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调节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子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调节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车辆中一般前排座椅的姿态是可以自由调节的,而后排座椅的姿态是固定不可调节的,因此,长时间坐在后排座椅上容易使人感到疲惫。而后排座椅的乘客往往是尊贵的乘客或是有特殊需求的乘客,比如,领导、老人,这些乘客对姿态可调节的后排座椅的需求更高。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调节方法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调节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对汽车后排座椅的调节。
[0005]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调节方法,包括:
[0006]获取当前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以及当前后排座椅的位置;
[0007]基于所述当前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以及所述当前后排座椅的位置,通过向当前后排座椅下发靠背调节指令调节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和/或后排座椅的位置,并且调节过程中所述后排座椅靠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当前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以及当前后排座椅的位置;基于所述当前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以及所述当前后排座椅的位置,通过向当前后排座椅下发靠背调节指令调节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和/或后排座椅的位置,并且调节过程中所述后排座椅靠背保持非挤压后备箱隔板的状态;其中,在所述后排座椅靠背与所述后备箱隔板贴紧的情况下,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和所述后排座椅的位置按照预先标定的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和后排座椅的位置的之间的关系曲线联动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排座椅靠背与所述后备箱隔板贴紧的情况下,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与所述后排座椅的位置的联动调节空间为联动区域;所述联动区域之外的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与所述后排座椅的位置的关联的可调节空间为非联动区域;在所述非联动区域中,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相对于其对应的所述后排座椅的位置在第一角度调节范围内自由调节,所述后排座椅的位置相对于其对应的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沿汽车车体的延伸方向在第一位置调节范围内自由调节,其中,在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范围和所述第一位置调节范围内,所述后排座椅靠背保持非挤压所述后备箱隔板的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调节指令包括: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命令和后排座椅的位置调节命令;在所述联动区域,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命令和所述后排座椅的位置调节命令合并为合并调节指令;在所述非联动区域,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命令和所述后排座椅的位置调节命令独立执行;其中,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命令用于控制第一电机的运动,所述第一电机用于调节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所述后排座椅的位置调节命令用于控制第二电机的运动,所述第二电机用于调节所述后排座椅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调节指令包括: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停止调节,且后排座椅的位置前后停止调节;或者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向角度变小的方向调节,且后排座椅的位置向靠近车尾的方向调节;或者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向角度变大的方向调节,且后排座椅的位置向靠近车尾的方向调节;或者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向角度变小的方向调节,且后排座椅位置向远离车尾的方向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和所述后排座椅的位置进行调节过程中在所述非联动区域,通过所述靠背调节指令中的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命令将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向角度变大的方向调节,以使所述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与所述后排座椅的位置的关联可调节空间从所述非联动区域进入所述联动区
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雪岩,邓海波,权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