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护理用皮肤防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411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床护理用皮肤防痒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围板,所述壳体的中部设置有防抓挠组件,所述壳体的中部设置有涂药组件;通过设置有防抓挠组件,将绑带缠绕在患者身上,通过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相互粘合,从而将壳体固定在患者身上,通过壳体和第二挡板将患者患处遮盖,从而代替纱布的作用,防止患者抓挠患处,医务人员换药时,只需打开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十分的方便,同时平常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打开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随时观察患处的治疗状况,通过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透气,大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的实用性。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床护理用皮肤防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临床护理
,具体为一种临床护理用皮肤防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护理担负着对病人的收治、诊断、治疗等任务,皮肤科临床护理一般是对患有皮肤病或皮肤损伤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常见皮肤病有牛皮癣、脓疱疮和化脓菌感染等,这些皮肤病通常会伴有皮肤瘙痒的症状;
[0003]目前患者在治疗时,可能会忍不住对患处进行抓挠,手部的病菌可能会感染患处,且有些患者甚至将患处抓出伤口,十分的影响治疗效果,医务人员有时会使用纱布对患者患处进行包扎将患处遮盖,在防细菌感染的同时,防止患者抓挠患处,然而这种方法医务人员每次对患者患处换药时都需要将纱布拆下,还完药后在重新包扎,十分的麻烦,且患者患处被遮盖不便于医务人员观察治疗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护理用皮肤防痒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护理用皮肤防痒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围板,所述壳体的中部设置有防抓挠组件,所述壳体的中部设置有涂药组件;
[0006]所述防抓挠组件包括第一挡板,所述围板的上端插设有第一挡板,所述围板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一挡板相互配合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挡板的中部开设有多组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挡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壳体的上端插设有第二挡板,所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二挡板相互配合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挡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围板的四侧皆开设有多组第二透气孔,通过拉动第二把手,第二把手带动第二挡板,将第二挡板从第二插槽中抽出,通过拉动第一把手,将第一挡板从第一插槽中抽出,便于医务人员观察患者患处的治疗情况,且便于对患处上药,同时通过壳体和第二挡板将患者患处遮盖,防止患者抓挠患处,通过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进行透气。
[0007]优选的,所述防抓挠组件还包括海绵垫,所述围板的下端粘合有海绵垫,医务人员对患者患处进行消毒、上药时,有些消毒液或药膏流动性比较大,可能会流到患者皮肤其他位置,从而使得患者感到不适,通过海绵垫阻挡消毒液或药膏,同时将其水分吸收。
[0008]优选的,所述围板左右两侧皆固定连接有绑带,左侧所述绑带的内侧缝合有子魔术贴,右侧所述绑带的外侧缝合有母魔术贴,通过将绑带缠绕在患者身上,通过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相互粘合,使得壳体固定在患者身上。
[0009]优选的,所述涂药组件包括储药瓶,所述壳体的中部设置有储药瓶,所述储药瓶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出药口,所述出药口的前侧开设有多组出药孔,所述出药口的前侧表面粘合有棉花垫,所述储药瓶的后侧螺纹连接有瓶盖,所述储药瓶的后侧开设有与瓶盖相互配
合的螺纹孔,通过储药瓶存放药膏,药膏从出药孔流出,通过棉花垫对患者患处进行涂抹,可以将多种药膏按剂量挤在储药瓶中,用棉签混合后对患者患处涂抹,无需一个个涂抹,方便使用。
[0010]优选的,所述瓶盖的中部插设有推杆,所述瓶盖的中部开设有与推杆相互配合的插孔,所述推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瓶盖作为储药瓶的盖子,通过按动第三把手,第三把手带动推杆,使得推板挤压药膏,使得药膏从出药孔流出,便于控制药膏的使用量。
[0011]优选的,所述储药瓶的左右两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中部插设有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二安装杆相互配合的第三插槽,所述第二安装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插槽的内壁上,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皆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皆开设有与滑块相互配合的滑槽,所述第二安装杆插设在滑块的中部,所述滑块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二安装杆相互配合的安装孔,通过弹簧提供的弹力,使得第二安装杆从第三插槽中伸出,并插设在安装孔中,从而将储药瓶安装在壳体的中部,使用储药瓶时,转动储药瓶,使得出药口朝向患者皮肤,拉动储药瓶,通过滑块在滑槽中滑动,使得储药瓶可以在壳体中前后滑动,从而对患者患处涂抹药膏。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防抓挠组件,将绑带缠绕在患者身上,通过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相互粘合,从而将壳体固定在患者身上,通过壳体和第二挡板将患者患处遮盖,从而代替纱布的作用,防止患者抓挠患处,医务人员换药时,只需打开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十分的方便,同时平常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打开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随时观察患处的治疗状况,通过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透气,大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防壳体、围板、防抓挠组件、滑块、滑槽和安装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第一挡板、第一透气孔和第一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壳体、围板、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第二透气孔和涂药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储药瓶、出药口、棉花垫、瓶盖、推杆、第三把手、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图5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9]图中:1、壳体;2、围板;311、第一挡板;312、第一插槽;313、第一透气孔;314、第一把手;315、第二挡板;316、第二插槽;317、第二把手;318、第二透气孔;319、海绵垫;320、绑带;321、子魔术贴;322、母魔术贴;411、储药瓶;412、出药口;413、出药孔;414、棉花垫;415、瓶盖;416、推杆;417、推板;418、第三把手;419、第一安装杆;420、第二安装杆;421、第三插槽;422、弹簧;423、滑块;424、滑槽;42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图示中的一种临床护理用皮肤防痒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围板2,壳体1的中部设置有防抓挠组件,壳体1的中部设置有涂药组件,防抓挠组件包括第一挡板311,围板2的上端插设有第一挡板311,围板2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一挡板311相互配合的第一插槽312,第一挡板311的中部开设有多组第一透气孔313,第一挡板31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314,壳体1的上端插设有第二挡板315,壳体1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二挡板315相互配合的第二插槽316,第二挡板31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317,围板2的四侧皆开设有多组第二透气孔318。
[0023]其中,防抓挠组件还包括海绵垫319,围板2的下端粘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床护理用皮肤防痒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围板(2),所述壳体(1)的中部设置有防抓挠组件,所述壳体(1)的中部设置有涂药组件;所述防抓挠组件包括第一挡板(311),所述围板(2)的上端插设有第一挡板(311),所述围板(2)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一挡板(311)相互配合的第一插槽(312),所述第一挡板(311)的中部开设有多组第一透气孔(313),所述第一挡板(31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314),所述壳体(1)的上端插设有第二挡板(315),所述壳体(1)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二挡板(315)相互配合的第二插槽(316),所述第二挡板(31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317),所述围板(2)的四侧皆开设有多组第二透气孔(3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护理用皮肤防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抓挠组件还包括海绵垫(319),所述围板(2)的下端粘合有海绵垫(3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临床护理用皮肤防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左右两侧皆固定连接有绑带(320),左侧所述绑带(320)的内侧缝合有子魔术贴(321),右侧所述绑带(320)的外侧缝合有母魔术贴(3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临床护理用皮肤防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药组件包括储药瓶(411),所述壳体(1)的中部设置有储药瓶(411),所述储药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