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应力扩散角法裂纹T梁单元损伤程度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5042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力扩散角法裂纹T梁单元损伤程度计算方法。步骤如下:对裂纹T梁设置合适的测点数量;根据裂纹高度和T梁截面高度,计算裂纹相对高度ζ;根据ζ计算裂纹附加弹簧刚度参数可按应力强度因子手册计算;计算裂纹应力扩散角α(ζ),通过矩形截面梁,按等效裂纹单元线刚度的方法计算,直线型扩散模式的计算公式α(ζ)=7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力扩散角法裂纹T梁单元损伤程度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结构健康监测领域,涉及梁结构理论损伤程度计算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力扩散角法裂纹T梁单元损伤程度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旧桥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显著。各种桥梁损伤形式中,裂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形式,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后续寿命都有极大的影响。尽管基于静力指标对梁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较多研究,但横向裂纹理论损伤计算方法并不多。而损伤识别时测点间距通常是固定的,当结构发现损伤时,很可能是两测点之间产生局部损伤,此时,两测点间的等效损伤程度是多少?该问题是合理解读损伤定量指标结果的关键问题,由于损伤程度定量难度较大,目前鲜见进行试验验证的文献报道。
[0003]T梁由于其良好的承载能力及较为简单的施工流程等优点,常用于各种桥梁中。目前还没有系统化且精确计算T梁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理论方法,所以不能直接依据T梁横向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含横向裂纹单元理论损伤程度,而根据含裂纹矩形梁单元损伤程度计算公式的结果与T梁裂纹单元损伤程度的相对误差较大,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力扩散角法裂纹T梁单元损伤程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对裂纹T梁设置合适的测点数量,相邻测点之间的梁段记为一个单元,测点单元长度为δl;(2)根据裂纹高度h
cr
和T梁截面高度h,计算裂纹相对高度ζ,ζ=h
cr
/h;(3)根据裂纹相对高度ζ计算裂纹附加弹簧刚度参数θ(ζ),可按应力强度因子手册计算;(4)计算裂纹应力扩散角α(ζ),通过矩形截面梁,按等效裂纹单元线刚度的方法计算,其计算公式:其中,h为矩形梁截面高度,h
cr
为裂纹高度,I0为矩形梁截面惯性矩,b为矩形梁截面宽度,N为应力扩散部分一侧的梁段划分数目,I
0dm
为应力扩散部分第m段的矩形梁截面对应的惯性矩,h
0m
为第m梁段截面高度;h
0m
=h

f(h
cr
),f(h
cr
)为应力扩散函数,依据具体的应力扩散模式进行计算;(5)计算未损伤T梁截面的惯性矩I:未损伤T梁横截面的面积矩S0:其中,b1、b2分别为T梁截面腹板、顶板宽度,h1、h2分别为T梁截面腹板、顶板高度;T梁截面面积A0:A0=b1h1+b2h2;未损伤截面中性轴坐标y
co
:根据平行移轴定理,将顶板和腹板分为两部分,腹板的惯性矩为I1,顶板的惯性矩为I2,T梁截面总惯性矩为I:T梁截面总惯性矩为I:I=I1+I2;(6)计算应力扩散部分梁段截面的惯性矩:应力扩散部分一侧的梁段长为l2,通过应力扩散模型,l2=h
cr
tanα(ζ),将其等效为长l2/N的N个小段串联而成,N为应力扩散部分一侧的梁段划分数目,每个小段均为T形截面,
取小段中点位置的高度为小段的高度,第m个小段的无应力区高度h
crm
:a)腹板开裂第m个小段的腹板高度为h
1dm
:第m个小段的横截面的面积矩S
m
:第m个小段的截面面积A
m
:A
m
=b1h
1dm
+b2h2;第m个小段的中性轴坐标y
cm
:根据平行移轴定理,将顶板和腹板分为两部分,腹板的惯性矩为I
1m
,顶板的惯性矩为I
2m
,T梁截面总惯性矩为I
wm
::I
wm
=I
1m
+I
2m
;b)顶板开裂第m个小段的顶板高度为h
2dm
:第m个小段的横截面的面积矩S
m
:第m个小段的截面面积A
m
:A
m
=b1h1+b2h
2dm
;第m个小段的中性轴坐标y
cm
:根据平行移轴定理,将顶板和腹板分为两部分,腹板的惯性矩为I
1m
,顶板的惯性矩为I
2m
,T梁截面总惯性矩为I
f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盛华刘宇翔张学兵秦付倩彭海龙成鹏张佳奇刘荣凯康丁丁吴珍珍方杰威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