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沉池内碳源开发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463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初沉池内碳源开发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使用初沉池内碳源开发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初沉池内碳源开发污水处理装置集水解发酵开发碳源、除悬浮物和脱氮除磷的多功能,包括水解发酵池、除臭回流装置、进水布水槽、刮泥装置、撇渣装置、排泥装置和出水堰,通过对各个部件进行具体设置的同时对处理步骤的各个参数进行具体设置,实现了可以大幅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的技术效果,在降低生产运行成本的同时,增强出水水质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初沉池内碳源开发污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初沉池内碳源开发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城市生活用水量、污水排放量也逐年增加,而城镇生活污水的典型特点之一就是低碳源,使得大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氮比过低,反硝化不彻底,不得不外加碳源满足出水达标,增大了污水处理成本。而传统初沉池都是单一使用,即去除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在排泥的同时,会造成大量宝贵的进水碳源流失。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文本CN111039462A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沉池,通过对池内结构和外部絮凝剂桶的设置,从而达到清理固体杂质的作用,同时能加速絮凝剂与污水接触,提高除渣效率。但是该技术方案的初沉池无法起到水解发酵的作用,功能单一。
[0004]初沉污泥如果通过合理设置发酵,可以将固体颗粒物转为碳源,有效改善进水水质生化性,从而提高系统脱氮除磷效率。因此为解决城镇污水厂低碳氮比碳源不足的问题,需要对传统的初沉池运行控制技术进行工艺改进。
[0005]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文本CN101250008B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厂开发内部碳源的装置及方法,通过对池中进行合理的物料分配,达到了开发内部碳源的效果,但是其开发程度有待提高,并且处理方式需要细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水解发酵开发碳源、除悬浮物和脱氮除磷的多功能活性初沉池系统,解决传统初沉池运行导致的进水碳源流失问题,通过初沉污泥和回流污泥进行混合产酸发酵,产生大量的优质VFA碳源,补充脱氮除磷所需碳源,大幅度提高系统脱氮除磷效率。
[0007]具体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初沉池内碳源开发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解发酵池、除臭回流装置、进水布水槽、刮泥装置、撇渣装置、排泥装置和出水堰。
[0009]所述水解发酵池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壁、第一端壁、第二端壁和储泥槽,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壁、第二端壁和底壁合围成水解发酵池的主体发酵的槽结构,在紧靠第一端壁一侧的底壁上设置有开口与所述储泥槽连通,所述储泥槽顶部开口与底壁上的开口相连通,储泥槽内部设置有两个三角台,将储泥槽内部空间设置为上大下小的空间结构;在所述第一端壁上开设有污水入口,在第二端壁上开设有处理水排出口。
[0010]所述除臭回流装置设置于水解发酵池的外部,包括除臭污泥回流泵和污泥回流管,所述除臭污泥回流泵设置于外部污水处理生物池的末端,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入口端与除臭污泥回流泵相连,出口端与进水布水槽相连,所述污泥回流管用于将污水处理生物池培养的含有除臭微生物的剩余污泥通过除臭污泥回流泵加压后排入至进水布水槽内。
[0011]所述进水布水槽设置于水解发酵池的所述第一端壁的外部,所述进水布水槽为方
槽状结构设置,顶部设置污泥回流管的出口端,在其中一个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在与水解发酵池的所述污水入口相接处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污水排出口。
[0012]所述刮泥装置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第四链轮和刮泥链板,所述第一链轮设置于储泥槽正上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上部,所述第二链轮的高度位置与第一链轮相同,也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第二链轮至第二端壁的距离为B,第二链轮至第一端壁的距离为A,满足A=(2~6)B,所述第三链轮设置于紧靠第二端壁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第三链轮与底壁之间的距离为C,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高度均为D,满足C=(3~8%)D,所述第四链轮设置于储泥槽与底壁相接处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刮泥链板顺次与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链接,在所述刮泥链板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刮板。
[0013]所述出水堰设置于紧靠第二端壁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出水堰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水平板一端与第二端壁连接,另一端悬空,所述竖直板设置有多个,且均竖直的与水平板下方连接,所述处理水排出口开设于所述出水堰上方处的第二端壁上。
[0014]所述撇渣装置设置于所述出水堰与所述第二链轮之间,所述撇渣装置包括撇渣筒和撇渣管道,所述撇渣筒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所述撇渣筒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开口,且多个开口始终朝向所述第二链轮的方向,所述撇渣管道与所述撇渣筒内部连通,并用于将撇渣筒内部的渣料排出。
[0015]所述排泥装置设置于所述储泥槽的外部,所述排泥装置包括排泥泵和排泥管道,所述排泥管道设置于储泥槽和排泥泵之间,用于通过排泥泵的抽吸将储泥槽内的污泥排出。
[0016]作为优选,出水堰的所述水平板的高度为E,第二链轮的高度为F,E和F的位置关系满足:20cm<E

F<40cm。
[0017]作为优选,进水布水槽的污水排出口设置有2个,分别为污水上部排出口和污水下部排出口,且污水上部排出口和污水下部排出口均倾斜设置,其中污水上部排出口的出口端斜向下设置,污水下部排出口的出口端斜向上设置,同时与进水布水槽侧壁和水平面均垂直的平面定义为竖直出水面,污水上部排出口的数学轴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2~
‑5°
、与竖直出水面的夹角为1~3
°
,污水下部排出口的数学轴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
°
、与竖直出水面的夹角为

1~
‑3°
;且污水下部排出口的在竖直方向上与水解发酵池所述底壁的距离为H1,污水下部排出口的在竖直方向上与水解发酵池所述第一侧壁最顶端的距离为H2,满足H1:H2=(1~1.3):1。
[0018]作为优选,所述除臭回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污泥回流管上的电磁流量计,所述电磁流量计用于测量含有除臭微生物的剩余污泥的回流量。
[0019]作为优选,所述撇渣装置还包括撇渣角度控制电动阀门,所述撇渣筒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撇渣角度控制电动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撇渣筒侧壁的多个开口在始终朝向所述第二链轮方向的基础上,始终位于污水上表面处;所述撇渣管道外部连接渣水分离器,对撇渣管道排出的渣料进行固液分离。
[0020]作为优选,所述排泥管道设置于进水布水槽的底壁正下方,在所述排泥管道上设置有闸门和电磁流量计,所述闸门用于日常检修,所述电磁流量计用于测量和控制污泥的排放量,在排泥管道与排泥泵之间设置有放空管道,所述放空管道用于日常检修。
[0021]一种初沉池内碳源开发污水处理方法,所述初沉池内碳源开发污水处理方法使用上述的初沉池内碳源开发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0022](1)将外部污水处理生物池培养得到的含有除臭微生物的剩余污泥利用除臭回流装置排入到进水布水槽内,同时也将生活污水排入到进水布水槽内,其中通过除臭回流装置排入的剩余污泥的质量是排入到进水布水槽内物料总量的4~6wt%。
[0023](2)通过进水布水槽将剩余污泥与生活污水进行混合,然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沉池内碳源开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解发酵池、除臭回流装置、进水布水槽、刮泥装置、撇渣装置、排泥装置和出水堰;所述水解发酵池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壁、第一端壁、第二端壁和储泥槽,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壁、第二端壁和底壁合围成水解发酵池的主体发酵的槽结构,在紧靠第一端壁一侧的底壁上设置有开口与所述储泥槽连通,所述储泥槽顶部开口与底壁上的开口相连通,储泥槽内部设置有两个三角台,将储泥槽内部空间设置为上大下小的空间结构;在所述第一端壁上开设有污水入口,在第二端壁上开设有处理水排出口;所述除臭回流装置设置于水解发酵池的外部,包括除臭污泥回流泵和污泥回流管,所述除臭污泥回流泵设置于外部污水处理生物池的末端,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入口端与除臭污泥回流泵相连,出口端与进水布水槽相连,所述污泥回流管用于将污水处理生物池培养的含有除臭微生物的剩余污泥通过除臭污泥回流泵加压后排入至进水布水槽内;所述进水布水槽设置于水解发酵池的所述第一端壁的外部,所述进水布水槽为方槽状结构设置,顶部设置污泥回流管的出口端,在其中一个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在与水解发酵池的所述污水入口相接处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污水排出口;所述刮泥装置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第四链轮和刮泥链板,所述第一链轮设置于储泥槽正上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上部,所述第二链轮的高度位置与第一链轮相同,也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第二链轮至第二端壁的距离为B,第二链轮至第一端壁的距离为A,满足A=(2~6)B,所述第三链轮设置于紧靠第二端壁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第三链轮与底壁之间的距离为C,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高度均为D,满足C=(3~8%)D,所述第四链轮设置于储泥槽与底壁相接处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刮泥链板顺次与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链接,在所述刮泥链板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刮板;所述出水堰设置于紧靠第二端壁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出水堰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水平板一端与第二端壁连接,另一端悬空,所述竖直板设置有多个,且均竖直的与水平板下方连接,所述处理水排出口开设于所述出水堰上方处的第二端壁上;所述撇渣装置设置于所述出水堰与所述第二链轮之间,所述撇渣装置包括撇渣筒和撇渣管道,所述撇渣筒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所述撇渣筒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开口,且多个开口始终朝向所述第二链轮的方向,所述撇渣管道与所述撇渣筒内部连通,并用于将撇渣筒内部的渣料排出;所述排泥装置设置于所述储泥槽的外部,所述排泥装置包括排泥泵和排泥管道,所述排泥管道设置于储泥槽和排泥泵之间,用于通过排泥泵的抽吸将储泥槽内的污泥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沉池内碳源开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堰的所述水平板的高度为E,第二链轮的高度为F,E和F的位置关系满足:20cm<E

F<4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沉池内碳源开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布水槽的污水排出口设置有2个,分别为污水上部排出口和污水下部排出口,且污水上部排出口和污水下部排出口均倾斜设置,其中污水上部排出口的出口端斜向下设置,污水下部排出口的出口端斜向上设置,同时与进水布水槽侧壁和水平面均垂直的平面定义为竖直出水面,污水上部排出口的数学轴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2~
‑5°
、与竖直出水面的夹角为1~3
°
,污水下部排出口的数学轴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苗刘振尹建辉张燕顾瑞环唐晓虎马晓宁王仁礼王媛媛沈传浩迟文浩孙扬蔡宏亮孙贤鹏王晓霞冯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