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体旋缩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852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杯体旋缩模具,可以达到简化工序,提升加工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包括上模组件的顶头,下模组件的法兰、模杆和压块;法兰,固定连接在设备旋转动力装置上;模杆,其顶面中心设有向上延伸的模芯;压块,固定连接在模芯的顶部;脱模机构,其外滑块至少3等分且内外活动;内滑块设于外滑块和模芯之间,内滑块的外侧面和外滑块的内侧面为相互配合的斜面;至少3条周向均匀设置的顶杆,上下活动设于压块的通孔内,且顶杆长于通孔,其下端与内滑块的顶面抵触;脱模弹性圈,设于外滑块外侧的凹槽内,为外滑块向内收缩提供弹性回复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杯体旋缩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水杯加工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体旋缩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如附图1所示,有些产品会在水杯表面制成有凹筋(环槽),以使其造型更加个性化;对于该凹筋,现有技术中,行业普遍采用水胀成型,而水胀成型工艺,还需要对水胀成型后凹筋再经过整形清角为预期的凹筋,制造工序多,生产效率不高;此外,还存在如下的缺陷:水胀凹筋成型对水胀模具的要求较高且产出不佳;因凹筋向内,这会导致水胀后不易脱模的问题,因此水胀模具必须采用双开哈弗模结构(水胀模具复杂),也就是在凹筋到杯口对应位置的水胀模具必须设置活动的哈弗块(滑块),以使水胀后,能够取出杯体,而由于设置哈弗块,水胀模具的型腔将会因为零部件过多导致整体性不佳(零部件之间具有间隙),在水压下成型后,靠近哈弗块的杯体表面会留下明显的印痕,生产出的杯体多为外观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杯体旋缩模具,达到简化工序,提升加工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杯体旋缩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杯体旋缩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与设备升降机构固定连接的顶头(7),其特征在于:下模组件,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法兰(1)、模杆(2)和压块(4),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法兰(1),固定连接在设备旋转动力装置上;模杆(2),其顶面中心设有向上延伸的模芯(3),顶端外侧设有凹台(51);压块(4),固定连接在模芯(3)的顶部,其外侧上段为圆直段,下段为锥面段,分别与杯体胚料的头部(101)和肩部(102)相适配,且压块(4)底面与模杆(2)顶面之间具有容置空间;还包括脱模机构(6),其包括外滑块(61)至少3等分且内外活动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内滑块(62)设于外滑块(61)和模芯(3)之间,内滑块(62)的外侧面和外滑块(61)的内侧面为相互配合的斜面;至少3条周向均匀设置的顶杆(63),上下活动设于压块(4)的通孔(43)内,且顶杆(63)长于通孔(43),其下端与内滑块(62)的顶面抵触;脱模弹性圈(64),设于外滑块(61)外侧的凹槽内,为外滑块(61)向内收缩提供弹性回复力;合模状态下,顶头(7)下压顶杆(63),压迫内滑块(62)在斜面作用下使外滑块(61)向外扩张和凹台(51)共同形成的环槽用于凹筋(104)的成型,压块(4)的圆直段用于头部(101)的旋缩成型;开模状态下,顶杆(63)的上端伸出于通孔(43),外滑块(61)向内收缩使其外侧面不凸出于凹台(51),便于凹筋(104)成型后的杯体胚料脱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杯体旋缩模具,其特征在于:模杆(2)的顶面中心设有盲孔且顶端外侧设有台阶;模芯(3)插接于盲孔内并向上凸出于模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昂王曙毅简威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