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3349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生物炭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复合生物炭原料;将复合生物炭原料烘干、粉碎,加入钒钛磁铁矿尾矿粉末,在盐酸溶液中浸泡,搅拌混合后过滤,得混合固体;将混合固体缺氧加热,冷却后得到复合生物炭粉末;将复合生物炭粉末清洗、过滤,直至滤液PH值呈中性,将清洗后的复合生物炭粉末置于真空条件下烘干,即制得粉末状的复合生物炭。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复合生物炭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及产率,能更好的吸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机污染物。机污染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炭
,具体是一种复合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生物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其表面含有大量的官能团和负电荷,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吸附和固定能力,能够通过改变上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对重金属的络合能力,有效地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减轻重金属对作物生长的毒性作用。
[0003]单一生物炭经高温热解后会产生副产物,加之自身原材料的特点,导致其孔隙率降低、表面官能团数目减少,且由于表面带负电对阴离子的吸附效果往往较差,生物炭质量轻、粉末颗粒小、成分单一,吸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的效果受到影响,在水和土壤中的回收也受到限制。
[0004]基于此,如何优化生物炭原料,提高生物炭的吸附能力、孔隙率等是生物炭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生物炭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的复合生物炭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及产率,能更好的吸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复合生物碳及其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复合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复合生物炭原料;加入钒钛磁铁矿尾矿粉末至复合生物炭原料中,在盐酸溶液中浸泡,搅拌混合后过滤,得混合固体;将混合固体缺氧加热,冷却后得到复合生物炭粉末;将复合生物炭粉末清洗、过滤,直至滤液PH值呈中性,将清洗后的复合生物炭粉末置于真空条件下烘干,即制得粉末状的复合生物炭。
[0007]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生物炭原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取风干后的马尾松松针、麻疯树果实榨油残渣、茶渣,按质量比20%~40%: 30%~50%: 30%~50%的混合比例进行混合,得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在无自然光环境下用隔膜覆盖进行自然发酵;将发酵后的混合原料烘干、粉碎,既得复合生物炭原料。
[0008]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马尾松松针、麻疯树果实榨油残渣、茶渣的质量比为30%: 40%: 40%。
[0009]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自然发酵过程中,混合原料成堆发酵,按时翻料保证发酵堆温小于65℃。
[0010]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混合原料自然发酵时间为15天,发酵后的混合原料烘
干温度为60~70℃,烘干时间1~4小时,发酵后的混合原料粉碎后粉末粒径小于1mm。
[0011]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钒钛磁铁矿尾矿粉末的粒径小于1mm,且其质量为复合生物炭原料质量的1%~10%。
[0012]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缺氧加热的加热温度为500~700℃。
[0013]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生物炭粉末清洗时采用去离子水清洗,清洗后的复合生物炭粉末烘干温度为120℃,烘干时间为8小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生物炭,利用马尾松松针、麻疯树果实榨油残渣、茶渣作为生物炭的基础原料,先进行自然发酵处理,再烘干粉碎,与钒钛磁铁矿尾矿粉末进行混合,并利用盐酸溶液浸泡,是钒钛磁铁矿中金属元素与原材料充分结合,然后再将混合物视为一种物质进行加热制成,使得该复合生物炭的元素组成、孔隙率、比表面积、吸附能力、产率等均比单一原材料制成生物炭更优质,并具有磁性,利于使用磁性回收重金属,具有优质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吸附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或土壤中,且该复合生物炭原料为农林业废弃物,充分发挥了原料的二次作用,实现了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0015]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上复合生物炭的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复合生物炭,该复合生物炭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生物炭具有更优质的孔隙率、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及产率,从而可以更广泛的应用于污染水/土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吸附和处理,更快速、高效、全面的修复水/土环境。
[0016]最后,本专利技术还基于以上复合生物炭的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复合生物炭在治理污染土壤/水中的应用。通过将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复合生物炭应用在污染土壤/水的治理中,基于复合生物炭优质的孔隙率、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及产率,可以实现工业上的快速生产和获得更优的环境治理能力,进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复合生物炭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复合生物炭原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19]本专利技术针对土壤或者水中,因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或有机污染物而需要吸附去除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土壤和水的净化、修复,特提出了复合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利用农林业废弃物与钒钛磁铁矿尾矿联合利用,将磁改性和酸改性联合使用,使得制备的复合生物炭具有优质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吸附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或土壤中。
[0020]如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复合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S4:S1 制备复合生物炭原料。
[0021]作为具体的制备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复合生物炭原料由以下步骤S11~S13制备:S11 取风干后的马尾松松针、麻疯树果实榨油残渣、茶渣,按质量比20%~40%: 30%~50%: 30%~50%的混合比例进行混合,得混合原料。
[0022]在本S11步骤中,马尾松松针、麻疯树果实榨油残渣、茶渣在使用前均进行风干,风干方式可采用自然风干、风干设备风干等,风干后三者的水分占比均低于5%。
[0023]本步骤在具体实施时,马尾松松针、麻疯树果实榨油残渣、茶渣的质量比可选用30%: 40%: 40%进行混合,进而可以实施获得优质的元素组成、孔隙率、比表面积、吸附能力、产率等。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的麻疯树果实榨油残渣,为麻疯树的果实(种子)在榨油后余下的固体残渣,榨油后可将渣饼揉散形成分散的固体残渣,以便于后续均匀混合;此外,茶渣为茶叶在浸泡后剩余的茶叶,茶叶的种类具体可以是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5]S12 将混合原料在无自然光环境下用隔膜覆盖进行自然发酵。
[0026]在本S12步骤中,混合原料在无自然光环境下也即无阳光直晒的前提,利用隔膜覆盖进行密封发酵,隔膜可采用可降解塑料隔膜,并在自然发酵过程中,混合原料成堆发酵,按时翻料保证发酵堆温小于65℃,翻料时间可以是每天一次,有效保证发酵温度,发酵总时间15天左右。
[0027]S13 将发酵后的混合原料烘干、粉碎,既得复合生物炭原料。
[0028]在本S13步骤中,混合原料烘干温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复合生物炭原料;加入钒钛磁铁矿尾矿粉末至复合生物炭原料中,在盐酸溶液中浸泡,搅拌混合后过滤,得混合固体;将混合固体缺氧加热,冷却后得到复合生物炭粉末;将复合生物炭粉末清洗、过滤,直至滤液PH值呈中性,将清洗后的复合生物炭粉末置于真空条件下烘干,即制得粉末状的复合生物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生物炭原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取风干后的马尾松松针、麻疯树果实榨油残渣、茶渣,按质量比20%~40%: 30%~50%: 30%~50%的混合比例进行混合,得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在无自然光环境下用隔膜覆盖进行自然发酵;将发酵后的混合原料烘干、粉碎,既得复合生物炭原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尾松松针、麻疯树果实榨油残渣、茶渣的质量比为30%: 40%: 4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冶勘设计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