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束收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束线结构,其结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立柱,立柱的后侧转动安装有缠绕筒,支撑座的上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后侧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刷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支撑座、缠绕筒、第一刷板、连接杆、直板和液压气缸,对线缆收卷时,既可以使液压气缸带动橡胶板向下移动,使橡胶板与地面抵紧贴合,从而提高支撑座的稳定性,避免支撑座在对线缆收卷过程中发生偏移,又可以在橡胶板移动过程中,使第一刷板配合第二刷板与线缆的表面压紧贴合,从而提高对线缆表面的清理效果,降低线缆表面泥渍附着对下次使用的影响。响。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束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收纳
,具体为一种束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电气工程在进行工程作业时需要使用到电缆线束。
[0003]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3692923U),公开了一种电气工程电缆用束线装置,包括装置底板,所述装置底板的内部安装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旋钮,且旋钮设置在装置底板的一侧外部,所述旋钮靠近装置底板的一侧连接有卡块,且卡块远离旋钮的一端插设在装置底板的内壁处,所述旋钮靠近装置底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
[0004]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该技术虽然可以对未使用完的电缆线束进行收卷,但是户外安装的电缆线束表皮会附着泥渍等污渍,未经处理收卷会影响下次使用,亟需进行改进。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束线结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束线结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后侧转动安装有缠绕筒,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后侧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刷板;
[0007]在这种技术方案中,便于使第一刷板与第二刷板与线缆的表皮贴合,从而提高对线缆的清理效果。
[0008]所述固定杆的后侧上端活动安装有第二刷板,所述第二刷板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前侧活动安装有直板,所述支撑座的下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液压气缸。
[0009]在这种技术方案中,便于带动橡胶板与地面贴合抵紧,从而提高支撑座的稳定性。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刷板的长度与第二刷板的长度相同。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杆的中部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滑杆与条形槽滑动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滑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直板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直板的下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橡胶板,所述液压气缸的输出端与橡胶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支撑座、缠绕筒、第一刷板、连接杆、直板和液压气缸,对线缆收卷时,既可以使液压气缸带动橡胶板向下移动,使橡胶板与地面抵紧贴合,从而提高支撑座的稳定性,避免支撑座在对线缆收卷过程中发生偏移,又可以在橡胶板移动过程中,使第一刷板配合第二刷板与线缆的表面压紧贴合,从而提高对线缆表面的清理效果,降低线缆表面泥渍附着对下次使用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束线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束线结构的固定杆和第一刷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支撑座;101、立柱;102、缠绕筒;103、固定杆;2、第一刷板;201、第二刷板;202、滑杆;203、连接杆;204、条形槽;3、直板;301、橡胶板;302、液压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
‑
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束线结构,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立柱101,立柱101的后侧转动安装有缠绕筒102,便于对线缆进行收卷缠绕,支撑座1的上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03,固定杆103的后侧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刷板2;
[0021]固定杆103的后侧上端活动安装有第二刷板201,便于对线缆进行清理,第二刷板20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滑杆202,便于提高第二刷板201的稳定性,支撑座1的上端前侧活动安装有直板3,支撑座1的下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液压气缸302,直板3的下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橡胶板301,液压气缸302的输出端与橡胶板301的上端固定连接,便于带动橡胶板301进行移动,滑杆20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03,连接杆203的下端与直板3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便于带动第二刷板201进行移动。
[0022]在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刷板2的长度与第二刷板201的长度相同,便于提高对线缆的清理效果,从而方便对线缆进行束线回收。
[0023]在有的技术方案中,固定杆103的中部开设有条形槽204,滑杆202与条形槽204滑动连接,便于提高第二刷板201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清理效率。
[0024]工作原理,对线缆收卷时,首先把支撑座1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把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刷板2和第二刷板201之间,然后打开液压气缸302,液压气缸302带动橡胶板301向下移动,使橡胶板301与地面抵紧贴合,从而提高支撑座1的稳定性,避免支撑座1在对线缆收卷过程中发生偏移,同时在橡胶板301移动过程中,橡胶板301会带动直板3跟随移动,直板3带动连接杆203上的滑杆202移动,使第一刷板2配合第二刷板201与线缆的表面压紧贴合,从而提高对线缆表面的清理效果,降低线缆表面泥渍附着对下次使用的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束线结构,包括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后侧转动安装有缠绕筒,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后侧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刷板;所述固定杆的后侧上端活动安装有第二刷板,所述第二刷板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前侧活动安装有直板,所述支撑座的下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液压气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杰,岳宝莲,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修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