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的后端盖密封防水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469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的后端盖密封防水结构。包括后端开口的圆筒形外壳、内封盖和外封盖,内封盖从外壳的后端开口嵌入到外壳内并与外壳的内部支架一端固定连接,内封盖的外边缘与外壳内表面贴合且内封盖的外边缘上设置有一圈凹槽用于安装密封胶圈,内封盖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第一圆环,外封盖的内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第二圆环和第三圆环,第二圆环的圆环面与外壳内表面贴合,第三圆环与第一圆环之间螺纹连接固定。通过内封盖的外边缘与外壳内表面贴合且内封盖的外边缘上设置有一圈凹槽用于安装密封胶圈,使到密封胶圈与外壳内表面紧密贴合,防止水从内封盖的外边缘与外壳内表面之间的缝隙进入外壳内部。的缝隙进入外壳内部。的缝隙进入外壳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的后端盖密封防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的后端盖密封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人体内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之为微循环,其为人体血液循环的最基本单元,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的血液流量直接反应了人体器官的代谢状况,如果人体微循环出现障碍将会对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体微循环的障碍往往预示着一些疾病的征兆。如一些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烧伤、肺水肿、休克等发生时微循环的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对人体微循环进行监测观察对医疗人员来说将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
[0003]微循环成像装置是一种新型的光电仪器,主要用于对人体微循环检查,由于无创伤、无任何副作用,被广泛用于对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糖尿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特别是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预防)发生微循环改变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报、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等,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0004]然而,现有的微循环成像装置的壳体两端存在密封性能不好的问题,在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的后端盖密封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端开口的圆筒形外壳、内封盖和外封盖,所述内封盖从外壳的后端开口嵌入到外壳内并与外壳的内部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封盖的外边缘与外壳内表面贴合且内封盖的外边缘上设置有一圈凹槽用于安装密封胶圈,所述内封盖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第一圆环,所述外封盖的内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第二圆环和第三圆环,所述第二圆环的圆环面与外壳内表面贴合,所述第三圆环与第一圆环之间螺纹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的后端盖密封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的外环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三圆环的内环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从而实现所述第三圆环与第一圆环之间螺纹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的后端盖密封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循环成像装置还包括连接线,所述外封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内封盖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于连接线的过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的后端盖密封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为可插拔连接线,所述可插拔连接线包括线头、线体以及可插拔连接端,所述线头的一端设置有可插拔连接端,可插拔连接端用于穿过第二通孔后与外壳内部的接线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强梁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