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驱动桥中央充放气结构,包括轴头、衬环、轮毂及组合油气封;衬环与轴头固定连接;轴头穿过轮毂,与轮毂固定连接;轮毂设有组合油气封及充放气通道;轴头与衬环均设有相通的充放气孔,且充放气孔与轮毂设有的充放气通道相通;充放气通道两侧均设有组合油气封。将组合油气封的油封唇和气封唇单独设计、统一封装,油封唇保证润滑油的密封需求,气封唇保证高压空气的密封需求,两者工作互补影响,从而有效保证中央充放气结构的密封性能。从而有效保证中央充放气结构的密封性能。从而有效保证中央充放气结构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驱动桥中央充放气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桥密封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驱动桥中央充放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复杂工况的出现对于车辆的机动性能要求更为严苛,而驱动桥中央充放气结构的可靠性对于车辆机动性能的影响尤为重要;而常规中央充放气密封结构均采用双油封结构,通过油封的密封性能实现润滑油与高压空气的隔离,但该结构为了保证密封性能,油封与轴头之间的配合过盈量相对较大,工作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矩,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轴头拉槽、油封高温失效等故障,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难以满足恶劣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驱动桥中央充放气结构,解决现有中央充放气结构存在的密封性能差,工作时摩擦力矩大、温度高、温升快、寿命短等缺陷。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新型驱动桥中央充放气结构,包括轴头、衬环、轮毂及组合油气封;所述衬环与所述轴头固定连接;所述轴头穿过所述轮毂,与所述轮毂固定连接;所述轮毂设有所述组合油气封及充放气通道;所述轴头与所述衬环均设有相通的充放气孔,且所述充放气孔与所述轮毂设有的所述充放气通道相通;所述充放气通道两侧均设有组合油气封。
[0006]优选的,所述充放气通道下端与所述轴头与所述衬环连接处设有的充放气孔相通,所述充放气通道上端设有轮阀,所述轮阀与轮胎连接;所述轴头充放气孔上端与所述衬环充放气孔相通,所述轴头充放气孔下端设有接头,所述接头连接车辆气源。
[0007]优选的,所述组合油气封包括骨架、油封唇、导热隔环、气封唇及固定垫环;所述骨架一侧设有所述油封唇;所述骨架另一侧设有所述气封唇;所述油封唇与所述气封唇之间设有导热隔环;所述气封唇一侧与所述导热隔环连接;所述气封唇另一侧连接有固定垫环。
[0008]优选的,所述组合油气封设有的气封唇一侧与所述轮毂设有的所述充放气通道相邻;所述组合油气封通过所述轮毂设有的限位台进行限位,并通过所述轮毂设有的内挡圈及外挡圈进行定位。
[0009]优选的,所述内挡圈与所述组合油气封之间还设有调整垫环。
[0010]优选的,所述组合油气封设有的所述油封唇与所述衬环套设有密封圈。
[0011]优选的,所述导热隔环为铝合金材质。
[0012]优选的,所述气封唇为聚四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基复合材料。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4]1‑
密封性能优异:将油封唇和气封唇单独设计、统一封装,油封唇保证润滑油侧的密封需求,气封唇保证高压空气侧的密封需求,两者工作互补影响,从而有效保证充中央放气结构的密封性能。
[0015]2‑
温升慢,可靠性高:本申请中气封唇采用高刚度弹性耐磨体材料,在不工作时相对松弛,与轴头之间的摩擦力矩相对较小,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少;工作时,因高压气体的作用,气封唇与导热隔环紧密接触,从而将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有效降低密封组件的工作温度,提高了中央充放气结构的工作可靠性。
[0016]3‑
装配工艺性好:本申请将油封唇和气封唇通过骨架进行统一封装,进行一次压装即可完成中央充放气结构中密封组件的装配,从而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组合油气封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轴头;2、紧固螺钉;3、内挡圈;4、调整垫环;5、轮毂;6、组合油气封;61、骨架;62、油封唇;63、导热隔环;64、气封唇;65、固定垫环;7、外挡圈;8、衬环;9、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驱动桥中央充放气结构,包括轴头1、衬环8、轮毂5及组合油气封6;衬环5与轴头1固定连接;轴头1穿过轮毂5,与轮毂5固定连接;轮毂5设有组合油气封6及充放气通道;轴头1与衬环8均设有相通的充放气孔,且充放气孔与轮毂5设有的充放气通道相通;充放气通道两侧均设有组合油气封6。
[0024]充放气通道下端与轴头1与衬环8连接处设有的充放气孔相通,充放气通道上端设有轮阀,轮阀与轮胎连接;轴头1充放气孔上端与衬环8充放气孔相通,轴头1充放气孔下端设有接头,接头连接车辆气源。
[0025]车辆气源中的气体从轴头1设有的接头及充放气孔,经过衬环8的充放气孔,进入轮毂5的充放气通道,并通过轮毂5的充放气通道上端设有的轮阀进入轮胎,从而为汽车轮胎充气。同理,当轮胎需要放气时此工序反向操作即可;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毂5是通过轴头1进行旋转,因此轮毂5充放气通道始终与轴头1及衬环8的充放气孔保持相通,实现了气体从静止的管路传递到旋转的车轮轮胎,通过控制车辆气源的供给来调节行驶过程中的汽车轮胎充放气;设置组合油气封6,通过油封的密封性能实现润滑油与高压空气的隔离,证了结构的密封性能;通过气封将因充放气产生摩擦的热量快速导出,有效降低密封组件的工作温度。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2所示,组合油气封6包括骨架61、油封唇62、导热隔环63、气封唇64及固定垫环65;骨架61一侧设有油封唇62;骨架61另一侧设有气封唇64;油封唇62与气封唇64之间设有导热隔环63;气封唇64一侧与导热隔环63连接;气封唇64另一侧连接有固定垫环65。
[0028]组合油气封6设有的气封唇64一侧与轮毂5设有的充放气通道相邻;组合油气封6通过轮毂5设有的限位台进行限位,并通过轮毂5设有的内挡圈3及外挡圈7进行定位。
[0029]内挡圈3与所述组合油气封6之间还设有调整垫环4。
[0030]组合油气封6设有的油封唇62与衬环8套设有密封圈9。
[0031]导热隔环63为铝合金材质。
[0032]气封唇64为聚四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基复合材料。
[0033]通过油封唇62实现润滑油与充放气时的高压空气隔离,同时保证密封性能;组合油气封6在工作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轴头1拉槽、组合油气封6高温失效等故障,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难以满足恶劣工况下的使用要求;而本申请中气封唇64采用聚四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高刚度弹性且耐磨损,在不工作时相对松弛,与轴头1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小,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少;工作时,因高压气体的作用,气封唇64与导热隔环63紧密接触,从而将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有效降低组合油气封6的工作温度,提高了中央充放气结构的工作可靠性,因铝合金具有高强度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导热隔环63使用铝合金材质,使摩擦产生的热量能快速导出;因组合油气封6与轴头1之间的配合过盈量设置的相对较大,因此设置调整垫环4,用于调整结构配合位置,且调整垫环4根据结构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驱动桥中央充放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头(1)、衬环(8)、轮毂(5)及组合油气封(6);所述衬环(5)与所述轴头(1)固定连接;所述轴头(1)穿过所述轮毂(5),与所述轮毂(5)固定连接;所述轮毂(5)设有所述组合油气封(6)及充放气通道;所述轴头(1)与所述衬环(8)均设有相通的充放气孔,且所述充放气孔与所述轮毂(5)设有的所述充放气通道相通;所述充放气通道两侧均设有组合油气封(6);所述组合油气封(6)包括骨架(61)、油封唇(62)、导热隔环(63)、气封唇(64)及固定垫环(65);所述骨架(61)一侧设有所述油封唇(62);所述骨架(61)另一侧设有所述气封唇(64);所述油封唇(62)与所述气封唇(64)之间设有导热隔环(63);所述气封唇(64)一侧与所述导热隔环(63)连接;所述气封唇(64)另一侧连接有固定垫环(6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驱动桥中央充放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通道下端与所述轴头(1)与所述衬环(8)连接处设有的充放气孔相通,所述充放气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王晓龙,杨勇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