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技术

技术编号:3693514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涉及半导体光电器件领域。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包括衬底和依次设于衬底上的形核层、本征GaN层、N型半导体层、多量子阱层、复合插入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半导体层;所述复合插入层为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升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提高亮度分布均匀性,提高抗静电能力,降低表面粗糙度。降低表面粗糙度。降低表面粗糙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光电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GaN基发光二极管已经大量应用于固态照明领域以及显示领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外延片是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构成部分,传统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包括:衬底以及在衬底上依次生长的形核层、本征GaN层、N型半导体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半导体层。外延结构对发光二极管的光电性能具有很大影响。
[0003]目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还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电子迁移率高,空穴迁移率低,导致多量子阱区载流子不平衡,还容易引起电子溢流的问题,影响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空穴的扩展能力低,也会导致发光亮度分布不均匀问题;(2)V形坑技术有利于提升发光效率,但是由于V形坑是沿着底层的线位错产生的,V形坑本身是一种天然的漏电通道,并且多量子阱区生长温度低,导致缺陷较多延伸至P型层,对空穴会造成消耗,影响发光效率、外延片表面平整度和抗静电能力;(3)多量子阱层和电子阻挡层衔接处由于能阶变化和晶格失配,存在势垒尖峰,影响空穴的注入,从而影响发光效率。因此,现有外延片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抗静电能力和亮度分布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其可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抗静电能力、表面平整度和亮度分布均匀性。
[0005]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包括衬底和依次设于所述衬底上的形核层、本征GaN层、N型半导体层、多量子阱层、复合插入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半导体层;所述复合插入层为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中C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7
cm
‑3‑1×
10
18
cm
‑3,O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1
cm
‑3‑1×
10
12
cm
‑3。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在含有O2的气氛中进行退火,以使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中O掺杂的浓度达到1
×
10
16
cm
‑3‑5×
10
17
cm
‑3。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的P型掺杂元素为Mg,Mg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8
cm
‑3‑1×
10
20
cm
‑3,In组分的占比为0.1

0.3,厚度为5nm

50nm。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中In组分的占比沿外延片的生长方向逐渐降低至0。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复合插入层还包括缺陷修复层,所述缺陷修复层设于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和所述电子阻挡层之间;所述缺陷修复层包括多个依次层叠的P型GaN层、InN层和AlN层,层叠周期数为2

5个;
所述P型GaN层的掺杂元素为Mg,Mg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6
cm
‑3‑1×
10
17
cm
‑3,所述P型GaN层的厚度为3nm

5nm;所述InN层的厚度为0.1nm

2nm,其In组分的占比为0.05

0.3;所述AlN层的厚度为1nm

3nm,其Al组分的占比为0.1

0.3。
[0012]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依次生长形核层、本征GaN层、N型半导体层、多量子阱层、复合插入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半导体层;所述复合插入层为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通过MOCVD法生长,其生长温度为700℃

800℃,生长压力为100torr

500torr,生长时采用的Ga源、C源和O源均为TEGa,N源为NH3,采用的载气为H2和N2的混合气,其中H2和N2的体积比为(0.5

2):1;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生长完成后,在N2和O2的气氛中进行退火,其中N2和O2的体积比为(0.5

2):1,退火温度为800℃

900℃,退火压力为100torr

500torr,退火时间为0.5min

1min。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复合插入层还包括缺陷修复层,所述缺陷修复层设于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和所述电子阻挡层之间,所述缺陷修复层包括多个依次层叠的P型GaN层、InN层和AlN层;所述P型GaN层的生长温度为900℃

1000℃,生长压力为100torr

500torr;所述InN层生长温度为700℃

800℃,生长压力为100torr

500torr;所述AlN层生长温度为900℃

1000℃,生长压力为100torr

500torr。
[0015]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包括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
[0016]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中,在多量子阱层和电子阻挡层之间设置复合插入层,复合插入层为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一者,采用C/O共掺杂,O原子的电负性较强,有利于减少Ga空位的产生,C原子可减少Ga位空穴扩散,减少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中缺陷,减少缺陷对空穴的消耗,增加空穴浓度,提升发光效率和亮度分布均匀性;并且,O原子共掺杂的过程能打开Mg

H键,防止形成络合物影响空穴浓度,使得In和Mg原子分布更均匀,增加空穴浓度和空穴的扩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发光效率和亮度分布均匀性。二者,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可在距离多量子阱层最近的V形坑处产生空穴,增加空穴浓度,In组分的加入也可作为催化剂降低Mg的激活能,进一步增加空穴浓度,提高发光效率。三者,采用与量子阱相同的InGaN材料,可减少多量子阱层和电子阻挡层之间的晶格失配,提升晶格质量,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包括衬底和依次设于所述衬底上的形核层、本征GaN层、N型半导体层、多量子阱层、复合插入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半导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插入层为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中C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7
cm
‑3‑1×
10
18
cm
‑3,O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1
cm
‑3‑1×
10
12
cm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在含有O2的气氛中进行退火,以使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中O掺杂的浓度达到1
×
10
16
cm
‑3‑5×
10
17
cm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的P型掺杂元素为Mg,Mg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8
cm
‑3‑1×
10
20
cm
‑3,In组分的占比为0.1

0.3,厚度为5nm

50n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中In组分的占比沿外延片的生长方向逐渐降低至0。6.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插入层还包括缺陷修复层,所述缺陷修复层设于所述C/O共掺杂的P型InGaN层和所述电子阻挡层之间;所述缺陷修复层包括多个依次层叠的P型GaN层、InN层和AlN层,层叠周期数为2

5个;所述P型GaN层的掺杂元素为Mg,Mg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6
cm
‑3‑1×
10
17
cm
‑3,所述P型GaN层的厚度为3n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霞印从飞程金连刘春杨胡加辉金从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