
‑
2引脚、D+2引脚及GND 2引脚,所述D
‑
1引脚与D
‑
2引脚连接,所述D+1引脚与D+2引脚连接,所述GND 1引脚与GND 2引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进一步包括PD输入端口,所述PD输入端口包括A1引脚、A4引脚、A 5引脚、A6引脚、A 7引脚、A9引脚及A12引脚,所述A1引脚及A12引脚均与GND 2引脚连接,所述A4引脚、A 9引脚均与VB U S 2引脚连接,所述A5引脚与AC C引脚连接,所述A6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爱客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