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生化污泥粘性膨胀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588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制生化污泥粘性膨胀的方法,投加已经筛选出的菌株双电红球菌(Rhodococcuselectrodiphilus)T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生化污泥粘性膨胀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抑制污泥粘性膨胀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厂企业涉及化学原料、医药农药中间体、蒽醌染料等多种类型化学产品生产,产品成分复杂,污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对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的冲击较大,易出现污泥粘性膨胀的问题。
[0003]污泥粘性膨胀的主要特征在于:1)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沉淀压缩性能差;2)SV值增大,有时达到百分之九十,SVI达到300以上;3)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浑浊;4)二次沉淀难以固液分离,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的产生,无法维持生化处理的正常工作。一旦发生难以抑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污泥粘性膨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近百分之五十的城市污水厂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泥粘性膨胀发生。
[0004]污泥膨胀主要有两种类型:1)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过度繁殖引起的丝状菌污泥粘性膨胀;2)由于菌胶团大量累积高粘度物质,或活性污泥受毒性物质的侵害导致的非丝状菌粘性膨胀。
[0005]目前,对活性污泥粘性膨胀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强化曝气; 2) 调整负荷;3) 分段注水;4) 投加含氮化合物;5) 投加石灰和消化污泥; (提高污泥比重);6) 稀释流入污水;7) 如碳水化合物增多, 要调查废水的来源;8) 有毒废水进入系统时, 应进行预处理;9) 接种活性污泥。
[0006]我们有必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达到方便、更有效、更低廉的抑制活性污泥粘性膨胀的目的,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目前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SVI值和SV值不断增大,曝气池的MLSS浓度不断降低,导致污泥颗粒絮体松散,造成污泥流失,出水浑浊的弊端,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可抑制生化活性污泥粘性膨胀的方法,即1)一定比例的双电红球菌复配至生化污泥中具有抑制污泥粘性膨胀的作用;2)己内酯投加到含有双电红球菌的生化污泥中,对生化污泥粘性膨胀抑制效果更加的显著。本专利技术提高了污泥的压密性,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沉降性能得到了改善,使得污泥颗粒结实化,不易流失。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抑制活性污泥粘性膨胀的方法,向生化系统中添加双电红球菌增加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具体方法为:一次的投加方式向生化系统添加双电红球菌菌液,添加量为污泥浓度的0.5%

5%。优选添加量为污泥浓度的5%。
[0009]一种可明显抑制活性污泥粘性膨胀的方法,向生化系统中添加一定浓度的己内酯及双电红球菌增加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具体方法为:1)一次的投加方式向生化系统添加双电红球菌菌液及己内酯,双电红球菌菌液添加量为污泥浓度的0.5%

5%;己内酯投加至浓
度为0.5

3mg/L;2)根据污泥膨胀情况,每间隔1

5天向生化系统中投加一次己内酯,重复1

5次,己内酯的投加浓度为0.5

3mg/L。双电红球菌菌液添加量优选为污泥浓度的0.5%

5%,己内酯优选投加浓度为3 mg/L,优选每隔3天向生化系统中投加一次己内酯。
[0010]根据污泥膨胀情况,如果效果持续可以延长间隔直至不用添加己内酯。
[0011]往生化系统中投加己内酯使其浓度在0.5

3mg/L范围内,优选浓度为3 mg/L。
[0012]所述双电红球菌为双电红球菌(Rhodococcuselectrodiphilus)TN

3,其分类命名为双电红球菌(Rhodococcuselectrodiphilus)TN

3,已于2021年11月1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3936。生理学特征为:菌落粗糙或光滑、甚至粘液状,像分枝杆菌。异养好氧型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在琼脂固体平板培养24 h出现明显菌落,菌落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不透明,湿润自然光下呈红色。
[0013]双电红球菌TN

3分泌的内酯酶将活性污泥表面的导致粘性膨胀的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降解,从而抑制活性污泥粘性膨胀。而己内酯亦可以促进双电红球菌分泌更多的内酯酶,在抑制活性污泥粘性膨胀的效果更加的明显,使得活性污泥SVI值降低,沉降性能得到了改善,使得污泥颗粒结实化,不易流失,保证生化系统的长期稳定、正常运行。
[0014]双电红球菌菌液是通过如下方式制备得到的:双电红球菌(Rhodococcuselectrodiphilus)TN

3进行菌株培养包括活化、转接、扩培步骤。
[0015]1)活化:从固体平板中挑取单菌落,转接至LB液体培养基中,摇床转速为130

180 rpm,35

38℃摇床培养3

4 h直至对数期;2)转接:将处在对数期的菌液转接至种子罐中进行培养,控制种子罐温度维持在25

30℃、转速保持在220

250 rpm,溶氧DO控制在2.5

3 mg/L,培养24h

48h;3)扩培:将种子罐培养的菌液按照2%

5%的接种量转接至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发酵罐培养基成分与种子罐的相同,各物化参数指标为:温度25

30℃、转速220

250rpm、溶氧2.5

3 mg/L、发酵时间48h

60h。
[0016]所述的LB液体培养基组分:牛肉膏3g/L,蛋白胨10g/L,氯化钠5g/L,pH保持在7.2

7.5之间。
[0017]种子罐的培养基成分为:牛肉膏3g/L、蛋白胨10g/L、氯化钠5g/L,硝酸钾3g/L、葡萄糖3.6g/L、磷酸二氢钾0.2g/L,七水硫酸镁0.2g/L,碳酸钙2g,微量元素溶液1mL/L(氯化锌80mg,无水硫酸铜20mg,硼酸20mg,七水硫酸亚铁100mg)、水1000mL,pH7

7.5。
[0018]菌株经过培养后菌液有效活菌数可达109个/ml以上,发酵培养液出罐后包装即可得到菌体浓度为20%的双电红球菌的浓缩液。
有益效果
[0019]双电红球菌分泌的内酯酶将活性污泥表面的导致粘性膨胀的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降解,从而抑制活性污泥粘性膨胀;己内酯亦可以促进双电红球菌分泌更多的内酯酶,在抑制活性污泥粘性膨胀的效果更加的明显,使得活性污泥SVI值降低,沉降性能得到了改善,使得污泥颗粒结实化,不易流失,保证生化系统的长期稳定、正常运行;
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廉、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生化污泥粘性膨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生化系统中添加双电红球菌,添加量为污泥浓度的0.5%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生化污泥粘性膨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红球菌为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936的双电红球菌TN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生化污泥粘性膨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添加双电红球菌的同时向生化系统中投加己内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生化污泥粘性膨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红球菌添加量为污泥浓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宛霖孙秀玥杨素邹希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