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脱水浓密机,其包括位于澄清区的絮凝沉降模块、位于压缩区的防板结造浆模块以及自动升降脱水杆系模块;所述自动升降脱水杆系模块包括安装于所述快速脱水浓密机顶部的提架系统、与所述提架系统连接并且用于控制提架系统升降运动的驱动装置、与所述提架系统连接的脱水杆系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脱水杆系的支撑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脱水浓密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方便检修维护,且使用效果较佳,有效解决了现有浓密机脱水效率低、易压耙、能耗高的技术问题。能耗高的技术问题。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脱水浓密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浓密机设置
,尤其涉及一种快速脱水浓密机。
技术介绍
[0002]全尾砂膏体充填是指以选厂排放的全尾砂为骨料,以水泥或其它新型胶凝材料为胶凝剂,混合搅拌制备成具有膏体流态的浆体充填井下采场的工艺技术,因具有充填料浆泌水少、离析小、充填体均匀等优点,在国内外矿山获得了广泛应用。
[0003]充填质量浓度是全尾砂膏体充填的关键技术指标,充填浓度越高,充填体质量越好。对此,将选厂排放的低浓度尾砂浆浓密脱水至高浓度或膏体尾砂浆是全尾砂膏体充填的核心工艺。目前,矿山尾砂浓密脱水主要有立式砂仓浓缩脱水工艺、深锥浓密机浓缩脱水工艺及机械过滤脱水工艺等。机械过滤脱水方式,流程复杂、脱水成本高,在我国矿山充填中应用较少,立式砂仓浓缩效率及底流浓度低,应用局限性也越来越大,深锥浓密机因具有浓缩底流浓度高、浓缩效率高、流程简单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0004]浓密机采用自稀释絮凝沉降浓密技术,配合厚泥层和耙架扰动,可将含固量为10%~20%的矿浆通过重力沉降浓缩为含固量为45%~55%的底流矿浆,实现高浓度放砂,在诸多矿山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经过长期的使用实践,现有的浓密机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1)传统浓密机为防止尾砂在仓内板结,引起放砂不畅,一般采用电力驱动的耙架结构持续地对底流进行扰动,使增稠的底流矿浆由浓密机底部的底流口卸出;但对于偏粗粒径的尾砂,耙架结构的浓密机常常会发生压耙事故,影响正常生产;
[0006](2)持续运转的耙架结构依靠大功率电机驱动,能耗较高,不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
[0007](3)在尾砂絮凝沉降过程中,絮团沉降时仅在重力的作用下脱水,沉降脱水效率低。
[0008]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浓密机存在的脱水效率低、易压耙、能耗高等问题,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快速脱水浓密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浓密工艺顺畅高效连续,提高充填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充填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基于现有浓密机脱水效率低、易压耙、能耗高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脱水浓密机。
[0010]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脱水浓密机,包括位于澄清区的絮凝沉降模块、位于压缩区的防板结造浆模块以及自动升降脱水杆系模块;
[0011]所述自动升降脱水杆系模块包括安装于所述快速脱水浓密机顶部的提架系统、与所述提架系统连接并且用于控制提架系统升降运动的驱动装置、与所述提架系统连接的脱水杆系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脱水杆系的支撑底座;
[0012]所述脱水杆系包括若干对称或者非对称布置的脱水杆。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水杆的主体安装于沉降区,两端分别位于澄清区和压缩区。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压缩区的泥层高度逐渐升高,开始淹没脱水杆系的尾端,使得脱水杆系电机扭矩增加到预定限值时,提架系统接收信息执行指令,驱动装置开始工作,提升脱水杆系;当脱水杆系能以原有预设频率正常工作时,所述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停止脱水杆系的提升。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快速脱水浓密机的底部为平底结构。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板结造浆模块包括若干个设置于平底结构底部的聚集鸭型喷嘴、与所述聚集鸭型喷嘴管道连接的压气系统。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所述聚集鸭型喷嘴以放砂口为圆心呈辐射状分布,或者,若干个所述聚集鸭型喷嘴之间按预定距离对称分布设置。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集鸭型喷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设置有开口,且在开口上设置有防堵部。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絮凝沉降模块包括进料箱、尾砂浆进料口、溢流堰环道和溢流排放管。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絮凝沉降模块外接矿山进砂管道和絮凝剂加药管道,尾砂料浆和絮凝剂通过管道进入进料箱,充分混合后从尾砂浆进料口流出,进入浓密机絮凝沉降;溢流水通过溢流堰环道,从溢流排放管排出,进入矿山水循环系统循环利用。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升降脱水杆系模块还包括与所述脱水杆系垂直连接的横拉杆。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脱水浓密机,通过自动升降脱水杆系模块的结构设置,在尾砂絮凝沉降的过程中,脱水杆系以指定的频率旋转以扰动沉降区,脱水杆系中的各杆旋转时切割松散的絮团,瞬时形成空间,空间内瞬时充满水,与沉降区被切割的絮团层之间形成渗透压差,使得絮团层中的水以相对未受扰动时更快的脱水速度脱出,缩短脱水路径,加快絮团层脱水速度,从而提高浓密机脱水效率。当压缩区泥层高度逐渐升高,开始淹没脱水杆系尾端,脱水杆系旋转的阻力突增,脱水杆系的电机扭矩增加,当扭矩增大到某一限值时,即将超负荷运转,此时脱水杆系提架系统接收信息执行指令,由脱水杆系的液压驱动装置缓慢提升脱水杆系,当脱水杆系能以原有设定频率正常工作时,停止脱水杆系的提升;以此循环,保证脱水杆系的脱水作用,且避免脱水杆系受压缩区沉实泥层的作用,高负荷运转增加耗能,同时也规避了脱水杆系出现类似压耙的风险。
[0024]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脱水浓密机,通过自动升降脱水杆系模块的结构设置,当脱水杆系底端接触压缩区后扭矩突增,此时可表明沉实区(压缩区)沉降完成,脱水杆系底端所处高度可通过初始高度和提架系统提升高度计量,也可测算此时的压缩区泥层高度。
[0025]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脱水浓密机,选用平底结构和聚集鸭型喷嘴的联合结构设置,放弃了传统的锥形底部结构和耙架设计,克服了传统耙架能耗高的技术缺陷。且,防板结造浆模块外接压气系统,压气系统将高压空气通过管道输送至聚集鸭型喷嘴,聚集鸭型喷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设置开口,且设置防堵措施。当放砂口放砂不顺畅或浓密机内尾
砂浆存放时间过长时,启动防板结造浆模块,高压气从聚集鸭型喷嘴两个出口喷出,扰动浓密机底部沉实尾砂浆,使放砂口放砂顺畅和避免浓密机内尾砂浆存放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板结问题。
[0026]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脱水浓密机,通过将自动升降脱水杆系模块与防板结造浆模块的相互联动结构设置,采用聚集鸭型喷嘴喷射高压气的设计来代替传统耙架的功能,使得脱水杆系底端不必要设置耙架,显著降低了能耗,两个模板相互联合作用,用以同步解决传统浓密机存在的脱水效率低、易压耙、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0027]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脱水浓密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方便检修维护,且使用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脱水浓密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0
‑
快速脱水浓密机;10
‑
絮凝沉降模块;11
‑
进料箱;12
‑
尾砂浆进料口;13
‑
溢流堰环道;14
‑
溢流排放管;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脱水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脱水浓密机(100)包括位于澄清区的絮凝沉降模块(10)、位于压缩区的防板结造浆模块(30)以及自动升降脱水杆系模块(20);所述自动升降脱水杆系模块(20)包括安装于所述快速脱水浓密机顶部的提架系统(21)、与所述提架系统(21)连接并且用于控制提架系统(21)升降运动的驱动装置(22)、与所述提架系统(21)连接的脱水杆系(23)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脱水杆系(23)的支撑底座(24);所述脱水杆系(23)包括若干对称或者非对称布置的脱水杆(2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脱水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杆(231)的主体安装于沉降区,两端分别位于澄清区和压缩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脱水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脱水浓密机的底部为平底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脱水浓密机,其特征在于:当压缩区的泥层高度逐渐升高,开始淹没脱水杆系(23)的尾端,使得脱水杆系(23)电机扭矩增加到预定限值时,提架系统(21)接收信息执行指令,驱动装置(22)开始工作,提升脱水杆系(23);当脱水杆系(23)能以原有预设频率正常工作时,所述驱动装置(22)停止工作,停止脱水杆系(23)的提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伟,周晃,刘婉莹,郭鑫,尹旭岩,祝鑫,石勇,瞿靖,杨玉婷,李宁峰,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