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合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3445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36
一种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膜分离技术和新材料领域,制备方法包括配制铸膜液、刮制平板膜、热交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链缠绕在CNTs一维纳米线与rGO二维纳米片表面,提供了表面电荷排斥作用和空间位阻排斥作用,阻止了CNTs与rGO的团聚;同时,作为“桥梁”促进了CNTs在rGO表面的吸附,在PDMS膜中原位自组装形成CNTs@rGO三维层状堆叠结构。该三维纳米结构对有机溶剂分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其在PDMS膜中的均匀分散为有机溶剂提供了选择性渗透通道,大幅度提高了PDMS膜的渗透汽化性能,极具应用前景。极具应用前景。极具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膜分离技术和新材料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低浓度有机溶剂回收在化工分离、环境保护领域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以精馏、萃取为代表的传统化工分离方法投资大、能耗高、环境不友好。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化工分离方法,实现低浓度有机溶剂的绿色、低成本回收。
[0003]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它具有绿色、稳定、低能耗、易于耦合等优点。其中,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代表的膜分离材料在有机溶剂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疏水的膜分离材料,其主要是利用有机溶剂分子和水分子在膜基质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溶解扩散机理实现有机溶剂的选择性分离。然而,作为均质膜材料,PDMS膜同样存在选择性和通量的“trade

off”效应问题。为了突破PDMS膜的“trade

off”效应,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向PDMS膜中引入纳米粒子,制备PDMS混合基质膜,利用纳米粒子本身的分子筛分孔或其与PDMS基质的界面孔构建有机溶剂分子的优先渗透通道,从而同时提高PDMS膜通量及选择性。中国专利[CN 110394062 A]、中国专利[CN 112755793 A]、中国专利[CN 113351037 A]、中国专利[CN 114146582 A]分别将MOF、改性水滑石、ZIF纳米粒子引入到PDMS膜中,改善膜的分离性能。
[0004]碳纳米管(CNTs)与石墨烯是两种新型的纳米碳材料,他们的一维线状和二维片状结构均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高疏水性和有机溶剂亲和性,是优异的PDMS膜改性纳米材料。中国专利[CN 114146580 A]、中国专利[CN 109876682 A]分别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CNTs制备PDMS混合基质膜,提高了膜的性能。然而,CNTs与rGO的表面含氧官能团较少、表面能较高;当添加量较高时,易于在PDMS膜中团聚、造成膜结构缺陷。因此,单纯的添加CNTs与rGO,而不考虑其在PDMS膜中的分布及自组装结构,是较为粗放的改进膜结构的方式,更不利于PDMS混合基质渗透汽化膜的进一步应用及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制备方法与应用,这种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能够大幅度提高PDMS膜的渗透汽化性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铸膜液的配制、刮制平板膜、热交联步骤,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CNTs、rGO、PDMS一同加入到溶剂中,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提供的电荷和空间位阻效应,促进CNTs与rGO的分散;同时,经表面活性剂修饰的一维CNTs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吸附在二维rGO表面,在PDMS膜中原位自组装形成CNTs@rGO三维层状堆叠结构,为有机溶剂提供了选择性渗透通道;然后经刮制平板膜得到支撑体
膜并进行热交联处理,制备得到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铸膜液的配制步骤为: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Ts粉末、rGO粉末、PDMS一同加入到正庚烷中,经超声分散、高速剪切得到黑色的均匀分散液,再向其中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和二月桂酸二丁烯(DBTDL),高速剪切、静置脱泡即得到铸膜液。
[0009]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K60,或者聚乙二醇(PEG)2000、6000、20000,或者聚山梨酯T40、T80中的一种;所述CNTs为多壁结构,平均长度为0.5~5μm,平均直径为5~50nm,纯度大于95%;所述rGO为微波热还原多层氧化石墨烯,平均片径为0.3~10μm,平均层厚1~5碳原子层,纯度大于95%;所述PDMS为分子量为10万~50万,运动粘度为18000~22000cSt的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
[0010]配制的铸膜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Ts与rGO的质量和占铸膜液总质量的百分比为0.1%~5%,优选为0.5%~2%;rGO质量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Ts与rGO的质量和的百分比为10%~90%,优选为30%~7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Ts之间的质量比为1:1;配制的铸膜液中,PDMS、正庚烷、TEOS、DBTDL之间的质量比为10:90:2:1。
[001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Ts粉末、rGO粉末、PDMS、正庚烷混合后,经400w超声分散0.5~1.0h、5Kr/min高速剪切0.2~1.0h得到黑色的均匀分散液,再向其中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和二月桂酸二丁烯(DBTDL),并5Kr/min高速剪切1~10分钟,静置脱泡待料液粘度达到50~100mPa
·
s之间,即得到铸膜液。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刮制平板膜步骤为:将支撑体膜平铺在刮膜台上,向其表面倒入铸膜液,用刮膜刀刮制50~250μm厚度的液膜。
[0013]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体膜为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滤膜或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滤膜,其平均孔径为0.22μm或0.45μm,平均厚度为70~150μm。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交联步骤为:将涂覆液膜的支撑体膜放入湿度小于40%、温度30℃的无尘恒温恒湿箱中,保持6~48h,优选24h形成固态复合膜;将此固态复合膜放入110~200℃,优选120℃的烘箱中,反应热交联6~48h,优选12h得到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出一种上述方法制备的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以及在有机溶剂回收中的应用,其中待回收有机溶剂可以为质量分数1%~10%,温度25~60℃的乙醇水溶液。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7]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其结构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链缠绕在CNTs一维纳米线与rGO二维纳米片表面,提供了表面电荷排斥作用和空间位阻排斥作用,阻止了CNTs与rGO的团聚;同时,作为“桥梁”促进了CNTs在rGO表面的吸附,在PDMS膜中原位自组装形成CNTs@rGO三维层状堆叠结构。该三维纳米结构对有机溶剂分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其在PDMS膜中的均匀分散为有机溶剂提供了选择性渗透通道,大幅度提高了PDMS膜的渗透汽化性能,极具应用前景。
[0018]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制备方法,对传统渗透汽化膜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优化,过程简单,易于控制,具有产业化生产前景。
附图说明
[0019]图1(a)为所用CNTs的扫描电镜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铸膜液的配制、刮制平板膜、热交联步骤,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CNTs、rGO、PDMS一同加入到溶剂中,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提供的电荷和空间位阻效应,促进CNTs与rGO的分散;同时,经表面活性剂修饰的一维CNTs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吸附在二维rGO表面,在PDMS膜中原位自组装形成CNTs@rGO三维层状堆叠结构,为有机溶剂提供了选择性渗透通道;然后经刮制平板膜得到支撑体膜并进行热交联处理,制备得到CNTs@rGO杂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膜液的配制步骤为: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Ts粉末、rGO粉末、PDMS一同加入到正庚烷中,经超声分散、高速剪切得到黑色的均匀分散液,再向其中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和二月桂酸二丁烯(DBTDL),高速剪切、静置脱泡即得到铸膜液。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K60,或者聚乙二醇(PEG)2000、6000、20000,或者聚山梨酯T40、T80中的一种;所述CNTs为多壁结构,平均长度为0.5~5μm,平均直径为5~50nm,纯度大于95%;所述rGO为微波热还原多层氧化石墨烯,平均片径为0.3~10μm,平均层厚1~5碳原子层,纯度大于95%;所述PDMS为分子量为10万~50万,运动粘度为18000~22000cSt的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制的铸膜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Ts与rGO的质量和占铸膜液总质量的百分比为0.1%~5%,优选为0.5%~2%;rGO质量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Ts与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强王维好徐农刘峤王青范茏刘凯旋丁爱琴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