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926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固定结构,包括盒体,两侧壁上皆设有沿盒体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引槽以及对应第一导引槽的第二导引槽,其中至少第一导引槽上设有垂直穿设盒体的侧壁的穿孔;两个固定件,是与第二导引槽相匹配,两个固定件分别用以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两侧壁上;以及两个弹性定位件,其中至少一个弹性定位件对应盒体的第一导引槽及第一导引槽上的穿孔并设有定位部,两个弹性定位件是用以分别设置于两个固定件上对应第一导引槽上的穿孔的位置;其中,固定结构是供使用者可通过按压弹性定位件的定位部,以令弹性定位件呈弹性压缩状态,并通过固定件对应卡入该盒体的第二导引槽,以令呈弹性压缩状态的弹性定位件的定位部滑设于第一导引槽内。(*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电子装置 至机体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的电子仪器组装方式主要是在主机壳体内装设细部的元件或 装置,如电脑组装方式是于机壳内分别安装主机板、硬盘、光驱及电 源供应器等必要的配件,现今固定方式是必须使用螺丝起子或类似工 具配合螺丝方可将硬盘或光驱锁固于机壳上,因此,当使用者手边并 无螺丝起子或类似工具可供锁固时,实会造成使用者的困扰,反之, 当己锁固于机壳上的硬盘或光驱需要更换时,亦必须使用螺丝起子或 类似工具将硬盘或光驱四周锁定的螺丝取下,方可将其拆卸,其操作 亦不便,于此,无疑地会造成使用者在组装上时间的浪费,因此,如 何开发一种新的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各种缺点,实为当 今亟待解决的课题。由上可知,现有的固定结构在实际使用上,显然仍具有不便与缺 点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本设计人有感上述缺点的可待改善,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 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现有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 组装且拆装迅速的固定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组装的固定结构。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定结构, 用于将电子装置的配件迅速固定至机体,并具有方便拆卸的功能。该固定结构包括一盒体,两侧壁上皆设有一沿该盒体前后方向延 伸的第一导引槽以及一对应该第一导引槽的第二导引槽,其中至少一 第一导引槽上设有一垂直穿设该盒体的侧壁的穿孔;两个固定件,是 与该第二导引槽相匹配,该两个固定件分别用以设置于该电子装置的 两侧壁上;以及两个弹性定位件,其中至少一个弹性定位件对应该盒 体的第一导引槽及该第一导引槽上的穿孔并设有一定位部,该两个弹 性定位件是用以分别设置于该两个固定件上对应该第一导引槽上的穿 孔的位置;其中,该固定结构是供使用者可通过按压该弹性定位件的 定位部,以令该弹性定位件呈弹性压縮状态,并通过该固定件对应卡 入该盒体的第二导引槽,以令呈弹性压縮状态的弹性定位件的定位部 滑设于该第一导引槽内,从而于该定位部对应该第一导引槽上的穿孔 时,可通过该弹性定位件的弹性回复力将该定位部卡入该第一导引槽 上的穿孔,相应地,则可将该电子装置固定于该盒体内。较佳地,该固定装置为两片固定板,该固定件为螺丝,该弹性定 位件为一可弹性伸縮的指旋螺钉,每一第一导引槽内还设置有一第三 导引槽,该第三导引槽的宽度小于该第一导引槽,该固定装置还具有 至少一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定位件是配合该第一导引槽的宽度而设置, 该固定装置更具有至少一可弹性伸縮的第二弹性定位件,该第三导引 槽内相对于该第二弹性定位件的位置设有一第二穿孔,当该固定装置 推至定位后,该第二弹性定位件卡合至该第二穿孔。相比于现有技术利用多个螺丝将电子装置固定于机壳的方式,本 技术以可拆卸方式将电子装置卡接于机壳上,并具有迅速拆装的 功能,充分节省使用者在拆装机壳内电子装置时所需的时间。由此可知,应用本技术的固定结构可解决现有技术的各种缺 点,以便提供拆装迅速的组装功能,节省机体组装时间,实巳克服现 有技术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技术的固定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显示本技术的固定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3是显示本技术的可弹性伸縮指旋螺钉的侧视剖面图; 图4a是显示本技术的固定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在装 置至盒体之前的俯视图;图4b是显示本技术的固定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在装 置至盒体时的之俯视图;图4c是显示本技术的固定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在装 置至盒体内定位后的俯视图;图5是显示本技术的固定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6a是显示本技术的固定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在装 置至盒体之前的俯视图;图6b是显示本技术的固定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在装 置至盒体之前的俯视图;图6c是显示本技术的固定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在装 置至盒体之前的俯视图;图7是显示本技术的固定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8是显示本技术的固定结构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10盒体11第一导引;12第三导引;13第二导引^21固定板30光驱31固定螺孔110穿孔120第二穿孔210定位螺丝211螺丝212指旋螺钉213固定孔214 指旋螺钉2120 第一壳体2121 第二壳体2122 弹簧2123 定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属技 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 的其他优点与作用。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 型应用于固定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以下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而仅 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附图中仅例示与本实用新 型有关的元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元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 实际实施时各元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并非以图示为限,可依实际设 计需要作变化,合先叙明。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固定结构,于第一实施例中包括 一盒体10,盒体10两侧壁上各设有一沿盒体10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 导引槽11及一对应该第一导引槽11的第二导引槽B,在第一实施例 中,第一导引槽11的一端内设有一穿孔110经第一导引槽11内穿过 盒体10的侧壁;以及两个固定件,在第一实施例中该固定件为固定板 21,每一固定板21上具有两个固定孔213及两个定位件,定位件在本 例中为定位媒丝210,固定板21通过螺丝211穿过固定孔213锁固于 光驱30的两侧,且固定板21上相对于盒体10第一导引槽11内的穿 孔110的位置设有弹性定位件,弹性定位件在本例中为一可弹性伸縮 的指旋螺钉212,请同时参阅图3,指旋螺钉212包括一第一壳体2120 及一第二壳体2121,第一壳体2120套接于第二壳体2121上,第一壳 体2120具有一定位部2123且内部并设有一弹簧2122,第一壳体2120 及第二壳体2121可通过弹簧2122来达到其相对位置上的压縮及覆位 的目的,穿孔110及可弹性伸縮的指旋螺钉212设置的位置在本例中 为第一导引權11及固定板21的后段,其中,固定板21是用以固定使用者欲固定至盒体10的电子装置,在本例中为一光驱30,通过四个固 定件(在本例中为螺丝211)分别穿过固定板21的四个固定孔213及光 驱30的固定螺孔31后将光驱30与两片固定板21锁固,当光驱30与 两片固定板21锁固后,固定板21通过定位螺丝210与压縮可弹性伸 縮的指旋螺l丁212并配合盒体10的第一导引槽11以及固定板21配合 第二导引槽13后,向盒体10内部推入并卡接至盒体10内,当光驱30 及固定板21向内推至一既定位置后,即指旋螺钉212到达第一导引槽 11内穿孔110的相对位置上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可弹性伸縮的指旋螺 钉212回复至原始状态并卡合至位于盒体10的第一导引槽11相对位 置的穿孔110内。请参阅图4a、图4b及图4c,在光驱30与两片固定板21锁固之 后,将其平置并以指旋螺钉212对齐盒体10的第一导引槽11,此时指 旋螺钉212尚未压縮,如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结构,是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盒体,两侧壁上皆设有一沿该盒体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引槽以及一对应该第一导引槽的第二导引槽,其中至少一第一导引槽上设有一垂直穿设该盒体的侧壁的穿孔;    两个固定件,是与该第二导引槽相匹配,该两个固定件分别用以设置于该电子装置的两侧壁上;以及    两个弹性定位件,其中至少一个弹性定位件对应该盒体的第一导引槽及该第一导引槽上的穿孔设有一定位部,该两个弹性定位件是用以分别设置于该两个固定件上对应该第一导引槽上的穿孔的位置;    其中,该固定结构是供使用者可通过按压该弹性定位件的定位部,以令该弹性定位件呈弹性压缩状态,并通过该固定件对应卡入该盒体的第二导引槽,以令呈弹性压缩状态的弹性定位件的定位部滑设于该第一导引槽内,从而于该定位部对应该第一导引槽上的穿孔时,可通过该弹性定位件的弹性回复力将该定位部卡入该第一导引槽上的穿孔,相应地,则可将该电子装置固定于该盒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崇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