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的海洋牧场养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60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6
本公开涉及一种潮间带的海洋牧场养殖结构,本海洋牧场养殖结构包括滩涂,所述滩涂上开设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用于储水并养殖海洋生物,所述滩涂上形成有拦水堤,所述拦水堤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拦水堤靠近所述储水槽的槽口,所述拦水堤构造为能够在退潮时将海水拦堵在所述储水槽中。本海洋牧场养殖结构合理利用了潮间带的涨潮与退潮的特点,通过设置的拦水堤能够在海水退潮时对海水起到拦堵作用,使得海水能够储存在储水槽中,保证养殖的海洋生物能够在退潮期间存活,充分利用了荒废的滩涂区域实现海洋生物的养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潮间带的海洋牧场养殖结构


[0001]本公开涉及海洋生物养殖
,具体地,涉及一种潮间带的海洋牧场养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潮间带泛指大潮高潮线至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区域,由于潮汐作用,该区域具有周期性干露和海水浸没的特点。
[0003]目前暂时没有利用潮间带海域的特性进行鱼虾蟹等海洋生物的养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潮间带的海洋牧场养殖结构,以实现在潮间带处鱼虾蟹等海洋生物的养殖。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潮间带的海洋牧场养殖结构,包括滩涂,所述滩涂上开设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用于储水并养殖海洋生物,所述滩涂上形成有拦水堤,所述拦水堤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拦水堤靠近所述储水槽的槽口,所述拦水堤构造为能够在退潮时将海水拦堵在所述储水槽中。
[0006]可选地,所述拦水堤构造为由所述滩涂的表面向上凸起,所述拦水堤的凸起高度为1m

2m。
[0007]可选地,所述拦水堤的截面形状构造为梯形,所述拦水堤的顶部的宽度为4m

6m,所述拦水堤的底部的宽度为14m

16m。
[0008]可选地,所述海洋牧场养殖结构还包括养殖围圈和拦截围圈,所述养殖围圈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拦水堤,所述拦截围圈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滩涂,所述养殖围圈位于所述拦截围圈内,所述拦截围圈用于拦截海上漂浮的杂物。
[0009]可选地,所述养殖围圈包括第一固定桩、第一固定件和养殖网衣,所述第一固定桩埋设于位于所述拦水堤下方的所述滩涂,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桩,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二端经所述拦水堤的顶部穿出,所述养殖网衣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二端。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桩的顶端距离所述滩涂的表面的直线距离为1m

2m,所述第一固定件构造为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浮球和第一标识旗。
[0011]可选地,所述养殖网衣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浮球,所述养殖网衣的底部设置有锚链,所述锚链沿所述养殖网衣的底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锚链与所述拦水堤的顶部接触。
[0012]可选地,所述拦截围圈包括第二固定桩、第二固定件和拦截网衣,所述第二固定桩埋设于所述滩涂,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桩,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端经所述滩涂的顶部穿出,所述拦截网衣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端。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构造为第二绳索,所述第二绳索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浮球和第二标识旗,所述拦截网衣的顶部设置有第四浮球。
[0014]可选地,所述储水槽的深度为1m

2m。
[0015]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拦水堤能够在海水退潮时对海水起到拦堵作用,使得海水能够储存在储水槽中,而储水槽中可供养殖的海洋生物进行活动,从而保证养殖的海洋生物能够在退潮期间存活,而当海水涨潮时,能够对储水槽以及拦水堤浸没,能够对储水槽补水,从而实现在潮间带能够养殖游泳类海洋生物,当然也可以养殖贝类等海洋生物。本海洋牧场养殖结构合理利用了潮间带的涨潮与退潮的特点,充分利用了荒废的滩涂区域实现海洋生物的养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外,本海洋牧场养殖结构建造非常简单,可以利用现有的滩涂进行建造,建造成本低,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0016]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滩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固定桩和第二固定桩的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养殖围圈和拦截围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滩涂;2、拦水堤;3、储水槽;4、养殖围圈;401、第一固定桩;402、第一固定件;403、第一浮球;404、第一标识旗;405、养殖网衣;406、锚链;407、第三浮球;5、拦截围圈;501、第二固定桩;502、第二固定件;503、第二浮球;504、第二标识旗;505、拦截网衣;506、第四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24]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附图的图面的方向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的内、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公开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0026]沿海处拥有广袤潮间带的滩涂1,其中滩涂1的一部分经围垦形成“高涂”,用于发展高涂池塘养殖。高涂的边缘海堤外区域归属于海洋管理范畴,包括潮间带、潮下带浅海、近海和外海等。
[0027]潮间带泛指大潮高潮线至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区域,由于潮汐作用,该区域具有周期性干露和海水浸没的特点。当海水涨潮时,海水浸没潮间带。当海水退潮时,潮间带露出。
[0028]目前有部分在该区域发展贝类养殖,因为贝类普遍具有离水后仍能够存活较长时
间的特性,但是鱼虾蟹等海洋生物离水后则无法存活较长时间。
[0029]因此,目前暂时没有利用潮间带海域的特性进行鱼虾蟹等海洋生物养殖,其仍处于空白状态。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潮间带海域,每天在潮汐作用下,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滩涂1的“干露”状态,没了海水便不能进行鱼虾蟹等游泳类海洋生物养殖。
[0030]为此,如图1

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潮间带的海洋牧场养殖结构,包括滩涂1,滩涂1上开设有储水槽3,储水槽3用于储水并养殖海洋生物,滩涂1上形成有拦水堤2,拦水堤2设置为环形结构,拦水堤2靠近储水槽3的槽口,拦水堤2构造为能够在退潮时将海水拦堵在储水槽3中。
[0031]其中,滩涂1位于潮间带区域,能够在海水涨潮时被浸没,在海水退潮时露出。
[0032]其中,储水槽3由滩涂1的表面挖掘形成,储水槽3内用于储存海水,同时储水槽3内可以容纳养殖的海洋生物。在海水涨潮时,海水将储水槽3浸没,在海水退潮时,部分海水留在储水槽3中,以供储水槽3中的海洋生物存活。
[0033]其中,拦水堤2沿储水槽3的槽口设置,储水槽3位于拦水堤2内,拦水堤2能够对储水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潮间带的海洋牧场养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滩涂,所述滩涂上开设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用于储水并养殖海洋生物,所述滩涂上形成有拦水堤,所述拦水堤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拦水堤靠近所述储水槽的槽口,所述拦水堤构造为能够在退潮时将海水拦堵在所述储水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间带的海洋牧场养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堤构造为由所述滩涂的表面向上凸起,所述拦水堤的凸起高度为1m

2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间带的海洋牧场养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堤的截面形状构造为梯形,所述拦水堤的顶部的宽度为4m

6m,所述拦水堤的底部的宽度为14m

16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间带的海洋牧场养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牧场养殖结构还包括养殖围圈和拦截围圈,所述养殖围圈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拦水堤,所述拦截围圈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滩涂,所述养殖围圈位于所述拦截围圈内,所述拦截围圈用于拦截海上漂浮的杂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潮间带的海洋牧场养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围圈包括第一固定桩、第一固定件和养殖网衣,所述第一固定桩埋设于位于所述拦水堤下方的所述滩涂,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桩,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霞铭熊瑛李国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