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丙酸杆菌的预防性和治疗性免疫治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733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疫苗,所述疫苗包含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痤疮丙酸杆菌的硫酸皮肤素结合粘附素1(DsA1多肽)、痤疮丙酸杆菌的硫酸皮肤素结合粘附素2(DsA2多肽)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推定铁转运蛋白(PITP)多肽和/或DsA1和/或DsA2和/或PITP的片段和/或衍生物,其中所述DsA1多肽和所述DsA2多肽从N末端到C末端包含N末端转换区(“NSR”)、第一保守子结构域(“CSD1”)、第一转换区(“SR1”)、第二保守子结构域(“CSD2”)、第二转换区(“SR2”)、第三保守子结构域(“CSD3”)、含Pr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痤疮丙酸杆菌的预防性和治疗性免疫治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预防性和治疗性治疗痤疮丙酸杆菌相关病理的疫苗抗原。
1
技术介绍

[0002]革兰氏阳性细菌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最近提出重新命名为痤疮皮肤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是一种主要驻存于皮脂腺内的皮肤共生物,由于皮脂的分泌,其提供了独特的富脂质环境。尽管痤疮丙酸杆菌具有耐氧性,但它更喜欢厌氧生长条件并且使用来自周围皮肤组织的皮脂、细胞碎片和代谢副产物作为能量和营养的主要来源。除皮肤外,在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结膜、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中也发现了痤疮丙酸杆菌。
[0003]痤疮丙酸杆菌最为人所知的是它在皮肤病(诸如寻常痤疮)中的作用。痤疮是一种皮肤毛囊皮脂腺单位疾病,影响超过85%的青少年,并且超过20%的人口在超过青少年时期后继续出现症状。寻常痤疮表现为不同的严重程度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中度和重度痤疮占所有病例的超过三分之一并且需要医学治疗。青春期后也可能出现痤疮,作为成人发病的病症,通常与女性更普遍的荷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生产用于治疗或预防痤疮丙酸杆菌相关感染的疫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选择包含至少一种痤疮丙酸杆菌表位的至少一种抗原,其中所述痤疮丙酸杆菌表位是当由活痤疮丙酸杆菌细菌呈现时直接可及于人类血清抗体的表位,并且人类免疫系统对所述表位的特异性结合导致细菌数量、适合度、生长、毒力或其组合的降低,尤其是细菌数量的降低,其中所述免疫系统、尤其是人类免疫系统对所述表位的结合通过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优选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测定来证明;并且其中细菌数量、适合度、生长、毒力或其组合的降低在对所述包含至少一种痤疮丙酸杆菌表位的至少一种抗原具有特异性的抗体的存在下通过调理吞噬杀伤测定(OPK)来证明。2.一种生产用于治疗或预防痤疮丙酸杆菌相关感染的疫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选择包含至少一种痤疮丙酸杆菌表位的至少一种抗原,其中所述痤疮丙酸杆菌表位是当由活痤疮丙酸杆菌细菌呈现时直接可及于人类血清抗体的表位,并且人类免疫系统对所述表位的特异性结合导致细菌数量、适合度、生长、毒力或其组合的降低,尤其是细菌数量的降低,其中所述免疫系统、尤其是人类免疫系统对所述表位的结合通过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优选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测定进行抗体与痤疮丙酸杆菌细菌的结合以及通过在所述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抗原特异性抗体与所述活痤疮丙酸杆菌细菌的结合来证明;并且其中细菌数量、适合度、生长、毒力或其组合的降低通过调理吞噬杀伤测定(OPK)来证明,其中以至少1/200的补体灭活血清稀释度开始;使用对所述包含至少一种痤疮丙酸杆菌表位的至少一种抗原具有特异性的多克隆人类抗体、或含有此类抗体的人类血清、或抗原诱导的多克隆抗体血清的至少两个连续两倍稀释液,在37℃下在5%CO2的存在下孵育至少24h或更久后,所述OPK测定显示在如在所述调理吞噬杀伤测定中用于K
50
滴度确定的至少两倍的较高稀释液中,反应样品中的细菌细胞计数的减少与阴性对照相比多至少5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进行所述OPK测定,其中

不存在和/或不添加抗生素化合物,和/或

不存在和/或不添加补体和/或补体因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吞噬细胞,优选嗜中性粒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或能够摄取和杀伤痤疮丙酸杆菌细菌的其他细胞,尤其是嗜中性粒细胞或粒细胞进行所述OPK测定。5.一种疫苗,所述疫苗包含痤疮丙酸杆菌的硫酸皮肤素结合粘附素1(DsA1多肽)和/或痤疮丙酸杆菌的硫酸皮肤素结合粘附素2(DsA2多肽)和/或DsA1或DsA2的片段和/或衍生物,其中DsA1和DsA2从N末端到C末端包含N末端转换区(“NSR”)、第一保守子结构域(“CSD1”)、第一转换区(“SR1”)、第二保守子结构域(“CSD2”)、第二转换区(“SR2”)、第三保守子结构域(“CSD3”)、含Pro

Thr重复的区域(“PT重复区”)、和C末端区(“CTR”),其中所述片段和/或所述衍生物包含CSD2片段或至少由其组成,其中所述CSD2片段优选是

苯丙氨酸150(F150)至亮氨酸184(L184)的连续多肽序列,

苯丙氨酸150(F150)至亮氨酸267(L267)的连续多肽序列,

亮氨酸238(L238)至亮氨酸272(L272)的连续多肽序列,或

组氨酸218(H218)至亮氨酸267(L267)的连续多肽序列,条件是所述片段或衍生物不包含NSR和CTR,并且其中所述氨基酸编号对应于UniProt数据库中的氨基酸序列Q6A5X9,其中所述DsA1结构域定义如下:Q6A5X9序列中的从S29至I48的NSR、从I49至L130的CSD1、从G131至S147的SR1、从A148至L267的CSD2、从A268至T277的SR2、从A278至K323的CSD3、从P324至T361的PT重复区和从S362至F405的CTR,或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任何其他功能DsA1序列,尤其是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图12的DsA1序列;和/或其中所述DsA2结构域定义如下:Q6A5P9的序列中的从A72至K92的NSR、从I93至L174的CSD1、从S175至S191的SR1、从A192至L311的CSD2、从A312至T321的SR2、从A322至E366的CSD3、从P367至T420的PT重复区和从H421至A463的CTR,或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任何其他功能DsA2序列,尤其是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图12的DsA2序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疫苗,其中所述片段或所述衍生物包含以下或至少由以下组成

苯丙氨酸150(F150)至亮氨酸184(L184)的连续多肽序列,优选苯丙氨酸150(F150)至异亮氨酸193(I193)的连续多肽序列,

苯丙氨酸150(F150)至亮氨酸267(L267)的连续多肽序列,

亮氨酸238(L238)至亮氨酸272(L272)的连续多肽序列,或

组氨酸218(H218)至亮氨酸267(L267)的连续多肽序列。7.一种疫苗,所述疫苗包含痤疮丙酸杆菌的推定铁转运蛋白(PITP多肽)和/或PITP的片段和/或衍生物,其中PITP从N末端到C末端包含扩展的新制癌菌素家族结构域(“ENFD”)、第一转换区(“SR1”)、血红素结合结构域(“HbD”)、包含C末端LPXT(G)基序的第二转换区(“SR2”)和疏水C末端区(“hLAR”),其中所述片段和/或所述衍生物包含PITP表位或至少由其组成,其中所述PITP结构域定义如下:Q6A9N1序列中的从A32至R164的ENFD、从E165至K237的SR1、从V238至L396的HbD、从S397至T430的SR2(包含C末端LPXT(G)基序(即,包含LPXT,但没有所述G))、和G431至I467的hLAR,或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任何其他功能PITP序列,尤其是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图12的PITP序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疫苗,其中所述片段和/或衍生物是PITP多肽,其中所述hLAR被缺失,被亲水C末端区替代,或被部分缺失,其中所述部分缺失导致丧失hLAR,除了hLAR的N末端12个氨基酸,优选除了hLAR的N末端11个氨基酸,尤其除了hLAR的N末端10个氨基酸;或至少包含对应于UniProt数据库中的氨基酸序列Q6A9N1中的ENFD的脯氨酸34至谷氨酸73或脯氨酸94至苏氨酸143或HbD的缬氨酸238至天冬酰胺393的氨基酸的其片段或其衍生物。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疫苗,其中所述PITP片段和/或衍生物是PITP多肽,其中所述hLAR被缺失。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其中所述PITP衍生物包含在位置Y63、H146、H153、F74、L141、F81、P72、K144、T143、Y75、W98、D156和R158处的氨基酸交换。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其中所述PITP衍生物包含在位置C231和C402处的氨基酸交换。12.一种疫苗,所述疫苗包含至少两种具有痤疮丙酸杆菌的表面暴露表位的抗原多肽,其中优选地,至少一种表位是痤疮丙酸杆菌的硫酸皮肤素结合粘附素1(DsA1多肽)的表面
暴露表位、或痤疮丙酸杆菌的硫酸皮肤素结合粘附素2(DsA1多肽)的表面暴露表位、或痤疮丙酸杆菌的推定铁转运蛋白(PITP多肽)的表面暴露表位,其中DsA1或DsA2从N末端到C末端包含N末端转换区(“NSR”)、第一保守子结构域(“CSD1”)、第一转换区(“SR1”)、第二保守子结构域(“CSD2”)、第二转换区(“SR2”)、第三保守子结构域(“CSD3”)、含Pro

Thr重复的区域(“PT重复区”)和C末端区(“CTR”),并且其中所述PITP多肽从N末端到C末端包含扩展的新制癌菌素家族结构域(“ENFD”)、第一转换区(“SR1”)、血红素结合结构域(“HbD”)、包含C末端LPXT(G)基序的第二转换区(“SR2”)、和疏水C末端区(“hLAR”),其中所述DsA1结构域定义如下:Q6A5X9序列中的从S29至I48的NSR、从I49至L130的CSD1、从G131至S147的SR1、从A148至L267的CSD2、从A268至T277的SR2、从A278至K323的CSD3、从P324至T361的PT重复区和从S362至F405的CTR,或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任何其他功能DsA1序列,尤其是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图12的DsA1序列;和/或其中所述DsA2结构域定义如下:Q6A5P9的序列中的从A72至K92的NSR、从I93至L174的CSD1、从S175至S191的SR1、从A192至L311的CSD2、从A312至T321的SR2、从A322至E366的CSD3、从P367至T420的PT重复区和从H421至A463的CTR,或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任何其他功能DsA2序列,尤其是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图12的DsA2序列;和/或其中所述PITP结构域定义如下:Q6A9N1序列中的从A32至R164的ENFD、从E165至K237的SR1、从V238至L396的HbD、从S397至T430的SR2(包含C末端LPXT(G)基序(即,包含LPXT,但没有所述G))、和G431至I467的hLAR,或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任何其他功能PITP序列,尤其是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图12的PITP序列。13.一种疫苗,所述疫苗包含

至少一种具有DsA1多肽的表面暴露表位或痤疮丙酸杆菌的硫酸皮肤素结合粘附素2(DsA2多肽)的表面暴露表位的抗原多肽,其中DsA1或DsA2从N末端到C末端包含N末端转换区(“NSR”)、第一保守子结构域(“CSD1”)、第一转换区(“SR1”)、第二保守子结构域(“CSD2”)、第二转换区(“SR2”)、第三保守子结构域(“CSD3”)和任选的含Pro

Thr重复的区域(“PT重复区”)以及C末端区(“CTR”);并且

至少一种具有PITP多肽的表面暴露表位的抗原多肽,其中所述DsA1结构域定义如下:Q6A5X9序列中的从S29至I48的NSR、从I49至L130的CSD1、从G131至S147的SR1、从A148至L267的CSD2、从A268至T277的SR2、从A278至K323的CSD3、从P324至T361的PT重复区和从S362至F405的CTR,或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任何其他功能DsA1序列,尤其是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图12的DsA1序列;和/或其中所述DsA2结构域定义如下:Q6A5P9的序列中的从A72至K92的NSR、从I93至L174的CSD1、从S175至S191的SR1、从A192至L311的CSD2、从A312至T321的SR2、从A322至E366的CSD3、从P367至T420的PT重复区和从H421至A463的CTR,或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任何其他功能DsA2序列,尤其是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图12的DsA2序列。14.根据权利要求5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所述疫苗包含多肽,所述多肽(a)包含DsA1的至少一个含表位CSD1片段或衍生物和DsA2的至少一个含表位CSD2片段或衍生物;和/或
(b)包含至少一个至少30个氨基酸残基、优选至少40个氨基酸残基的包含DsA1的CSD1片段或CSD1衍生物的多肽延伸段,以及至少一个至少30个氨基酸残基、优选至少40个氨基酸残基的包含DsA1的CSD2片段或CSD2衍生物的多肽延伸段;(c)至少包含

苯丙氨酸150(F150)至亮氨酸184(L184)的连续多肽序列,

苯丙氨酸150(F150)至亮氨酸267(L267)的连续多肽序列,或

DsA1的组氨酸218(H218)至亮氨酸267(L267)的连续多肽序列,以及

苯丙氨酸194(F194)至亮氨酸228(L228)的连续多肽序列,

苯丙氨酸194(F194)至亮氨酸311(L311)的连续多肽序列,或

DsA2的组氨酸262(H262)至亮氨酸311(L311)的连续多肽序列。15.根据权利要求5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其中所述多肽包含,如果所述多肽中存在的话,在DsA1的C53、C319和C321以及DsA2的C97和C363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的氨基酸交换,优选DsA1的氨基酸交换C53S、C319S和C321P以及DsA2的C97S和C363S中的一个或多个。16.根据权利要求5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其中与天然存在的野生型DsA1/DsA2多肽(“天然DsA1/DsA2”)相比,在所述片段或衍生物中缺失至少5个PT重复、优选至少10个PT重复、尤其是至少15个PT重复,并且其中存在优选至少一个、更优选至少两个、更优选至少三个、甚至更优选至少四个、尤其是五个PT重复。17.根据权利要求5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其中所述多肽进一步包含PITP多肽或PITP的片段或衍生物,所述PITP多肽或PITP的片段或衍生物含有包含至少一个PITP表位的至少3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延伸段,优选其中所述PITP多肽或PITP的片段或衍生物至少包含

ENFD的脯氨酸34至谷氨酸73的连续多肽序列或其PITP衍生物,

ENFD的脯氨酸94至苏氨酸143的连续多肽序列或其PITP衍生物,或

HbD的缬氨酸238至天冬酰胺393的连续多肽序列或其PITP衍生物。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疫苗,其中所述PITP衍生物包含在位置C231和C402处的氨基酸交换。19.一种疫苗,所述疫苗包含

至少一种具有DsA1多肽的表面暴露表位或DsA2多肽的表面暴露表位的合成抗原多肽;以及

至少一种具有痤疮丙酸杆菌的PITP多肽的表面暴露表位的合成抗原多肽。20.一种多肽,所述多肽包含至少一个痤疮丙酸杆菌的硫酸皮肤素结合粘附素1(DsA1)的多肽延伸段和至少一个痤疮丙酸杆菌的硫酸皮肤素结合粘附素2(DsA2)的多肽延伸段,所述DsA1和DsA2从N末端到C末端包含N末端区、第一保守子结构域(“CSD1”)、第一转换区(“SR1”)、第二保守子结构域(“CSD2”)、第二转换区(“SR2”)、第三保守子结构域(“CSD3”);以及任选地,含Pro

Leu重复的区域(“PT重复区”)、和C末端区;其中所述多肽包含至少一个DsA1的CSD1、CSD2或CSD3的表位和至少一个DsA2的CSD1、CSD2或CSD3的表位,优选地其中所述多肽至少包含DsA1的CSD1、CSD2或CSD3和DsA2的CSD1、CSD2或CSD3,其中所述DsA1结构域定义如下:Q6A5X9序列中的从S29至I48的NSR、从I49至L130的
CSD1、从G131至S147的SR1、从A148至L267的CSD2、从A268至T277的SR2、从A278至K323的CSD3、从P324至T361的PT重复区和从S362至F405的CTR,或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任何其他功能DsA1序列,尤其是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图12的DsA1序列;和/或其中所述DsA2结构域定义如下:Q6A5P9的序列中的从A72至K92的NSR、从I93至L174的CSD1、从S175至S191的SR1、从A192至L311的CSD2、从A312至T321的SR2、从A322至E366的CSD3、从P367至T420的PT重复区和从H421至A463的CTR,或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任何其他功能DsA2序列,尤其是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图12的DsA2序列。21.一种多肽,所述多肽包含至少一个痤疮丙酸杆菌的硫酸皮肤素结合粘附素1(DsA1)的多肽延伸段和至少一个痤疮丙酸杆菌的硫酸皮肤素结合粘附素2(DsA2)的多肽延伸段,所述DsA1和DsA2从N末端到C末端包含N末端区、第一保守子结构域(“CSD1”)、第一转换区(“SR1”)、第二保守子结构域(“CSD2”)、第二转换区(“SR2”)、第三保守子结构域(“CSD3”);以及任选地,含Pro

Leu重复的区域(“PT重复区”)、和C末端区;其中所述DsA1和DsA2的多肽延伸段独立地具有至少20个氨基酸残基的长度,其中所述DsA1结构域定义如下:Q6A5X9序列中的从S29至I48的NSR、从I49至L130的CSD1、从G131至S147的SR1、从A148至L267的CSD2、从A268至T277的SR2、从A278至K323的CSD3、从P324至T361的PT重复区和从S362至F405的CTR,或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任何其他功能DsA1序列,尤其是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图12的DsA1序列;和/或其中所述DsA2结构域定义如下:Q6A5P9的序列中的从A72至K92的NSR、从I93至L174的CSD1、从S175至S191的SR1、从A192至L311的CSD2、从A312至T321的SR2、从A322至E366的CSD3、从P367至T420的PT重复区和从H421至A463的CTR,或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任何其他功能DsA2序列,尤其是包含所有这些结构域的图12的DsA2序列。22.一种用于治疗或预防痤疮丙酸杆菌相关感染的疫苗,所述疫苗包含多肽,所述多肽包含DsA1和/或DsA2和/或PITP的表位,其中所述表位选自DsA1的R32

I41、Q38

K51、R32

K51、T43

K51、Q38

K51、R87

K90+T43

K51、R87

K90+T117

I132和R87

K90+S234

G250、R87

K90+L246

A260、R87

K90+A256

E270、R87

K90+R266

T277、T117

I132、T117

A127、V128

I132、A144

N157、H146

A160、A148

N157、A156

A170、K166

L180、A176

T190、P186

A198、N181

E191、I216

F224、I216

D225、A226

A240、S234

G250、I251

I263、I251

L267、I264

P271、P236

G250、L246

A260、A256

E270、S234

G250、I251

L267、A268

L280、R266

T277、T285

R286+I216

F224、T285

R286+I264

P271、T285

R286+V289

K296、T285

R286+V289

K296、T285

R286+A144

N157、A310

D313+T285

R286、T285

D290、T285

D290+V291

T300、T285

D290+A301

E307、V291

T300、A301

E307、T28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免疫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