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埋栖型贝类多级筛选采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361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16
本技术涉及一种埋栖型贝类多级筛选采捕装置,包括曳纲、框架和网衣,框架上连接有曳纲,框架的出口处安装有网衣,框架内部从进口端往出口端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排齿耙、第二排齿耙和第三排齿耙,第一排齿耙往第三排齿耙方向,各齿耙的齿间距逐渐变小,各齿耙齿角的角度逐渐变小,第一排齿耙的齿投影高度、第二排齿耙的齿投影高度和第三排齿耙的齿投影高度均相同。本技术通过在框架内部依次设置第一排齿耙、第二排齿耙和第三排齿耙,且各齿耙的齿角、齿间距都是按照顺序逐渐减小,这样设置能实现贝类多级筛选;齿耙的等投影高度是为了防止进行中产生新的泥沙,由于第二排齿耙和第三排齿耙基本不新耙泥土,故阻力自然也就减小了,利于采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贝类筛选采捕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埋栖型贝类多级筛选采捕装置


技术介绍

1、埋栖型贝类是指大部分时间埋于水底泥沙中生长发育的贝类,涵盖很多品种类别。举例:文蛤、花蛤、青柳蛤(黄蚬子)等是人们熟悉的埋栖型贝类。

2、埋栖型贝类有的栖息在潮间带区域,有的栖息在常年被海水覆盖海域的海底泥沙中。

3、对于栖息于潮间带区域的埋栖型贝类,可乘潮水退去、海滩干露的时段进行人工采收,而想要采收常年栖息在被海水覆盖海域的埋栖型贝类,人工采收显然不可行,只能借助机具。

4、现有的采捕水下埋栖型贝类装置有以下几种:

5、1、拖曳齿耙,拖曳齿耙为采捕水下埋栖型贝类的传统工具,由渔具齿耙连接网兜构成。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但由于齿耙难以将埋栖于泥沙中的贝类翻出海底表层,捕获效率低,因此在捕捞埋栖型贝类生产中用得很少。

6、2、拖曳水冲齿耙,相较于上述“拖曳齿耙”,拖曳水冲齿耙最明显的特征是渔具增加了“冲水”功能。“冲水”功能主要由两种方式产生,一是渔船上的高压水泵通过气管连接渔具,安装于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埋栖型贝类多级筛选采捕装置,包括曳纲(1)、框架(2)和网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2)上连接有曳纲(1),该框架(2)的出口处安装有网衣(3),所述的框架(2)内部从进口端往出口端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排齿耙(5)、第二排齿耙(6)和第三排齿耙(7),所述的第一排齿耙(5)往第三排齿耙(7)方向,各齿耙的齿间距逐渐变小,各齿耙齿角的角度逐渐变小,所述的第一排齿耙(5)的齿投影高度、第二排齿耙(6)的齿投影高度和第三排齿耙(7)的齿投影高度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栖型贝类多级筛选采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2)的四个角落处均设有用于连接曳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埋栖型贝类多级筛选采捕装置,包括曳纲(1)、框架(2)和网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2)上连接有曳纲(1),该框架(2)的出口处安装有网衣(3),所述的框架(2)内部从进口端往出口端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排齿耙(5)、第二排齿耙(6)和第三排齿耙(7),所述的第一排齿耙(5)往第三排齿耙(7)方向,各齿耙的齿间距逐渐变小,各齿耙齿角的角度逐渐变小,所述的第一排齿耙(5)的齿投影高度、第二排齿耙(6)的齿投影高度和第三排齿耙(7)的齿投影高度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栖型贝类多级筛选采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2)的四个角落处均设有用于连接曳纲(1)的绳索(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栖型贝类多级筛选采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衣(3)的末端通过束缚绳(4)捆绑住,该束缚绳(4)的自由端与框架(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栖型贝类多级筛选采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排齿耙(7)的齿间距为x,范围为15mm≤x≤40mm,所述的第二排齿耙(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琥顺熊瑛仲霞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