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496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及装置,包括有顶板以及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中层板、单向导通结构和底板,顶板与中层板滑动连接;顶板上设置有样品腔室,顶板上还设置有沿圆周分布的多个检测结构;检测结构包括有核酸提取腔室、洗液腔室和核酸检测腔室,样品腔室与核酸提取腔室连通;中层板上设置有沿圆周分布的多个细菌截留结构,细菌截留结构用于对待检测溶液中的细菌进行截留,并将废液透过单向导通结构排放到底板处;单向导通结构用于防止排放到底板处的废液回流到细菌截留结构处;底板上设置有沿圆周分布的多个废液存储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快速简便的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降低了对大型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的依赖。赖。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发生在食品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和消费链的各个阶段,因此相应的检测手段应满足操作简单、快速、便携的特点来应对不同检测场景下的检测需求。然而,现有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主要有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如ELISA)、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培养法是细菌检测的金标准方法,准确性及灵敏度高,但耗时长;ELISA检测时间较短,特异性较好,易实现高通量,但灵敏度较低和假阳性率偏高;PCR检测时间也较短,灵敏度较高,但核酸提取操作复杂,且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0003]因此,如何在保证高灵敏度的同时,缩短检测时间,简化操作并降低对大型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的依赖是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时间长、检测灵敏度低以及操作复杂,对大型仪器设备及技术人员的依赖程度较高等缺陷,实现了在保证灵敏度的同时,快速简便的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降低了对大型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的依赖。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包括有顶板以及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中层板、单向导通结构和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中层板滑动连接;
[0006]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样品腔室,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沿圆周分布的多个检测结构;
[0007]所述检测结构包括有核酸提取腔室、洗液腔室和核酸检测腔室,所述样品腔室与所述核酸提取腔室连通;
[0008]所述中层板上设置有沿圆周分布的多个细菌截留结构,所述细菌截留结构位于所述核酸提取腔室的下方,所述细菌截留结构用于对待检测溶液中的细菌进行截留,并将废液透过所述单向导通结构排放到所述底板处;
[0009]所述单向导通结构用于防止排放到所述底板处的废液回流到所述细菌截留结构处;
[0010]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沿圆周分布的多个废液存储结构,所述废液存储结构用于存储废液。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所述顶板和所述中层板之间设置有硅油层。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所述中层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顶板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细菌截留结构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所述细菌截留结构包括有截留腔室,所述截留腔室内设置有FTA卡,所述截留腔室位于所述核酸提取腔室的下方,所述截留
腔室的底部与所述单向导通结构连通。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所述单向导通结构包括有薄膜,所述薄膜上设置有多个沿圆周分布的单向阀孔,所述单向阀孔位于所述细菌截留结构和所述废液存储结构之间,所述单向阀孔与所述细菌截留结构一一对应。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所述废液存储结构包括有流通腔室和废液腔室,所述流通腔室与所述废液腔室连通,所述流通腔室位于所述细菌截留结构的下方。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所述核酸提取腔室、所述洗液腔室和所述核酸检测腔室所在的圆周与所述细菌截留腔室所在的圆周的圆心重合、大小相同且互相平行。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体、与所述检测箱体连接的箱盖、转动驱动件、加热件、压紧组件以及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所述转动驱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安装在所述检测箱体上,所述转动驱动件与所述微生物自动化转盘连接,所述加热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箱体上,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微生物自动化转盘进行加热,所述压紧组件安装在所述箱盖上,所述压紧组件位于所述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的上方。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有压紧驱动件和压板,所述压紧驱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箱盖上,所述压板与所述压紧驱动件连接。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所述箱盖上还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压板和所述箱盖之间。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及装置,先将待检测的细菌溶液加入到样品腔室内,并调整顶板和中层板的相对位置,使得细菌截留结构位于核酸提取腔室的下方。进而使得细菌溶液流动到核酸提取腔室内,然后流动到细菌截留结构内。然后通过外部设备高速转动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使得细菌溶液被离心力驱动,细菌溶液中的细菌被截留在细菌截留结构内,细菌溶液中废液则通过单向导通结构排放到废液储存结构中进行储存。然后对细菌截留结构进行加热,使得细菌裂解并释放其核酸物质。然后转动顶板,使得洗液腔室转动到细菌截留结构的上方,静置一定的时间后,再次高速转动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使得废液经细菌截留结构和单向导通结构后流动到废液存储结构处进行储存。然后再次转动顶板,使得核酸检测腔室转动到细菌截留结构的上方,并同时对核酸检测腔室进行加热,利用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目标微生物核酸进行扩增,使溶液发生荧光变化。然后每隔10s获得一张核酸检测腔室的图像并分析其归一化G/(R+G+B)值,根据动态的归一化G/(R+G+B)值分析其荧光出现的阈值时间,进而依据预先标定的阈值时间

细菌浓度曲线计算待检样本中的细菌含量。将样本前处理、核酸提取、核酸纯化及核酸检测等步骤集成在一起,实现了在保证灵敏度的同时,快速简便的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降低了对大型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的依赖。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
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的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6]附图标记:
[0027]1:顶板;
ꢀꢀꢀꢀꢀꢀꢀꢀꢀꢀꢀꢀꢀ
2:中层板;
ꢀꢀꢀꢀꢀꢀꢀꢀꢀꢀ
3:单向导通结构;
[0028]4:底板;
ꢀꢀꢀꢀꢀꢀꢀꢀꢀꢀꢀꢀꢀ
5:检测箱体;
ꢀꢀꢀꢀꢀꢀꢀꢀ
6:箱盖;
[0029]7:加热件;
ꢀꢀꢀꢀꢀꢀꢀꢀꢀꢀꢀ
8:压紧组件;
ꢀꢀꢀꢀꢀꢀꢀꢀ
11:样品腔室;
[0030]12:检测结构;
ꢀꢀꢀꢀꢀꢀꢀꢀ
13:核酸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顶板以及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中层板、单向导通结构和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中层板滑动连接;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样品腔室,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沿圆周分布的多个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有核酸提取腔室、洗液腔室和核酸检测腔室,所述样品腔室与所述核酸提取腔室连通;所述中层板上设置有沿圆周分布的多个细菌截留结构,所述细菌截留结构位于所述核酸提取腔室的下方,所述细菌截留结构用于对待检测溶液中的细菌进行截留,并将废液透过所述单向导通结构排放到所述底板处;所述单向导通结构用于防止排放到所述底板处的废液回流到所述细菌截留结构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沿圆周分布的多个废液存储结构,所述废液存储结构用于存储废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所述中层板之间设置有硅油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顶板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细菌截留结构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截留结构包括有截留腔室,所述截留腔室内设置有FTA卡,所述截留腔室位于所述核酸提取腔室的下方,所述截留腔室的底部与所述单向导通结构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结构包括有薄膜,所述薄膜上设置有多个沿圆周分布的单向阀孔,所述单向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涵汪思源蔡杲哲戚武振段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