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控制型装配式沉井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沉井施工方法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控制型装配式沉井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短缺问题逐步显现,工程建设不断向地下发展,以缓解地面土地短缺难题。沉井结构因具有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小、整体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对周边环境扰动小等特点,在盾构隧道进出井、地下停车场及污水处理站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0003]当沉井下沉深度较深或下沉地层软弱时,若继续采用依靠自(配)重下沉的传统沉井法施工,为平衡地下水压力,一般考虑不排水下沉,且在下沉困难时采用抽水降低井内水位、减小浮力的方式辅助下沉。但是抽水会改变沉井结构原有力学平衡状态,从而引发突超沉、下沉歪斜偏位等问题;后续需要对沉井结构进行纠偏,且在反复纠偏过程中会造成土体损失,继而对周边地层沉降产生较大影响。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主动控制型装配式沉井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控制型装配式沉井施工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管片系统(1)、提压系统(2)、取土系统(3)和压浆系统(4);管片系统(1)包括刃脚节组件和预制管节,刃脚节组件施工在土体(11)上,若干节预制管节依次装配在刃脚节组件上;若干组提压系统(2)周向设置在管片系统(1)的四周,管片系统(1)通过若干组提压系统(2)下沉至土体(11)内;取土系统(3)设置在刃脚节组件上,并将刃脚节组件范围内的土体(11)转换成泥浆后排出;若干组压浆系统(4)周向设置在管片系统(1)的四周,压浆系统(4)在管片系统(1)的侧壁上压注泥浆形成护壁结构。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控制型装配式沉井施工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施工场地进行压实整平处理,并在沉井施工区域施工刃脚节组件;步骤2:在刃脚节组件上安装若干组提压系统(2)和取土系统(3);步骤3:若干组提压系统(2)协同工作,下压并自动调平刃脚节组件,完成沉井主体结构的初沉;步骤4:取土系统(3)在刃脚节组件的范围内进行下沉取土并排出,同时通过压浆系统(4)压浆,在刃脚节组件的外侧壁上形成护壁;步骤5:刃脚节组件下沉到位后,固定刃脚节组件,并在刃脚节组件的顶部装配第一节预制管节;步骤6:解除对刃脚节组件的固定,取土系统(3)在刃脚节组件的范围内进行下沉取土并排出,通过压浆系统(4)继续压浆,在管片系统(1)的外侧壁上形成护壁;步骤7:刃脚节组件和第一节预制管节下沉到位后,固定第一节预制管节,并在第一节预制管节的顶部装配第二节预制管节;步骤8:重复步骤6和步骤7,直至管片系统(1)下沉到最终设计深度,形成整体的沉井主体结构;步骤9:固定最后一节预制管节,拆除提压系统(2),通过压浆系统(4)向沉井主体结构的外侧壁与土体(11)之间注浆;步骤10:拆除取土系统(3),在刃脚节组件的范围内施工封底混凝土(14);步骤11:拆除压浆系统(4),切割最后一节预制管节,使沉井主体结构顶部满足设计标高;步骤12:在沉井主体结构的顶部施工环梁沉井连接梁(15);步骤13:降低沉井主体结构内的水位,在封底混凝土(14)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底板(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1包括以下分步骤:步骤1.1:在沉井施工区域外侧四周的土体(11)内施工若干根反力桩(5)和若干根钢板桩(6);步骤1.2:在若干根钢板桩(6)的区域内进行浅基坑开挖,并在开挖作业面铺设砂垫层(8),在沉井施工区域内的砂垫层(8)上浇筑混凝土垫层(9);步骤1.3:在若干根反力桩(5)顶部的砂垫层(8)上施工环梁(7),使环梁(7)环向围绕沉井施工区域;步骤1.4:在混凝土垫层(9)上施工刃脚节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刃脚节组件包括刃脚支架(101)、十字梁支架(102)和现浇刃脚节(105),步骤1.4包括以下分步骤:步骤1.4.1:在混凝土垫层(9)上搭设刃脚支架(101),刃脚支架(101)沿沉井施工区域周向布置;步骤1.4.2:在刃脚支架(101)内搭设十字梁支架(102);步骤1.4.3:在刃脚支架(101)和十字梁支架(102)上拼装刃脚和十字梁的钢模,并于钢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十字梁(104)和现浇刃脚节(105),十字梁(104)将现浇刃脚节(105)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四个单元空间,现浇刃脚节(105)的刃脚(103)能插入至土体(11)内;步骤1.4.4:在环梁(7)与现浇刃脚节(105)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泥浆压浆系统(4),在现浇刃脚节(105)的外侧壁上部设置凹槽,使刃脚节组件下沉后,在现浇刃脚节(105)的外侧壁与环梁(7)之间形成泥浆护壁槽(107),用于压浆系统(4)的压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提压系统(2)和取土系统(3)的安装步骤包括:在环梁(7)的顶部周向安装若干组提压系统(2),并将若干组提压系统(2)的输出端与刃脚节组件的现浇刃脚节(105)固定连接;通过若干组提压系统(2)的顶伸件提升现浇刃脚节(105);拆除刃脚支架(101)和十字梁支架(102),凿除混凝土垫层(9)和位于沉井施工区域内的砂垫层(8);所述的取土系统(3)安装在刃脚节组件的十字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雁飞,潘伟强,王彦杰,郭彦,裴烈烽,刘喜东,蔡凡,吴文斐,诸颖,李昊,颜枫,魏林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