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寒旱区湖泊水系统协同耦合承载力的评价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478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寒旱区湖泊水系统协同耦合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应用系统论和协同理论方法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内在联系进行解析;根据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内在联系的解析结果,结合各自的功能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寒旱区湖泊水系协同承载力理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根据构建寒旱区湖泊水系协同承载力理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耦合系统的协同承载力模型,并对其进行动态模拟方案设计,确定不同模式下的耦合系统的协同承载力及各子系统的配置模式;确定压力指标安全保障阈值,在不同配置模式下根据不同压力指标情景进行动态模拟及调控,获得寒旱区湖泊水系统耦合系统的协同承载力的最优配置模式。承载力的最优配置模式。承载力的最优配置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寒旱区湖泊水系统协同耦合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学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寒旱区湖泊水系统协同耦合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退化,已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多数水生态处于强干扰状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其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恶化与三者的承载力有关,我国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为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0003]寒旱区湖泊占我国湖泊的总面积的1/3,冰封期长,每年长达4

6个月,湖泊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退化,制约生态文明发展。现有的相关方法不具备冰封期相关参数,忽略了冰封期对湖泊水系统造成的影响,使寒旱区湖泊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协同承载力精准计算面临困难,无法适应地域性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寒旱区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寒旱区湖泊水系统协同耦合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应用系统论和协同理论方法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内在联系进行解析;根据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内在联系的解析结果,结合各自的功能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寒旱区湖泊水系协同承载力理论评价指标体系;所述寒旱区湖泊水系协同承载力理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资源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和水生态子系统;其中,所述水环境子系统增加有湖体冰封期污染物分配比指标,水生态子系统增加有水域冰封期时长指标;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根据构建寒旱区湖泊水系协同承载力理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耦合系统的协同承载力模型,并对其进行动态模拟方案设计,确定不同模式下的耦合系统的协同承载力及各子系统的配置模式;确定压力指标安全保障阈值,在不同配置模式下根据不同压力指标情景进行动态模拟及调控,获得寒旱区湖泊水系统耦合系统的协同承载力的最优配置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寒旱区湖泊水系统协同耦合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寒旱区湖泊水系协同承载力理论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压力型和支持型,包括水资源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和水生态子系统;所述水资源子系统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水资源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率、人均水域面积和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所述水环境子系统包括废水排放强度、工业污染强度指数、农业污染强度指数、城镇污染强度指数、湖区水质达标率和冰封期特有指标湖体冰封期污染物分配比;所述水生态子系统包括沉水植物覆盖率、水域富营养化指数、水域涵养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冰封期体特有指标水域冰封期时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寒旱区湖泊水系统协同耦合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系统的协同承载力模型中的参数,以及计算公式包括:城镇人口=总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农村人口=总人口数量

城镇人口;城镇生活用水量=城镇人口*城镇人均用水定额;农村生活用水量=农村人口*农村人均用水定额;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总量+生态环境用水量;农田灌溉用水量=农田灌溉定额*有效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变化量=有效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变化率;农业用水量=农田灌溉用水量+林牧渔蓄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总人口数量;人均生活用水量=总用水量/总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开发率=流域用水总量/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污水排放总量=工业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率*污水排放总量;水资源总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供水总量=再生水量+地下水供应量+地表水供应量;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用水总量*生活污水排放系数;
工业污水排放量=工业用水量*工业污水排放系数;工业用水量变化量=工业用水量*工业用水变化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工业生产总值;区域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值+第三产业值+第二产业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生产值*第一产业增长速率;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生产值*第二产业增长速率;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生产值*第三产业增长速率;城镇污染强度指数=(城镇COD、NH3

N排放量)/第三产业值;农业污染强度指数=(农业COD、NH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标任贝贝史小红赵胜男卢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