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以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所述电池包包括:第一冷却板,所述第一冷却板包括第一间隔板和第一连接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间隔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电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间隔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第二冷却板,所述第二冷却板包括第二间隔板和第二连接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间隔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电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间隔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池包,冷却效率高,换热能力强,冷媒温度更加均匀,电芯整体温度更加均匀。电芯整体温度更加均匀。电芯整体温度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以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以及具有其的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温度高低对动力电池性能:电池容量、功率、充放电效率、安全性和寿命等都有着显著的影响。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环境下,动力电池寿命缩短,性能降低,甚至会引发热失控等安全事故。同样温度过低,电池内部物质活性降低,其内阻和极化电压增加,充放电功率和容量显著降低,甚至引起不可逆衰减,并埋下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引入热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低温加热、高温冷却散热以及保温管理。目前常用的冷却方式有自然冷却、强制风冷、液冷和直冷。对于越来越高的能量密度和快充速率要求,直冷系统显示出了很好的优越性。直冷采用相变沸腾换热,换热效率是液冷的3倍,系统体积更小。直冷技术与液冷相比,减少了水泵、冷却水管等水路元件,仅增加了电子膨胀阀和P
‑
T传感器,成本降低约30%,重量降低70%。直冷板的均温性设计较为困难,经过膨胀阀的冷媒在直冷板里经过了相变的沸腾换热,进入压缩机前要达到一定的过热度。整个直冷板进出口温差较大,满足电芯均温不超过5℃要求较为困难。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本技术所涉及的电池包,通过双层布置的两个冷却板对电芯双侧大面冷却,冷却效率高,换热能力强,冷媒温度更加均匀,电芯整体温度更加均匀。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电芯;第一冷却板,所述第一冷却板内部形成有适于冷媒流通的第一冷却管路,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冷却板包括第一间隔板和第一连接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间隔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电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间隔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第二冷却板,所述第二冷却板内部形成有适于所述冷媒流通的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二冷却管路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却板包括第二间隔板和第二连接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间隔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电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间隔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
[0005]本技术所涉及的电池包,包括两个冷却板,两个冷却板对电芯的大面进行换热,换热效果好,换热能力强,可进一步降低电芯的温度,防止电芯过热引发热失控,两个冷
却板双层布置,两个冷却板内冷媒的流动方向相反,可使流经电芯一个大面的冷媒的温度更加均匀,进而使电芯整体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使两个冷却板进出口处电芯的温度更加均匀。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的一个表面具有防爆阀,所述电芯具有所述防爆阀的一端为顶端,所述电芯背离所述防爆阀的一端为底端,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底端,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顶端。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所述第一冷却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冷却板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模组和所述第二模组之间设置有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内部形成有适于所述冷媒流通的第一转接管路,所述第一转接板适于连通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转接板内形成有适于所述冷媒流通的第二转接管路,所述第二转接板适于连通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模组内所述电芯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模组内所述电芯的数量不同,所述第一转接板朝向所述第二转接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转接板朝向所述第一转接板的表面连接且正对应设置。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转接管路和所述第二转接管路呈蛇形分布。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转接板与所述第二转接板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导热结构胶层。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结构胶层的厚度为0.3mm~0.7mm。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进水总成,所述进水总成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出水总成,所述出水总成与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构造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0014]在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前述的电池包。由此,该用电装置具有前述的电池包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安全性更高的优点。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电池包;11:电池模组;111:电芯;12:第一冷却板;121:第一间隔板;122:第一连接板;12a:第一进水口;12b:第一出水口;13:第二冷却板;131:第二间隔板;132:第二连接板;13a:第二进水口;13b:第二出水口;1111:防爆阀;11a:第一模组;11b:第二模组;1211:第一段;1212:第二段;1311:第三段;1312:第四段;14:第一转接板;15:第二转接板;16:导热结构胶层;17:进水总成;18:出水总成;171:第一进水管;172:第二进水管;181:第一出水管;182:第二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电芯;第一冷却板,所述第一冷却板内部形成有适于冷媒流通的第一冷却管路,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冷却板包括第一间隔板和第一连接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间隔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电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间隔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第二冷却板,所述第二冷却板内部形成有适于所述冷媒流通的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二冷却管路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另一侧,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侧,所述第二冷却板包括第二间隔板和第二连接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间隔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电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间隔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一个表面具有防爆阀,所述电芯具有所述防爆阀的一端为顶端,所述电芯背离所述防爆阀的一端为底端,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底端,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所述第一冷却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冷却板包括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