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紫外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光电子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紫外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光二极管(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作为光电子产业中极具影响力的新产品,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颜色丰富多彩、能耗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屏、信号灯、背光源、玩具等领域。
[0003]相关技术中,发光二极管通常包括依次层叠的衬底、n型层、多量子阱层和p型层,p型层具有露出n型层的凹槽,在凹槽内和p型层的表面均设置有电极。通常衬底所在侧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为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会在凹槽的表面设置具有反光效果的欧姆接触层,通过欧姆接触层和电极向出光面反光。
[0004]由于反光的欧姆接触层需要采用工作温度为800℃至1100℃的高温合金才能与n型层形成欧姆特性,然而,高温合金对紫光的反射率较差,会吸收大部分的紫光,因此,会降低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紫外发光二极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10)、外延层(20)、第一欧姆接触层(41)和第一电极(31);所述外延层(20)层叠在所述衬底(10)上,所述外延层(2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21)、多量子阱层(22)和第二半导体层(23),所述第二半导体层(23)的表面具有露出所述第一半导体层(21)的凹槽(24);所述第一欧姆接触层(41)和所述第一电极(31)均位于所述凹槽(24)内,所述第一欧姆接触层(41)部分区域镂空,所述第一欧姆接触层(41)和所述第一电极(31)依次层叠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21)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极(31)为反光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欧姆接触层(41)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块状结构(4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块状结构(411)的间距为2μm至20μ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结构(411)在所述衬底(10)的承载面上的正投影为矩形、椭圆形、圆形或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结构(411)在所述承载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上相距最远的两点的距离为2μm至20μm。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欧姆接触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盛海,高艳龙,尹灵峰,刘源,
申请(专利权)人:华灿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