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螺栓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507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螺栓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安装方法,包括柱模块、剪力墙模块、预制楼盖模块、连接件和基础结构;所述柱模块数量为若干,连接在剪力墙模块两侧,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柱模块外侧固定安装第三钢板,通过第三钢板将相邻的两个柱模块固定连接;所述剪力墙模块数量为若干,沿预设墙体布置若干层;所述预制楼盖模块设置在每一层剪力墙模块的上方并通过螺栓与剪力墙模块顶部配合安装;所述基础结构包括柱模块独立基础和剪力墙模块基础梁,柱模块独立基础连接在最底层柱模块下方,剪力墙模块基础梁连接在最底层剪力墙模块下方。本方案可改善现有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传力机制,有利于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抗侧水平。体系的抗侧水平。体系的抗侧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螺栓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螺栓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人们对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因其可以减少现场施工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0003]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为例,相邻层剪力墙之间的连接主要包括“湿连接”和“干连接”两大类,其中“湿连接”的纵向钢筋通过灌浆套筒连接、套箍连接和浆锚连接,混凝土构件在现场通过部分现浇作业实现,“干连接”中纵向钢筋通过焊接连接、螺栓连接和预应力连接。然而,这些连接方式对结构的装配效率和结构的抗震性能均具有显著影响,且构件的多样化和复杂的连接方式加大了模块化生产和现场装配的难度。可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仍面临以下挑战:(1)装配式构造连接过于复杂,现场吊装施工效率有待提高。(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待提高,以使其适用于高烈度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螺栓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柱模块(1)、剪力墙模块(2)、预制楼盖模块(5)、连接件(6)和基础结构(7),其中,连接件(6)包括螺栓(61)和第三钢板(62);所述柱模块(1)数量为若干个,连接在剪力墙模块(2)两侧,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柱模块(1)外侧固定安装第三钢板(62),通过第三钢板(62)将相邻的两个柱模块(1)固定连接;所述剪力墙模块(2)数量为若干个,沿预设墙体布置若干层,且相邻层的上下两个剪力墙模块(2)匹配设计并通过螺栓(61)固定安装;所述剪力墙模块(2)根据其安装位置分为首层剪力墙模块(21)、标准层剪力墙模块(22)和顶层剪力墙模块(23);所述预制楼盖模块(5)设置在每一层剪力墙模块(2)的上方,并通过螺栓(61)与剪力墙模块(2)顶部配合安装;所述基础结构(7)包括柱模块独立基础(71)和剪力墙模块基础梁(72),柱模块独立基础(71)连接在最底层的柱模块(1)下方,剪力墙模块基础梁(72)连接在最底层的剪力墙模块(2)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螺栓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梁模块(3),所述连梁模块(3)设置在剪力墙模块(2)内部,其两端通过螺栓(61)与剪力墙模块(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螺栓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模块(3)包括第二钢板(31)、木梁(32)和螺杆(33),其中,第二钢板(31)和木梁(32)上均开设若干第四螺栓孔(34);所述木梁(32)布置于相邻两块第二钢板(31)之间,螺杆(33)穿过第四螺栓孔(34)形成组合梁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螺栓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拱形支撑模块(4),所述拱形支撑模块(4)布置在柱模块(1)与剪力墙模块(2)相交的节点位置,并通过螺栓(61)将相邻层柱模块(1)和剪力墙模块(2)连接成整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螺栓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模块(4)包括钢管接头(41)、第二纵筋(42)、螺旋箍筋(43)、端板(44)和第二混凝土(45);其中,若干第二纵筋(42)穿过螺旋箍筋(43)形成钢筋笼,钢筋笼内充满第二混凝土(45);所述钢筋笼两端通过钢管接头(41)固定连接端板(44);所述端板(41)用于连接柱模块(1)和剪力墙模块(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螺栓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模块(1)包括钢筋(11)、第一混凝土(12)、第一预埋螺栓(13)、预埋钢板(14)和预埋角钢(15);所述钢筋(11)、预埋钢板(14)和预埋角钢(15)均预埋在预制成柱状结构的第一混凝土(12)中;所述钢筋(11)包括第一纵筋(111)和箍筋(112),箍筋(112)将多根第一纵筋(111)缠绕形成整体;所述预埋钢板(14)和预埋角钢(15)均预留第一螺栓孔(16),第一纵筋(111)穿过预埋钢板(14)的第一螺栓孔(16),预埋钢板(14)连接剪力墙模块(2);所述第一预埋螺栓(13)穿过预埋角钢(15)的第一螺栓孔(16),并在柱模块(1)的侧壁
预留一定外伸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螺栓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层剪力墙模块(22)包括钢筋混凝土板单元(221)、钢筋混凝土墙单元(222)、预埋件(223)和第三螺栓孔(224);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单元(221)分为第一顶板(2211)和底板(2212),钢筋混凝土墙单元(222)连接在第一顶板(2211)和底板(2212)之间;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单元(221)和钢筋混凝土墙单元(222)为整浇一体结构;所述钢筋混凝土墙单元(222)包括第一榫卯接头(2221)和第二预留槽(2222),第一榫卯接头(2221)位于钢筋混凝土墙单元(222)底部,第二预留槽(2222)位于墙单元(222)顶部;所述第一榫卯接头(2221)和第二预留槽(2222)用来将同一竖直方向上相邻两层的剪力墙模块(2)相连接;所述预埋件(223)包括钢板组(2231)、第一钢板(2232)和第二预埋螺栓(2233);所述钢板组(2231)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墙单元(222)侧壁并预留一定外伸长度;所述钢板组(2231)和第一钢板(2232)均设置第二螺栓孔(2234);所述第一钢板(2232)安装在底板(2212)上表面两端,第二预埋螺栓(2233)穿过第一钢板(2232)上的第二螺栓孔(2234)并在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杨金锐王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