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管工作井下沉监测与调控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顶管工作井施工
,具体的是一种顶管工作井下沉监测与调控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顶管工作井是顶管施工前在始发端和接收端开挖的基坑,为顶管施工提供操作空间,是顶管设计、施工中相当主要的一个环节。沉井法是顶管工作井施工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先在地表预制井壁,然后在井内挖土,通过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下沉过程中,工作井的姿态及受力情况十分复杂。现有监测方法通常只能监测顶管工作井井身变形,但其下沉姿态和力学特性监测很难实现。为保证工作井下沉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性,建立一种下沉姿态及受力特性监测系统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管工作井下沉监测与调控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能够实时查看沉井姿态及受力数据,并及时调整下沉姿态及井壁摩阻力,确保沉井结构的安全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管工作井下沉监测与调控系统,包括设置在工作井钢筋笼上的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工作井下沉监测与调控系统,包括设置在工作井钢筋笼(1)上的监测系统以及设置在工作井外部的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测系统由钢筋应变计(6)、土压力计(7)、倾角传感器(8)、采集箱(9)和计算机(14)组成;所述的调控系统由注浆管路(16)、注浆泵(17)、注浆泵控制器(18)、液压千斤顶(22)和千斤顶控制器(23)组成;所述的钢筋笼(1)中部的纵向主筋(3)截断并形成断口,钢筋应变计(6)焊接于纵向主筋(3)断口处,在相邻两层环向主筋(2)之间焊设有注浆管(4),注浆管(4)下方的两层环向主筋(2)之间穿过设有土压力计基座(5),且土压力计基座(5)与钢筋笼(1)之间焊接固定;所述的土压力计基座(5)上安装有土压力计(7),工作井内壁上安装有倾角传感器(8)和采集箱(9);所述的注浆管(4)上连接有注浆管路(16),工作井外部四周设置有硬化基础(19),硬化基础(19)上通过高强螺栓(21)设置千斤顶支架(20),调控系统中的液压千斤顶(22)安装于千斤顶支架(20)上,液压千斤顶(22)与千斤顶控制器(23)连接实现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工作井下沉监测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所述的环向主筋(2)之间间距不小于土压力计基座(5)端部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工作井下沉监测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浆管(4)及土压力计基座(5)的两端分别与工作井内外壁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工作井下沉监测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集箱(9)内设有采集模块(11)和无线传输模块(12),采集模块(11)与钢筋应变计(6)、土压力计(7)及倾角传感器(8)连接,无线传输模块(12)与计算机(14)之间形成无线信号传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管工作井下沉监测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集箱(9)内还设有用于供电的电源(13),采集箱(9)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0),太阳能电池板(10)与电源(13)连接并实现对电源(13)的充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工作井下沉监测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浆管路(16)上设有注浆泵(17),注浆泵(17)与注浆泵控制器(18)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工作井下沉监测与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井为矩形沉井,钢筋应变计(6)和土压力计(7)均为四个,并分别安装在工作井四个侧壁上,倾角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张延河,卢海军,崔旭辉,陈春林,岳兴新,向梨梨,王林涛,陈枫,刘涛,许世融,徐舟,鹿瑶,付仁东,夏云飞,闻国骄,谢保康,汤浩,朱思迪,梅钒,夏俊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