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除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584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除泥装置,涉及水利工程除泥技术领域,包括除泥池、上盖板、内套板,所述除泥池的上端盖置有上盖板,且上盖板的上端中心安装有碎泥槽,所述除泥池内上部设置有内套板,且除泥池的下部设置有沉降槽,并且沉降槽内安装有下电机架,同时沉降槽的下端设置有排污管口,除泥池的外环面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座,且安装座下固带有住支撑腿,并且支撑腿的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上盖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嵌板,且内套板的上端开设有嵌口,并且嵌板嵌合在嵌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同时进行粉碎泥块、搅拌混合再沉降,并二次过滤处理,本设备不仅除泥效率高,而且所占用空间小,耗能相对更低,更方便实用。更方便实用。更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除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除泥
,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除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利工程进行中,经常需要对淤泥进行处理,现有的除淤泥装置一般为采用吸泥泵将泥水吸入后,整体堆放于岸上,但是由于淤泥中存在有大量的如重金属元素的有害元素,当岸上下雨或下雪后,淤泥中的有害元素会随着水体进入到地下水,从而再次污染水体。在对比文件“CN109336346A一种水利工程除泥装置”的说明书中提及“包括破碎室、碎泥室、泥水分离装置、干泥处理室、曝气室和过滤室。所述破碎室包括淤泥入口、吸泥泵、入口腔、破碎腔和除石腔;所述入口腔、破碎腔和除石腔横向顺次排布并贯通,所述淤泥入口设置在入口腔顶部,所述吸泥泵设置在淤泥入口上;在所述入口腔内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喷水嘴”,但是对比文件中的除泥装置机械结构设置巨大,涉及多个设备在一起进行组合除泥,不仅所占用空间大,而且除泥功耗大,并不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水利工程除泥装置,以解决对比文件中的除泥装置机械结构设置巨大,涉及多个设备在一起进行组合除泥,不仅所占用空间大,而且除泥功耗大,并不方便实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水利工程除泥装置,包括除泥池、上盖板、内套板,所述除泥池的上端盖置有上盖板,且上盖板的上端中心安装有碎泥槽,所述除泥池内上部设置有内套板,且除泥池的下部设置有沉降槽,并且沉降槽内安装有下电机架,同时沉降槽的下端设置有排污管口,除泥池的外环面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座,且安装座下固带有住支撑腿,并且支撑腿的下端设置有底座。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嵌板,且内套板的上端开设有嵌口,并且嵌板嵌合在嵌口内,同时上盖板与内套板、除泥池之间拆分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碎泥槽的上端设置有上电机架,上电机架上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下端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左右两部均设置有多组粉碎刀,并且碎泥槽的下端设置有下输管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除泥池内中部设置有搅拌腔,且内套板的外环面与除泥池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净水腔,并且内套板的下端固定在除泥池的内环壁中部,同时除泥池的前部下侧设置有出水管口,出水管口的内端口与净水腔之间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套板的中部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外侧固定有外套架,并且外套架内安装有多组过滤芯,过滤芯的前端口与过滤网和外套架之间的空隙相连通,且过滤芯的后端通向净水腔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电机架下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上端安装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搅拌桨,并且第一转轴和第一搅拌桨均位于搅拌腔内。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中碎泥槽的设置方便对所输送过来的水体中的泥块进粉碎,以便后续的处理,粉碎后的碎泥水会被输送至除泥池内的搅拌腔中。
[0012]2.本技术中的下电机架上第一电机转动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会带动第一搅拌桨一起转动,从而有助于进行搅拌搅拌腔内的泥水,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方便泥沙下沉到沉降槽内,可通过沉降槽下端的排污管口排出;
[0013]3.同时除泥池内内套板的设置,可通过过滤网进行初次过滤,一次过滤后的水体会进入到外套架内,在过滤芯的精细过滤后再进入到净水腔内,二次过滤的水可通过出水管口输送出去,方便进行干净除泥处理。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泥池的内部结构展开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碎泥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除泥池;10、安装座;11、支撑腿;12、底座;13、净水腔;14、搅拌腔;15、出水管口;2、上盖板;20、嵌板;3、沉降槽;30、排污管口;4、内套板;40、过滤网;41、嵌口;42、外套架;43、过滤芯;5、下电机架;50、第一电机;51、第一转轴;52、第一搅拌桨;6、碎泥槽;60、上电机架;61、第二电机;62、第二转轴;63、粉碎刀;64、下输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能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提出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更加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0]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泥池的内部结构展开示意图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碎泥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除泥装置,包括除泥池1、上盖板2、内套板4,除泥池1的上端盖置有上盖板2,且上盖板2的上端中心安装有碎泥槽6,除泥池1内上部设置有内套板4,且除泥池1的下部设置有沉降槽3,并且沉降槽3内安装有下电机架5,同时沉降槽3的下端设置有排污管口30,除泥池1的外环面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座10,且安装座10下固带有住支撑腿11,并且支撑腿11的下端设置有底座12。
[0023]在本实施例中,上盖板2的下端面设置有嵌板20,且内套板4的上端开设有嵌口41,并且嵌板20嵌合在嵌口41内,同时上盖板2与内套板4、除泥池1之间拆分连接;碎泥槽6的上
端设置有上电机架60,上电机架60上安装有第二电机61,且第二电机61的下端安装有第二转轴62,第二转轴62的左右两部均设置有多组粉碎刀63,并且碎泥槽6的下端设置有下输管口64。
[002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碎泥槽6的设置方便对所输送过来的水体中的泥块进粉碎,以便后续的处理,粉碎后的碎泥水会被输送至除泥池1内的搅拌腔14中。
[0025]在本实施例中,除泥池1内中部设置有搅拌腔14,且内套板4的外环面与除泥池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净水腔13,同时除泥池1的前部下侧设置有出水管口15,出水管口15的内端口与净水腔13之间相连通,并且内套板4的下端固定在除泥池1的内环壁中部;内套板4的中部设置有过滤网40,且过滤网40的外侧固定有外套架42,并且外套架42内安装有多组过滤芯43,过滤芯43的前端口与过滤网40和外套架42之间的空隙相连通,且过滤芯43的后端通向净水腔13内;下电机架5下安装有第一电机50,第一电机5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除泥装置,包括除泥池(1)、上盖板(2)、内套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泥池(1)的上端盖置有上盖板(2),且上盖板(2)的上端中心安装有碎泥槽(6),所述除泥池(1)内上部设置有内套板(4),且除泥池(1)的下部设置有沉降槽(3),并且沉降槽(3)内安装有下电机架(5),同时沉降槽(3)的下端设置有排污管口(30),除泥池(1)的外环面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座(10),且安装座(10)下固带有住支撑腿(11),并且支撑腿(11)的下端设置有底座(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除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2)的下端面设置有嵌板(20),且内套板(4)的上端开设有嵌口(41),并且嵌板(20)嵌合在嵌口(41)内,同时上盖板(2)与内套板(4)、除泥池(1)之间拆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除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碎泥槽(6)的上端设置有上电机架(60),上电机架(60)上安装有第二电机(61),且第二电机(61)的下端安装有第二转轴(62),第二转轴(62)的左右两部均设置有多组粉碎刀(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国杨盈盈杨小月杨卫星杨景丽杨飞传许利吴文贤王家俊王辉唐明香牛俊翟腾飞龙东雷杨文化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鹏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